夏 敏 林樹侯
慢性輸卵管炎一般多從急性炎癥而來。急性炎癥如未能治療或雖經治療而不徹底,或患者體質較差,病情遷延,都可導致發生慢性輸卵管炎。個別無急性炎癥的過程,而是直接發生慢性炎癥。
慢性輸卵管炎患者主要表現為下腹部墜痛,腰骶部脹痛,性交痛或痛經等,常于月經前或勞累后加重。患者因長期下腹不適或腰骶部痛,而使其長期精神憂郁,全身健康受到影響;或因輸卵管粘膜粘連,管腔不通而致不孕,即使可以受孕,患者發生輸卵管妊娠的機會也較多。所以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以解除患者的痛苦。
首先要解除思想顧慮,加強營養,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避免重體力勞動。在此基礎上再選擇以下方法治療:
藥物治療
西藥治療:(l)透明質酸酶1500單位,或α糜蛋白酶5毫克,肌肉注射,隔日一次,5~10次為1療程,有利炎癥及粘連的吸收,個別患者如出現全身或局部過敏反應,應及時停藥。
(2)封閉療法:如骶前封閉,每次用0.25%普魯卡因40毫升,每周1~2次,每療程4~5次;或用0.25%普魯卡因10毫升陰道側穹隆注射,每日1次,每療程5~7次。上述治療能阻斷疼痛的刺激,改善組織營養。
中藥治療:為目前臨床上最常采用的方法。(1)口服中藥。根據臨床癥狀分型治療,常分為氣滯血淤證、濕熱阻滯證、濕淤互結證、寒濕凝滯證。或選用一些中成藥進行治療,如婦炎康片、金雞沖劑、婦樂沖劑、婦科千金片等,15天為1療程。
(2)中藥保留灌腸。常選用金銀花、紅藤、敗醬草、丹皮、連翹、赤芍、丹參、桃仁紅花、延胡索等中藥,加水煎煮,濃縮至100~150毫升,溫度39~41℃,保留灌腸,每日1次,每次保留40分鐘以上,10次為1療程,經期暫停。
(3)中藥外敷。常選用血竭、乳香、沒藥、白芥子、萊菔子、桃仁、紅花、劉寄奴、小茴香、千年健、獨活等中藥,搗為細末溫水加酒調成糊狀敷下腹,每日l~2次,每次熱敷30分鐘,1個月為1療程。
(4)中藥離子透入。常選用丹參注射液10毫升,稀釋至50毫升,直流電透入下腹皮膚,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手術治療
(1)若該病經長時間藥物治療無效,經常下腹墜痛、腰酸、精神憂抑,尤其是盆腔已形成包塊,年齡在40歲以上,并不考慮生育者,可行手術切除全子宮及病灶。(2)希望生育的年輕患者,如輸卵管積水或粘連閉塞,可采取相關手術治療。
此外,還可輔助物理治療或針灸治療,以促進盆腔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狀況,以利炎癥的消退和炎性產物的吸收(編者注:藥物或手術治療,請到正規醫院進行)。
寶寶的睡姿選擇
新生兒的顱骨骨質軟,如長期保持一個姿勢躺臥和睡眠,孩子的頭部、臉部就會出現不對稱現象,受壓側頭顱平凹,對側則相對隆起。所以母親要合理安排孩子躺臥姿勢,以免睡成扁頭。
新生兒出生一段時間內,仍保持著在母親宮內時的四肢屈曲姿勢,讓孩子保持這種屈曲狀態的側臥位,孩子睡眠會很安穩。出生后24小時內,則應取頭低腳高的側臥位,在頸下墊一塊小毛巾。新生兒的胃入口松,出口緊,入口位于腹部左上方,出口位于腹部右下方。喂奶后取右側臥,有利于胃的排空,還可減輕溢奶。因此,喂奶后,先右側臥0.5~1小時,然后再仰臥1小時左右,最后左側臥0.5~1小時,然后再仰臥1小時左右,最后左側臥0.5~1小時。這樣,以每喂一次奶為一個周期(編者注:一般是3~4小時喂一次奶,但如果喂奶間隔時間短,可以減去后面2個步驟),變換孩子的躺臥姿勢,既可減輕溢奶,又有利于孩子的生長,還可預防頭偏斜。同時要注意,新生兒期不用高枕頭,側臥時要注意不要把耳輪壓向前面。
國外有人主張嬰兒應趴著睡,認為這樣有利于擴大孩子的肺活量。但趴著睡至少有2點不良影響:(1)趴著睡嘴巴張不開,只能閉合著,而嬰兒相對來說舌頭大,呼吸道小,這樣常常造成呼吸道阻塞,使呼吸困難;(2)趴著睡很容易過熱,且減弱呼吸能力,反復吸進呼出的缺少氧氣的氣體,易導致缺氧窒息。荷蘭有一半的嬰兒是趴著睡的,其猝死率為1.3‰,當在全國開展一場改變嬰兒睡姿的運動后,猝死率下降到0.6‰。英國也有類似情況。由此可見,趴著睡不好。
有些年輕媽媽,晚上喜歡把孩子摟在懷里睡覺。摟著孩子睡,孩子的頭就枕在媽媽的胳膊上,媽媽多側臥而睡,時間久了,手臂受壓而麻木不適,夜間自覺或不自覺地翻身,不僅會把孩子驚醒,有時不小心還會壓傷孩子。摟著睡,孩子容易含著奶頭睡覺,不但乳頭容易發生破裂,而且乳房還易堵住嬰兒的口鼻,影響其呼吸甚至窒息。此外,摟著睡時嬰兒的頭常縮在被窩內,被窩里空氣混濁,不利孩子健康。可見,摟著孩子睡覺,既不衛生,也不安全。為了孩子的健康,最好讓嬰兒單獨睡一個被窩,或睡在嬰兒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