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現代企業文化的本質內涵、制約因素和重塑我國現代企業文化的主要內容以及實現途徑的系統分析,從而揭示了我國現代企業文化重塑的現實意義,以喚起人們對企業文化的重視。
關鍵詞:企業文化;重塑;內容;對策
一、現代企業文化的本質內涵
企業文化就是企業成員主流價值觀念的總和,是企業中為企業多數成員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價值標準及其具有相應特色的行為規范和物質表現的總稱。用形象一點的語句則可表述為“我們企業的辦事方式。”
1. 企業文化的四個層次是:企業精神、企業制度、企業作風、企業形象。對企業文化含義的理解目前大體可歸納為八種:一是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的識別系統;二是把企業文化理解為是包裝企業的方法;三是企業文化是企業的思維系統;四是企業文化是企業的文化活動;五是企業文化是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六是企業文化是企業的形象設計;七是企業文化是企業產品的文化品位;八是企業文化是純粹的文化理念。
2. 企業文化的功能和作用。(1)企業文化的導向功能;(2)企業文化激勵功能;(3)企業文化的凝聚、協調和控制功能。
二、我國現代企業文化重塑的不利因素
1. 人本主義意識淡薄。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必須在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方面科學決策,要以人為本,貫徹科學的發展觀,做好“選人、用人、留人”工作。而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過程,存在嚴重不足,主要表現出兩種錯誤傾向:一是將職工看成被動的人,將企業職工理解為必須服從于固定制度及生產工藝流程的從屬物,而忽視了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二是將職工視為只追求個人勞動報酬的“經濟人”,認為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完全來自于金錢報酬的多寡,忽視人的理想追求和事業上的成就感。
2. 管理者利己思想嚴重。在社會經濟體制發生重大變革的時代,法律、法規等社會監督體系難免滯后于經濟發展。部分企業的高層管理者鉆國家方針政策的漏洞,中飽私囊,損害企業利益,挫傷了職工的積極性,使得企業文化精神受到傷害。從紅塔集團等一些大案要案中可以說明這一點。
3. 物質基礎不足。企業文化建設強調企業價值觀以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并行發展為核心。顯然,企業文化建設以一定物質條件為基礎,并反作用于物質財富的積累。我國正面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重新整合,在產業結構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一些企業由于長期以來未能適應新的市場變化,經營不善,經濟效益每況愈下,自我積累日漸貧乏,物質基礎相當薄弱,從而限制了企業文化的發展。
4. 機構設置不合理。企業內部各職能科室設置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機構臃腫,人浮于事,部門之間推諉扯皮現象仍然存在。例如:有的企業供應與銷售部門合并設置,財務與審計合二為一,以及生產、動力、設備分設過細等。再如,許多企業銷售部門只注重銷售人員分工以及銷售區域分支機構的布局,而沒有專職從事市場信息調研的人員。這些現象都與企業文化建設的要求不相一致,嚴重影響我國現代企業文化的重塑。
5. 管理跟不上。我國企業在經歷了班組管理,劃小核算單位以及全面質量管理等方法革新之后,仍然未能全面實施系統的現代管理方式。還普遍存在重視定性管理和經驗管理,忽視定量管理和科學決策的現象,預算管理、決策技術、系統工程、網絡規劃、質量認證以及管理信息系統等科學管理方法未得到普遍應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企業文化思想的普及和更新。
三、有針對性地重塑我國現代企業文化
1. 重塑我國現代企業文化的必要性。對企業管理而言,高效的組織機構,健全的規章制度,卓越的發展戰略等硬性因素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解決大部分管理問題,但是作為一種軟性管理因素,企業文化對于成功的企業管理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企業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2. 重塑我國現代企業文化的基本規律。重塑我國現代企業文化就是把一套適合企業需要的價值觀念內化成員工的思想觀念。思想觀念內化的基本規律有:要符合客觀事實的價值觀念易使受眾(信息的接受者)內化;重復宣傳的觀念易于使受眾內化;權威的言行易于使受眾內化;有利于受眾的觀念易于使受眾內化;大眾流行的觀念易于使受眾內化。概括地說,客觀、重復、權威、有利、流行是使觀念內化于受眾的五個重要原因。
3. 重塑我國現代企業文化的主要內容。重塑我國現代企業文化的內容很復雜,很龐大,而且是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地調整和變化的,但從總體上講,主要有三種內容:經營性企業文化、管理性企業文化、體制性企業文化。
(1)經營性企業文化。所謂經營性企業文化,就是指企業在處理它與外部的關系時所持有的價值理念。主要包括:利益與消費者主體地位有效結合的雙贏理念。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有效結合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增強競爭力與協作競爭有效結合的理性競爭理念。企業發展與宏觀經濟調整有效結合的快速性應變理念。市場有效需求與市場潛在需求有效結合的動態性創新理念。有形資產增值與無形資產增值有效結合的品牌觀念。企業快速發展與穩健經營有效結合的反危機理念。全面增強企業優勢與企業個性特色有效結合的比較優勢理念。生產經營與資本經營有效結合的主動性價值理念。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有效結合的開放性拓展理念。
(2)管理性企業文化。管理性企業文化實際上就是企業在協調內部管理過程中的各種關系和矛盾時所遵循的價值準則和價值理念。包括:責任、權利、利益有效結合的責權利對稱性管理理念。管理收益與管理成本有效結合的責權對稱性管理理念。企業的風險和收益與員工自然人的風險和收益有效結合的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理念。管理者素質提高與被管理者能力增長有效結合的互動性管理理念。管理現代化與企業適應性有效結合的理性化管理理念。管理制度與人本主義有效結合的契約化人本主義管理理念。管理目標與管理手段有效結合的有序化管理理念。員工自我約束與外在約束有效結合的員工主體自覺性管理理念。
(3)體制性企業文化。所謂體制性企業文化,就是指為了維系企業體制存在,人們所應該擁有的價值理念。它是指:主體自主性與誠信原則有效結合的忠誠理念。自我創新能力與協作原則有效結合的團隊理念。員工利益最大化與勤奮創業精神有效結合的敬業進取理念。機會均等與等級差別理念。提高效率與追求公平有效結合的效率唯一性理念。自我選擇與契約化原則有效結合的制度至上理念。
四、重塑我國現代企業文化路徑中應確立的基本觀念
1. 要確立科學的發展觀。科學發觀包括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企業必須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和自身的條件,合理確定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現階段我國企業應樹立“知識為本、實業強國、取之于社會報效社會”新的理念。這與單個企業追求量化的經濟效益指標和有形的物質利益報酬并不矛盾。相反,作為連接個人與國家的中間紐帶,企業具體目標與國家的總體目標是一致的。各個企業應在共同目標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所處行業和市場條件制定具體戰略目標,利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對企業中長期戰略規劃進行合理預測決策并加以量化,進一步層層分解落實到企業基層各個部門,以保證企業總目標的貫徹落實。
2. 樹立現代企業戰略,樹立正確的義利觀。由于我國企業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運行了許多年,缺少對市場經濟環境的應變能力,特別是在自由競爭的完全商品經濟條件下,企業原有的一些觀念尚未完全轉變過來。因此,重塑企業文化,首先要轉變舊有的觀念。具體而言:(1)變產品經濟意識為商品經濟意識;(2)變“官本位意識”為市場定位意識;(3)轉變封閉經營意識為開放經營意識;(4)變“重義輕利”和“重利輕義”的極端觀念,為樹立正確的義利觀。
3. 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企業管理運行機制。
(1)樹立科學規范的企業運作制度觀念。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是企業迎接市場經濟挑戰,科學規范運作的根本保證,它同時又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實踐中生成和發育起來的一種文化現象,它與企業文化建設密不可分。企業管理制度從內容上看包括采購供應制度、生產管理制度、全面質量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以及勞動人事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體系。在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中,就是要根據企業特點和市場競爭的條件,制定一整套適用于本企業提高生產經營效益的科學規范運作系統,保證企業正常發展。
(2)樹立用制度管人的觀念。企業制度應力求做到科學化、定量化、規范化、系統化,一方面強化科學的計劃、控制、監督執行等管理職能,防止錯誤行為的發生;另一方面也可防止束縛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的負面效應,因此企業制度的精細化程度應當適中,以免適得其反。在建立企業制度時,一方面應該制訂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和適合于企業自身特點的管理制度,以確定并體現企業的現代價值觀念;另一方面企業應注意將價值觀念體現在各項管理制度中,并通過嚴格執行制度而實現其價值觀念。
(3)樹立管人與管事并舉,重在治事的觀念。應把職工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主體,通過職業培訓、后續教育等各種形式,提高職工綜合素質,增強職工的責任感,充分調動工人的生產積極性、工作主動性,并為實現自身利益、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協調發展而努力奮斗。倡導企業領導者應具備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忠誠報國的事業心。企業家要能夠以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精神為核心,以職工的群體意識和行為為基礎。根據企業的目標和發展戰略來轉變觀念,培育企業價值觀念和企業精神,使之成為廣大職工的共識,并且成為企業的精神財富和激勵職工奮力拼搏,開拓進取的內在動力。
(4)樹立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以物質利益機制、民主管理機制為保證,建立相應的工資福利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證一切關心企業、符合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精神,并能使企業取得實際效益的職工行為得到尊重和落實,并貫徹文化為先導,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職工文體活動,注重開發企業內部文化資源,創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著重提高職工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和技術業務水平。
參考文獻:
1.談鎮,黃瑞玲等編著.新發展經濟論綱.內蒙: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2.魏杰主編.國有資產管理教程.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
收稿日期:200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