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英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和生產力水平的顯著提高,市場商品的生產和供應日益豐富,同時消費者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需求偏好的不斷轉移,使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因此,在科學界定企業競爭力內涵的基礎上,構建一套全面合理、可操作性強的企業競爭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就顯得很有必要。
一、企業競爭力及其構成
企業競爭力是指在一定的市場環境下與競爭者相抗衡的能力,是企業擁有要素資源的數量和質量以及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綜合體現,是將市場機會轉化為經營績效的決定因素。企業競爭力主要由以下要素構成:
1、產品市場適應能力。企業是以一定的產品或服務參與市場競爭、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是企業競爭力的最基礎構成要素,如果企業產品的市場適應能力差,企業的其它競爭力便無從談起。企業產品的市場適應能力是由企業產品的功能、質量、技術含量、款式、使用條件等因素所決定。
2、成本和價格競爭力。產品的服務成本和價格是影響企業競爭力的基本因素。在產品內在質量和外在質量等大體相同的情況下,成本、銷售價格水平越低,企業的競爭力就越強。企業產品的成本和價格競爭力主要是由企業產品的生產銷售成本、邊際貢獻、成本管理和控制水平等因素所決定。
3、分銷能力。產品生產出來并經過合理定價以后,必須通過一定的分銷渠道和網絡才能由生產者、銷售者向消費者轉移。企業產品的分銷能力影響著其產品的銷售狀況,進而影響企業競爭力。企業的產品分銷能力主要由分銷渠道的方式、分銷機構的數量、規模和分布、分銷機構在用戶中的形象等因素所決定。
4、促銷能力。促銷是樹立產品和企業形象、擴大產品銷售的必要手段。促銷能力是企業競爭力的直接來源和重要構成要素之一,其強弱取決于企業的促銷費用預算的大小、促銷方式的選擇等因素。
5、信息能力。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信息已成為企業生產經營重要的要素資源,能否準確、迅速地獲取與企業生產經營有關的市場信息,直接關系到企業經營的成敗。企業信息獲取能力的大小取決于企業領導者的信息意識、市場調研費用預算、信息獲取渠道和網絡等因素。
6、售后服務能力。售后服務已成為現代產品的延伸,為產品的附加利益。在產品的功能和外在形式等大體相同的情況下,售后服務水平的高低對產品銷售有著較大的影響,進而影響著企業的市場位勢。企業售后服務能力的大小與企業的售后服務網點、服務人員、服務的范圍和期限等密切相關。
7、要素資源的獲取能力。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是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基礎和前提。這些要素資源供給的能力、企業獲取的成本,直接制約著企業產品的生產經營規模、質量、成本以及所可能采取的分銷和促銷手段的選擇,從而影響著企業的競爭力。
8、創新能力。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消費者的收入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輕便、多功能、安全的產品成為消費者青睞的對象,為適應消費者消費偏好的變化,企業需要進行不斷創新,尤其是產品創新。創新能力不僅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構成要素,也是企業競爭力持續提升的拉動力。企業的創新能力取決于企業擁有的專利技術、研發人員及其創造性、研發費用、外部技術的接觸和消化能力等因素。
9、組織管理能力。企業所擁有的要素資源只有通過有效的組織和管理,才能轉化為產品。企業的組織管理能力已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影響因素和構成因素。企業組織管理能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企業的組織結構形式和管理制度、領導者的管理理念、學識水平、管理經驗、開拓精神以及企業文化等因素。
另外,企業生產規模、投資擴張能力、享有的政府優惠待遇等,也是企業競爭力的構成要素。
二、企業競爭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企業競爭力有多種表現,為便于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以及從總體上對企業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找出企業與競爭者在市場競爭中的比較優勢和劣勢,需要建立一套企業競爭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企業競爭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立,要遵循科學性、層次性、整體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原則??茖W性原則是指設立的指標要能反映企業競爭力的內涵、計算方法科學。層次性原則是指不同的指標反映企業競爭力的不同側面。整體性原則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將各單個指標綜合成一個指標,用以說明企業競爭力整體情況。可操作性原則是指標所需的數據易于取得、真實可靠。可比性原則是指各指標便于橫向、縱向對比,以反映企業間競爭力的差距、企業競爭力的動態變化。
基于企業競爭力的內涵和上述原則,企業競爭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主要由以下方面的指標所構成:
1、反映產品市場適應能力的指標。主要有產品銷售率;產品暢銷率;產品優質率;產品退賠損失率;產品用戶滿意度。
2、反映成本和價格競爭力的指標。主要有單位成本領先系數;成本利潤率;安全邊際率。
3、反映分銷能力的指標。主要有市場覆蓋率;物流效率(時間和成本)。
4、反映促銷能力的指標。主要有促銷費用率;廣告收益率。
5、反映信息能力的指標。主要有信息人員占管理人員的比重;管理人員計算機裝備率;Internet裝備率;網絡利用率;信息調研費用占銷售收入比重。
6、反映售后服務能力的指標。主要有售后網點分布率;售后服務費用占銷售收入比重;售后服務顧客滿意度。
7、反映要素資源獲取能力的指標。主要有供貨商的合同履約率;外部融資比重。
8、反映企業創新能力的指標。主要有:產品更新率;新產品儲備率;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研發人員比重。
9、反映企業組織管理能力的指標。主要有管理人員勞動生產率;本科及以上學歷管理人員比重。
10、反映企業市場位勢的指標。主要有市場占有率;用戶保有率。
三、企業競爭力綜合評價方法
上述指標都是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企業競爭力的大小,要反映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必須采取一定的方法將其綜合。目前綜合評價方法很多,本文則采取可操作性較強的綜合指數法。企業競爭力綜合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F為報告期企業競爭力綜合指數,數值越大,企業競爭力越強;Xi1為報告期第i項競爭力指標企業水平值;在企業間競爭力分析比較時,Xi0為報告期第i項競爭力指標產業(或行業)平均值;在企業競爭力動態分析比較時,xi0為某一固定期第i項競爭力指標的企業水平值;Wi為第i項競爭力指標的權重,可以根據各指標在整個指標體系中的重要程度,運用專家調查法予以確定,且

(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