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蓬勃發展,產業日新月異。互聯網融于其中,盡顯張力與活力。網絡時代,浙江經濟往何處去,又能夠走多遠?
浙江最先引起我們的關注,是在2003年《互聯網周刊》“最具商業價值的中國網站100強”評選時,行業類上榜網站中,浙江占據了80%,然而在互聯網商業價值主要靠短信支撐的“主流”中,它們似乎還只是沉默的大多數。
一年過去了,這些行業網站的發展到底怎樣,是什么力量仍在推動著這些網站的發展,它們和所依賴的傳統產業又是一種怎樣的關系?換言之,浙江原本依靠跑出來的市場和家族企業究竟多大程度上需要新工具、新經濟的改變?
高瞻遠矚畢竟無法了解浙江人的真實想法、行動和困惑。為此,我們一行匆匆奔赴浙江,從杭州的高新產業基地、到紹興的中國輕紡城;從永康的五金之都,到義烏的小商品市場;直到回到西子湖畔,傾聽杭州市市長茅臨生給我們講述虛擬杭州的驅動力時,這些問題的答案才如薄霧散去的西湖一樣漸次清晰起來。
對于創造財富的浙江人來說,網絡沒有任何神秘之處。浙江民營經濟上百個專業化分工協作、年產值幾十億上百億的企業集群,既是全球化營銷網絡,也是制造生產合作網絡,遍布全國乃至全球的浙商更是一個社會網絡。
新技術所催生的商業革命不但從外而至,也自內而發。全球化、網絡化的時代背景不再是那么空洞,它把烙印打在了遍布浙江的100萬家中小企業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