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的提出,使我國的指導思想、全部工作立于一個新的高峰,這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大步前進的豐碩成果,目前還難以量化“以人為本”在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和作用,但可以清楚無誤的知道早已為人熟知、不斷產生巨大力量的“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再加上“以人為本”將鼎足而立,在中華發展史上千秋不滅,影響深遠。
“以人為本”的“人”是什么人?
2004年3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對1982年12月4日通過的憲法進行了第四次的修正。這個修正后的憲法提到了兩個概念:一是人民,另一是公民,二者有嚴格的指定意義。憲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憲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毛澤東同志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明確地說:“人民是什么?在中國,在現階段,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在文中還指出在人民的對立面,不屬人民范疇的則是:“帝國主義的走狗即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以及代表這些階級的國民黨反動派及其幫兇們。”在憲法《序言》中第八個自然段也有類似的說法,說明人民以外還有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這些規定和說法有助于加深理解“以人為本”的人。
“以人為本”的人比“人民”和“公民”的內涵更深刻、更寬松、更超脫。最近,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是一次意識形態上的極大的飛躍,“以人為本”就是為了一切人,為了所有人,為了一切人的人權,為了一切人的自由,為了一切人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