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娟 涂 旭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多種運輸方式的快速發展以及我國加入WTO后來自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鐵路運輸業正在經受著強烈的沖擊。鐵路運輸業如何迎接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權,如何借鑒和依托現代物流方式的發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一、我國鐵路企業發展現代物流的現狀
1、鐵路發展現代物流的優勢。(1)擁有強大的運輸網絡。我國有近7萬公里鐵路運輸網絡,覆蓋面廣,而且運輸成本低,非常適合開展區域性物流活動,在運輸里程達200公里以上的范圍內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鐵路五次大面積提速,進一步完善了鐵路提速網絡,不斷加快了物流、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流動,進一步縮短了地區間時空上的差距,有利于實現物流的時間效用和空間效用。(2)具有成為物流(配送)中心的位置優勢。物流(配送)中心由其自身的特點決定應設置在城市郊區交通便利的地方,大量的鐵路貨運站場和倉庫都分布在大、中城市郊區的鐵路沿線,這些設備和設施為鐵路在條件成熟時發展綜合性現代物流提供了基本條件。(3)具有比較完備的信息系統。TMIS、DMIS等比較成熟的信息系統以及鐵路通訊系統為鐵路利用電子商務,發展電子物流提供了條件和優勢。
2、鐵路發展現代物流存在的問題。(1)現行管理體制與現代物流不相適應。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部門分割管理體制,制約著在全國范圍內對物流進行經濟合理地統籌和規劃,妨礙著物流的社會化進程和發展。鐵路運輸的“高度集中、大聯動機、半軍事化”式管理體制,導致專業流通的集約化經營優勢難以發揮,經營規模、經營效益難以實現,由于多元的物流格局,整個物流供應鏈中各個環節脫節,信息不通暢,整體協作性差。(2)觀念落伍影響鐵路發展現代物流。長期以來,由于鐵路的壟斷地位,導致市場競爭意識淡薄,不能主動了解、研究市場需求。(3)鐵路缺少發展現代物流的專業人才。物流學是一門涉及多學科的交叉性學科,在我國尤其是在鐵路企業起步較晚,就目前來看,鐵路發展現代物流在人才的要求上還存在許多不足,物流專業人才非常匱乏。
二、我國鐵路發展現代物流的幾種方案
1、發揮鐵路的干線運輸優勢,走專業化之路。鐵路運輸本身屬于功能性物流,走專業化之路就是加強鐵路的專業化能力,突出鐵路的優勢,提高在運輸市場的競爭力。通過提高列車速度、改進服務、采用先進技術和優惠運價等措施發揮鐵路的干線運輸優勢,與其他運輸方式競爭。但是這種定位將使鐵路作為一個純運輸企業逐漸遠離真正的貨主,它直接面對的是一些提供中間服務的物流中介公司,這樣,鐵路將無法了解真正的貨主的需要,在提供相應的運輸專業活動中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也就將逐漸在運輸市場中失去主動性。
2、拓展鐵路的服務范圍,增加多種物流功能。拓展鐵路的服務范圍,不僅要實現快捷地產品位移,大力發展門到門運輸,而且還要對其功能進行適當的擴展,主要包括:存儲功能、包裝功能、裝卸功能、配送功能、流通加工功能、信息處理功能等,通過擴大業務領域使鐵路具備提供綜合物流服務的能力。但是這一發展戰略的缺點也是明顯的。首先,由于業務拓展過大,且每個環節的專業性要求都很強,這將會分散精力,從而影響鐵路運輸的核心業務。其次,經營過廣,不僅需要大量的投資,且短時間內不易收回,還要進入許多陌生的領域,經營風險較大。
3、通過資產重組,組建專業性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由鐵路多經公司出資并引入社會資金,作為公司發起人之一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并參與物流公司的經營。物流公司完全獨立于鐵路運輸主業之外,一般采用現代企業制度,實行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的法人治理結構。通過重組吸收其他企業的長處,彌補鐵路物流功能單一的不足,實現從傳統的功能型物流企業向現代綜合物流企業轉變。雖然此種方式在目前已有成功的例子,如,中鐵聯合物流有限責任公司、中鐵現代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但是,這種方式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陷。第一,受到現行體制、行業、地域限制和約束,并不是所有的鐵路企業都適合在短期內進行資產重組。第二,對路內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必然要牽涉到人員、資金、管理體制等各個方面的大改變,這對于一個還沒有達到完全政企分開,攤子大,負擔重,并且承擔著我國國民經濟均衡發展和保證社會穩定的政治任務的企業來說,在短期之內完全實現向第三方物流企業轉型也是不太現實的。
以上三種方式是目前眾多鐵路運輸企業發展現代物流較有代表性的幾個方案,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雖然有不少優點,但也有很多缺陷。因此,要發展我國鐵路的現代物流就應該在充分領會物流的本質含義基礎上,利用鐵路企業的現有條件和優勢,揚長避短,階段漸進式地發展現代物流,切忌囫圇吞棗,不加分析地貪多求快。
三、幾點思考和建議
1、“物流”既可以是一個集合概念,也可以是一個非集合概念。也就是說,企業在發展現代物流的時候,既可以發展所有功能的綜合物流,也可以只發展物流的八大主要功能(即運輸、存儲、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中的其中幾大功能。其次,物流的概念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發展的,它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比如現在新出現的電子物流、綠色物流等,但無論如何擴展,永遠圍繞并全方位服務于用戶這一核心功能是物流思想的一個本質內涵,所以,提倡鐵路發展現代物流并非要求鐵路將物流的所有功能都發展起來。鐵路當前僅僅是一個物理網,還遠未形成網絡化經營的能力,要想實現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的目標還有很大困難,還需要在觀念、體制等多方面進行轉變。因此,鐵路應視自身的條件選擇適當的方式來發展現代物流。
2、現代物流理論已經發展到供應鏈管理階段。供應鏈包含流通過程的所有企業。現代物流通過供應鏈強化了企業間的聯系,強調了以企業為中心的采購物流、生產物流和銷售物流的一體化。如圖所示:

由于受到自身資源和能力的限制,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擁有價值鏈所有環節上的優勢,當然也不會在所有環節上處于劣勢。鐵路應充分發揮在干線運輸上的優勢,充分體現其承運能力大,不受氣候和自然條件影響,軌道運輸,安全系數大等優點,與其他物流企業建立互補合作式的戰略聯盟,并以此為基本方式發展現代物流。
3、價值鏈理論認為,一個企業在某行業的優勢來自它在該行業的某些特定環節的競爭優勢,抓住了這些關鍵環節,也就抓住了整個價值鏈。在物流行業,這種戰略環節主要是客戶服務及運輸兩個環節,而這兩個環節對于鐵路來說,都是很具有發展潛力的地方。鐵路應改變原有的“鐵老大”作風,樹立一切以旅客和貨主的滿意為目標的服務理念,了解客戶的需求,設計出有吸引力的運輸產品,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系,牢牢掌握生產和流通企業的貨源。鐵路應組織合理運輸,以最少的費用,最快的時間,及時、準確、安全地將貨物從其產地運輸銷地,在降低顧客的物流成本的同時也給自身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4、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有一個過程。我國鐵路行業對物流的認識比較晚,缺乏發展綜合完備的物流的條件。因此,鐵路發展現代物流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與鐵路管理體制改革相結合,與運輸生產力布局的調整相結合,階段漸進式地發展現代物流,切忌囫圇吞棗,不加分析地貪多求快。只有這樣才符合我國所提出的跨越式發展戰略目標,才能保持鐵路經營效益的持續穩定增長。
(作者單位:華東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