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閱唐代詩文,不時會讀到有關飛鵲鏡和雙鸞鏡的絕妙詠唱。王勃《上皇甫常伯啟》:“鵲鏡臨春,妍媸自遠。”劉元淑:“飛鵲鏡前妝梳斷?!毖Ψ辍蹲肺粜小罚骸凹迺r寶鏡依然在,鵲影菱花滿光彩?!崩钯R《美人梳頭歌》:“雙鸞開鏡秋水光,解鬟臨鏡立象床?!贝魇鍌悺秾m詞》:“春風鸞鏡愁中影,明月羊車夢里聲?!崩钌屉[《李衛公》:“絳紗弟子音塵絕,鸞鏡佳人舊會稀?!崩钌屉[《陳后宮》:“侵夜鸞開鏡,迎冬雉獻裘?!睖赝ン蕖镀兴_蠻》:“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李群玉《傷柘枝妓》:“曾見雙鸞舞鏡中,聯飛接影對春風。”韋莊《秦婦吟》:“斜開鸞鏡懶梳頭,閑憑雕欄慵不語?!?/p>
筆者所藏飛鵲花枝鏡,圓鈕,八出菱花形。凸起的高線圈將圖案分成內外兩區,內外區各有四只鳧雁在裊裊娜娜的柔枝花葉間飛翔。花瓣邊緣是一圈流云紋或卷草紋。群鳥展翅,花枝柔曼,兼以芬芳悅目的菱邊造型和精美的鑄工,此鏡確實呈現出“鵲影菱花滿光彩”的活躍詩意。
筆者所藏雙鸞飄綬荷花鏡,圓鈕,八出葵花形。雙鸞隔鈕相對振翅起舞,頸項上系著的綬帶向上揚起通過結有花蕾的聯珠圈后相互呼應著飄動招展。鈕下一朵荷花盛開在飄浮的荷葉上,一對花苞在兩側護持。我們知道唐代畫家吳道子善于以飄動的裙衫和衣帶表現動感,舞蹈著的雙鸞頸上的綬帶讓人不自主地生發出“吳帶當風,天衣飛揚”的浮想。此鏡的構圖極為出色,簡潔省墨但意蘊豐滿,花朵、飄綬和相對歡舞的鸞鳥和諧地組成生動活潑、連綿無盡的男女戀情。中國歷代銅鏡不乏經典之作,就表現愛情內容來說,此鏡無疑是經典中的經典。
武則天時代興起的大量吸收外來文化的獅子葡萄鏡,基本結束了中國銅鏡的天命觀主題,神怪、靈獸圖案和博局文一下子大大減少。獅子葡萄鏡上的鳥雀、葡萄在盛唐的社會心理左右下變革成此后唐鏡的三大主題,飛鵲鏡、雙鸞鏡、團花鏡開始盛行。一直近乎一統天下的圓形鏡形也同步變革,同花鳥圖案匹配得更合適的菱花形、葵花形大量涌現。以獅子葡萄鏡為開端,以花鳥鏡為主流標志,姹紫嫣紅、豐滿多姿、氣象萬千的唐代鑄鏡成為中國銅鏡發展史上的第二座高峰。
唐代飛鵲花枝鏡,由于鵲鳥在花枝間頭朝同一方向,所以也有人稱為鵲繞花枝鏡。鵲鳥也有佇立不飛者,以四只鵲鳥為多。鳥一般是雁,有的是鸞鳥或孔雀。唐代雙鸞鏡,也名對鳥鏡,基本構圖是雙鳥隔鈕相對,雙鸞或銜綬或系綬。鈕的上下多有圖案,為飛鳥、花朵、月宮、云山、水龍、飛馬等等。飛鵲鏡和雙鸞鏡都有多種鏡形,據出土實物,飛鵲鏡以菱花形為常見,雙鸞鏡以葵花形為多。西安市唐開元二年墓曾出土一面飛鵲花枝鏡,該鏡圓形,形制和構圖法同獅子葡萄鏡,顯然為飛鵲鏡的早期形態。據其形制和入土年代可以推斷出飛鵲鏡的流行要稍稍早于雙鸞鏡和團花鏡。
唐鏡的金屬成分與漢鏡相同,一般銅為69%左右,錫為24%上下,鉛僅約6%,鏡色白亮。一般認為唐鏡銅質比漢鏡更緊密細膩。典籍多有唐鏡是“百煉銅”的記載,劉禹錫《和樂天以鏡換酒》詩中就說:“把取菱花百煉鏡,換他竹葉十旬杯?!眱热菝骼?、形式活潑、厚重大方、銅質精良、鑄藝高超,加上存世量要比漢鏡少得多,使得唐鏡在收藏品市場上比漢鏡珍貴得多。
在中國歷代銅鏡中,唐代飛鵲鏡和雙鸞鏡是入詩入文最多的鏡種。這充分說明了文人學士對它們的特殊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