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榮霖
我國企業的改革與發展26年來,主要是沿著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和民營企業的建立與發展兩條線進行的。民營企業的出現與發展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民營企業發展呈現出不平衡的趨勢,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民營企業的封閉性產權需要向開放性產權轉化,產權制度要規范化;二是民營企業的規模大了,需要靠制度來管理人,要建立現代企業組織制度;三是需要解決人才市場化、社會化問題;四是財務、營銷、生產、人力資源、科技開發等各項管理制度需要建立與完善;五是需要解決體制問題,即民營企業必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是民營企業建制的方向。這五個問題是非公有制經濟繼續發展必須跨越的幾道坎。
當前,民營企業如何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
民營企業必須在市場經濟體制中
找到自己的定位
民營企業要在市場經濟體制中生存發展,就必須從三個方面來找好自己的定位:
一是消費者。民營企業的建制和發展,要把市場、消費者擺在第一位,民營企業要與市場的容量、客戶需求相聯系,根據市場的需求,找到民營企業的定位。民營企業自身要由小到大,由弱變強,要參與國有企業改制與重組,要參與國有資產的置換與重組,都必須立足市場、企業自身與消費者,并要處理好這三者之間的關系。
二是政府。現階段政府正在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保護私有財產,這是民營企業發展的有利條件。但總的來說,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還有待于改進。民營企業遇到綠燈要快步走,不要錯過機遇;遇到紅燈要繞道走,不能硬闖和違規;沒有燈要摸著走,不要消極等待怨天尤人。
三是民營企業自身。民營企業自身要有危機感,因為危機感是民營企業發展前進的動力,通過競爭與優勝劣汰可以使企業充滿活力。因此,民營企業的發展需要關注如何化解危機,加強危機管理,從而在競爭中轉危為安。
民營企業要堅持以公司制
為主體的發展方向
目前,民營企業建制主要面臨兩個方面的建設,即企業制度建設與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能引導人“善”的一面,企業制度能扼制人“惡”的一面,兩者都是企業發展建設必不可少的,是企業發展的兩大支柱。企業文化的實質是,為實現企業經營目標而具有凝聚力的全體員工認同的企業價值觀。企業文化建設最重要的是增強企業凝聚力。
在企業制度建設方面,民營企業要以公司制度為主體,這是它的發展方向。未來的民營企業制度基本上是公司制、個人獨資制、合伙制三類,這是依據企業資產所有者形式來區分的。因為資產所有者是資產所有權明確的概念,而所有制是資產所有權不明確的概念,并且還打上姓“資”、姓“社”的階級烙印。個人獨資企業是企業資產為個人所有。合伙企業的資產所有者為兩人以上,并有以下幾個特點:公司股東必須有兩人以上;股東承擔有限責任;股東出資形成公司法人財產,公司是以其法人財產為限對外承擔法律責任;公司必須建立法人治理制度,以便與公司法人產權制度相一致。
公司制度有三種產權形式:一是有限責任公司,二是股份有限公司,三是上市公司。再加上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制企業,未來總共有三類企業產權制度五種企業產權形式。因此,未來的民企建制就是要按照這三類企業制度來建設的。
現代企業制度的組成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部分:一是現代企業產權制度,二是現代企業組織制度,三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現在的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不是方法問題,關鍵是管理制度的混亂和無序狀態。國有企業實行政府統一管理,民營企業則是業主個人不同管理風格的反映。當然民營企業管理有其好的一面,但它若要發展壯大,管理上就需要有制度延續性,這就要形成一整套制度,就需要建立現代企業的產權制度、組織制度和管理制度。其中,產權制度是前提,組織制度是保證,管理制度是基礎,三者不可分割,緊密聯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