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年輕的家長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每次給寶寶理發時,寶寶都會號啕大哭。理發工具稍不留意,便會把寶寶的頭皮刮傷。面對這種情況,年輕的家長們往往束手無策。
在貴州省銅仁市,有一位聰明的打工妹,她正是從中發現潛在的商機,專門從事替幼兒理發的服務,解決了年輕父母的苦惱的同時,也開創了她自己的事業!
一
今年23歲的楊小青出生在貴州省思南縣雙龍鎮,高中畢業以后,她來到貴州省銅仁市找事做。楊小青的姐姐在銅仁市做服裝生意,她原以為姐姐能幫她找一份工作,但她到了銅仁市才知道,姐姐的日子過得并不如她想像中那樣好,根本就無法替她找工作。無奈,她只有幫姐姐守攤兒。在幫姐姐守攤兒的同時,楊小青利用業余時間報名參加了一個職業技術培訓班,學習嬰幼兒理發技術。
到了2001年年底,楊小青終于在銅仁市望江路的愛嬰服務中心找到了一份替嬰兒理發的工作。這家單位開設的服務項目除了替嬰兒理發外,還為嬰兒定做人生紀念品,比如出生牌、手腳印、胎毛筆等,生意挺不錯。楊小青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恰到好處地運用到實踐當中,理發技術日漸嫻熟,很多顧客點名要她服務。
2002年8月的一天,一個年輕女子牽著一個約有三歲的小男孩來到楊小青所在的愛嬰服務中心,她是前來給小孩理發的。誰知理發師剛將小孩放到坐位上,小孩就被嗡嗡作響的理發工具嚇壞了,“哇”的一聲大哭起來。無論年輕媽媽在旁邊怎樣哄他,他仍啼哭不止。因為孩子的反抗,理發師的工作無法進行。
孩子的母親見哄勸不住,一生氣就給了孩子一個耳光,并說:“沒有一次給你理發你不哭,我真拿你這個小冤家沒辦法!”
像這樣的情況,楊小青見得多了,但這次小孩的哭鬧顯然要比平時厲害得多。孩子的哭聲牽動了她那顆柔軟的心,從大半年的工作當中,她發現這樣一個普遍的問題:給小朋友剪發確實是一件傷腦筋的事情,無論是嬰兒還是已經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大都視剪頭發為一件挺可怕的事。而快節奏的生活讓年輕的家長們根本就抽不出時間和精力來和小寶寶進行心靈的溝通,讓幼兒認識到理發是一種衛生習慣。楊小青想:只要能掌握小孩的習性,迎合小孩的愛好,與小孩打成一片,熟悉之后,再給孩子理發,孩子肯定不會哭鬧。如果能提供上門服務,想辦法讓小孩理發時不哭,這樣不僅可以替年輕的家長們分憂解愁,還使小孩能夠快樂健康地成長,而自己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增加一些額外收入。
當天,因為那個小男孩哭得實在太厲害,最終理發師沒能替孩子理成發,那個家長只好將孩子抱出了店門。
楊小青追出去,對孩子的媽媽說:“你能留下你的家庭住址嗎?我可以上門為你家小寶寶提供理發服務。”那個家長說:“不用了,在什么地方理發小家伙都會哭,我趁他熟睡時胡亂給他修剪一下算了。”楊小青笑了笑,說:“我想我可以試試,因為我有信心讓孩子在理發時不哭。”那個家長當即給了楊小青一張名片,她高興地說:“我姓吳,在市政單位上班,來的時候你打我手機,我來接你。只要孩子在理發時不哭,我愿意付給你多出10倍的錢!”
第二天一早,楊小青來到吳女士的家。她并不急于替小孩理發,而是向吳女士打聽小孩平時都喜歡玩什么玩具,有什么特別的喜好等。對小孩的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楊小青決定和小孩玩游戲。小家伙開始并不理睬她,直往他媽媽懷里鉆。當楊小青拿出他平時玩的那些玩具后,他突然來了興趣,很快就和她玩起了游戲。這時,楊小青問小孩:“小乖乖,昨天你為什么哭啊?”“我不要理發!”“為什么不理發呢?”小孩望了一眼媽媽,不吱聲了。這時楊小青故意說道:“小乖乖,姐姐不想和你玩游戲了,姐姐要走了。”小孩頓時露出失望的眼神,他似乎在說:我多想你能留下來陪我再玩一玩呀!見目的達到了,楊小青開始向小孩提出條件:“要想讓姐姐陪你玩也可以,但你的頭發不好看,姐姐不喜歡。姐姐先把你的頭發剪了再和你玩游戲好不好?”小孩看著她,沒有說話,但看得出,他對楊小青提出的條件算是默許了。果然,小孩不僅乖乖地讓楊小青為他理了發,并且一邊咯咯地笑著一邊沖他媽媽扮鬼臉呢!
吳女士見楊小青真的能做到為小孩理發不讓孩子哭,她感到十分欣喜,說:“你真有耐心,以后孩子理發的事你就全包了吧。”她又說:“我們這個小區里的年輕家長們都為小孩理發的事傷腦筋,我可以向他們宣傳一下你的特殊服務!”說完她給了楊小青50元錢。
楊小青沒想到第一次上門為小孩理發就成功了,她感到有些意外,也很高興。她想:上門替小孩理發也能賺錢,我何不以此為職業呢?銅仁市的常住人口有50多萬,應該有很廣闊的市場!而城市的居民都是生活在小區內,比較集中,有利于上門服務。于是,她果斷地辭掉那份工作,找了間房子住下來,開始了從事上門為小孩理發的工作。
在吳女士的介紹下,楊小青采用同樣的方式,先后成功地為小區內10多個家庭的小寶寶理了發。那些家長見自己的寶寶乖乖地聽她的話,在理發時居然不哭不鬧,都表示要她繼續為寶寶理發。不僅如此,他們還四處向親友宣傳,要親友將不愛理發的寶寶交給楊小青。這樣一來,楊小青的業務漸漸多了起來。
二
春節后,楊小青已有固定客戶近100戶,并且每天差不多都有新的客戶產生。事業的穩步發展,讓她發現這個新興職業很有前途。為此,她在收費方面作了調整,改變了以前統一收費的標準。她將固定客戶的收費定為每服務一次20元;因為新客戶與小孩溝通起來比較困難,花費時間比較多,所以第一次服務收費比較高些,她定在50元左右,發展成為固定客戶后,收費標準下調到20元。然而,就在她決定在這個行業中大干一場時,潛伏的問題出現了。
一天,吳女士的一個朋友打電話讓她上門為她的小孩理發,那是一個固定客戶,小孩才兩歲多,叫樂樂,特別調皮。楊小青來到客戶家里,按照以前的套路,先是和小樂樂玩了近半個小時的游戲,然后采用“條件交換”的方式試圖讓樂樂乖乖地接受理發。但小樂樂并不吃這一套,楊小青剛將理發工具拿出來,他就哇哇大哭起來,按都按不住,最終她只好放棄為樂樂理發。
從小樂樂家出來,楊小青為這一次上門服務失敗感到沮喪。接下來的服務中,楊小青又多次遇到這種情況,有的小孩甚至沒有興趣和她玩游戲了。這樣,盡管她每天還會聯系到新客戶,但是由于失去了老客戶,她的生意無法保持旺盛的勢頭。孩子不配合理發讓楊小青意識到,只有不停地變換親近方式,孩子才會有新鮮感。她想:在以不同的方式親近孩子的過程中,融入愛心和耐心,真正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這樣,存在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在上門替小孩理發的過程中,楊小青了解到,很多家長為寶寶準備的玩具都比較傳統和單調,這些玩具已經不流行了,孩子玩過后沒有新鮮感。為了尋找到更多更好的兒童玩具,楊小青在易趣網上搜尋到時下最流行的各類兒童玩具,然后再在銅仁市各大商場一一查找,做到心里有數。除此之外,她還去書店購買了大量的兒童讀物,增加自己的知識,以便在需要的時候臨場發揮。
接下來在為一個固定客戶的小女兒理發之前,楊小青花10元錢在商場購買了一個會捉迷藏的星月娃娃。她在和小孩玩游戲的過程中,還耐心地講《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小孩沉浸在童話故事中,盯著楊小青,眼神特專注。這時楊小青不失時機地說:“姐姐幫你把頭發理了好不好?”小女孩還真聽她的話,一邊讓楊小青理發還一邊用稚嫩的聲音說道:“姐姐,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好可憐哦,我長大以后,一定不要她再受苦啦!”旁邊的家長見自己的孩子那么小就有了同情心,樂壞了,不住地贊揚楊小青不僅有耐心,還富有愛心。為了表示對她的感謝,這位家長除了付給楊小青購買玩具的錢外,另外硬是塞給楊小青50元錢。
考慮到固定客戶花費的時間很短,一天就可以服務15個左右,并且都是生活在小區內,很集中。而新客戶花費的時間較長,楊小青在開發新客戶時,盡量與固定客戶理發的時間錯開,如果實在無法在時間上進行調整,她只有放棄新客戶。因為她不想在固定客戶那里失去信譽,這是原則問題,也是誠信的體現。
三
進一步掌握了幼兒的心理需求后,楊小青認識到:幼兒對外界的認識處于一種朦朧狀態,而愛玩、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她決定利用幼兒對外界認識的渴求心理,以正確的引導方式增加孩子的樂趣,在童趣中去培養他們的衛生習慣。一天,楊小青為一個叫胡麗的小女孩理發。小胡麗的媽媽對楊小青說:“自孩子生下來,我們都是自己給孩子理發。每次給小孩理發,哪怕她哭得再厲害,我們都采取強硬的手段為她理發。最近不知怎么的,小孩對理發越來越畏懼了,并且性格也變得內向起來。我們擔心孩子出了什么問題,可醫生檢查后說孩子的身體很健康。我想可能是在為孩子理發時采取的非常手段影響了她的心理健康吧。聽人說你能讓孩子在理發時不哭,只要你能消除掉孩子的畏懼心理,多少錢我們都愿意出。”
當天,楊小青并沒有替小胡麗理發,而是和她玩了近一個小時的游戲,和小孩熟悉之后,她便離開了小胡麗。第二天,她從商場買回一種叫波斯貓的智能玩具,這種玩具具有多種功能,不僅會跳,還具備錄音功能。楊小青將一段宣傳小孩講衛生的話錄入玩具中:小朋友,指甲長了就要剪指甲,這樣就不會吃到里面的臟東西;頭發長了應該剪頭發,這樣天熱時才不會覺得難受啊。
通過語音識別技術,只要小胡麗一說話,智能玩具就自然張嘴對小胡麗宣傳衛生知識。在游戲中楊小青順利地替小胡麗理了發。小胡麗的媽媽感激地對楊小青說:“我真是服了你!你不但解除了孩子對理發的畏懼心理,還教會她怎樣講衛生。我要怎么感謝你才好啊!”
很多年輕家長還經常打電話給楊小青,說他們的孩子自認識小青姐姐后,不僅改掉了不講衛生的壞習慣,還主動提出要讓小青姐姐給他們理發呢!家長反饋回來的信息讓楊小青感到很自豪也很滿足。她發現自己在替小孩理發時,不但創造了財富,而且還從中享受到人生的許多樂趣!
到了2004年8月,楊小青已發展固定客戶500多戶。她所開創的“幼兒理發”事業已在銅仁家喻戶曉。隨著業務量的增加,她已明顯忙不過來了。她打算招聘一批具有愛心和耐心的大學生,進行培訓后,開一個以幼兒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理發公司,實行幼兒成長教育一條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