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才
日本大陸的自然條件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他們幾十年堅持不懈地在綠化、美化上下功夫,這樣,才有了現在處處是成蔭的樹林,處處有綠地,處處見花園。然而,上個世紀的60年代,日本工業高速發展,那時,環境遭到了人為的破壞,不少大港口海水發黑、發臭,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日本政府在1967年制定了“公害對策基本法”,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治理環境污染。幾年過去后,就見海水碧波澄清,市民可在碼頭堤岸垂釣了。筆者1977年初次到日本,后來20余年間沒有間斷過,隨船運過石油、糧食、雜貨、鋼鐵、礦砂、大型機械等進出口貨物,所到之處,港口有序,海水碧藍。上個世紀的70年代,我們到日本九州島的大分港還不敢吃海虹,而到90年代,我再去該港裝運鋼材,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偌大的鋼廠全部微機控制,室外根本看不到人,路兩邊櫻花樹成蔭,路面一塵不染,礦砂船靠泊后,全是機械化作業,這邊由傳送帶送入高爐,那邊通紅通紅的鋼錠就流水似的出來了。正值退潮的時候,離船不遠岸邊的礁石上露出海虹,問過作業的工人,他們說可吃,這樣,我們晚上就有關味可餐了。在日本,像東京、橫濱、大阪、神戶、名古屋這樣繁華的大都市,也到處有樹木、草坪,鳥類棲息其間,嗚叫不絕,更不用說那些中小城市了。日本的廠區,絕對沒有露土路面、破爛不堪的廠房,他們的廠區都是廠房整齊、綠化合理。即便是化工廠,那些室外的管道也是排列整齊,顏色銀白,標語醒目,設計新穎,獨具匠心。一個工廠就似一個花園,所有的場地都很干凈,看不到油、氣、水有跑、冒、滴、漏的跡象。原來,每個工廠都有環境保護監控室,管理人員坐在明亮的室內,開啟電視監控器,電視屏幕上立即就反映出全廠各主要設備、碼頭、海域的現場情況。還有用電子計算機來監察各處噪音和空氣污染,哪里的噪音、污染,只要超過了限度,就會發出警報,有關人員就會立即趕到現場進行處理。可見,日本是除了人人具有強烈的環保意識外,那就是有先進的設備進行監控,如此,環保豈有不上檔次之理。
有人說到日本看不到垃圾,是不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就沒有垃圾呢?其實不然,筆者當海員20多年間曾先后30多次去過日本各港口城市,就大中城市而言,他們的垃圾車都是清晨出來,上午9時全市的垃圾基本就收完了,所以,9時以后,街面上是看不到垃圾的。給人的印象,街上總是千千凈凈的。總結幾條如下:一是垃圾箱(場)很講究,垃圾箱為藍色環保箱,箱是加蓋的,垃圾是裝袋的,放垃圾箱的地點一般都有消防栓,垃圾收走后,必用高壓水槍沖洗干凈,基本無味、無塵、無蠅。二是垃圾分類清楚,凡是能回收的垃圾與生活垃圾都分開投放,各放其箱,有些金屬、小家電之類的廢棄物就放在垃圾箱的旁邊。三是垃圾車很講究,不影響市容。日本的垃圾車是自動封閉式,自動加壓式,裝車的垃圾可以自動壓實,易拉罐之類的廢棄物可以壓扁成片。曾有一份資料說,日本一個5萬人口的小城.一個垃圾處理工廠占地面積5100平方米,僅有工作人員10名,每天可處理可燃垃圾150噸,一年可收回再生鋼筋1334千克,玻璃制品1050千克,塑料制品1000千克,經濟價值一目了然。日本有些城市還規定,每周回收不同的垃圾,所以扔者千萬不要搞錯,包括玻璃制品、不燃物資(塑料、橡膠、皮革等)、金屬、家電等。固定回收的好處是,垃圾車出來后,裝運同一種垃圾,就可直接送到處理廠去處理,省工、省時,垃圾直接就可以變為財富。日本是個能源匱乏的國家,能源基本全部靠進口,但他們又是個技術先進的國家,如:這邊廉價進口原油,那邊就高價出口石油產品;這邊廉價進口礦砂,那邊就高價大量出口鋼材。又如:日本廉價進口我國一次性方便筷子,用后回收,造成紙,又出口給我國。日本全民族的環保口號是“保持清潔,保護健康”,就是因為他們環衛、綠化工作做得好,所以大街小巷才干干凈凈,看不到垃圾,看不到白色污染。人們的環保意識之強,道德觀念之強,確實讓人佩服。有人說這是靠管理、制度、法律來約束的,但這只是個前提,最為重要的還是全民族的環保意識、道德素質在起作用。
花園與廁所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但是在日本它們之間卻是緊密相連的“風景”。幾年前,北京有關部門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公廁展覽會,引起各界人士的感慨。公廁是人人用、天天用,但曾一度被人們所忽視。現在公廁這似乎有損大雅的事物,卻大大方方地走進了展覽館,這不得不讓我想起日本的公廁。上世紀70年代,我第一次到日本最大的港口城市橫濱,水手長熱情地邀我上岸看市容,望著寬闊整潔的大街,川流不息的車輛,花花綠綠的彩旗和廣告牌,讓人不禁贊嘆日本的繁榮和整潔,置身極其舒服的氛圍里,增添一種不虛此行的感覺。時近中午,水手長提議找個地方休息一下,順便“方便、方便”,于是,我們便離開中央大道擇路而下。沒出幾百米,就有一個小小的花園,長著奇花異草,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坐在凳子上聊天,幾只鴿子占領了平時孩子們玩耍的滑梯、秋千和單杠、雙杠,好奇地打量著我們。我心里暗自好笑,這是居民休閑的小花園,哪有方便之地讓你去“方便”?誰知水手長很有經驗地一指花園一角潔白的小房子,走近一看,方知這就是洗手間和廁所,男左女右分開,里外墻壁都鑲著瓷磚,地面也鋪著瓷磚,抽水蹲式馬桶,內外一塵不染,馬桶的墻壁上還掛著高檔次的衛生紙,洗手盆上還放著香皂,就跟自家的衛生間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