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理念
《地理課程標準》要求地理教學倡導“以學生發展為本”,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課堂教學應立足于促進每個學生的終身學習與未來發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地理科學研究能力,形成環境倫理觀念,增強可持續發展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教學內容的重組與加工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分析黃河水患形成的原因和根治的辦法。
(2)過程與方法:能根據有關地理原理,提出治理黃河的解決思路和方案。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治理黃河水患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②樹立對我國環境遭到破壞的憂患意識和積極治理的態度,懂得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增強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教學重點、難點
①重點:黃河水患的原因及其治理。
②難點: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
3.教學資源的重組與加工
①利用“黃河利津斷流天數統計圖”,導入本課內容。既可以承上啟下,又可以補充強調黃河的一種災害——斷流。通過分析斷流成因,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②“地上河”的成因由于過程復雜,比較抽象,學生不易感知。因此,我選用了視頻材料,設計了動態的“地上河”形成示意圖,以圖代文,提升教學效果。
③采用討論法總結出對黃河的治理措施,然后利用課件演示進行總結。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地理思維方式,又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教學方式的構建
根據學情特點和教學內容,本節課的教學方法宜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為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便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提高教學實效,我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
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引導學生開展自評、互評,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教師的評語應以鼓勵為主,以此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學習方法的指導
1.學生運用地理圖像、圖表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會以圖代文及圖文轉換。
2.指導學生逐層分析地理問題,明確因果關系。
3.指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
五、教學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