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斑羚飛渡》是一篇課內自讀課文,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言優美,很適合學生欣賞,易于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從中獲得對自然、人生有益的啟示。本文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的特點,具有不可忽視的教育作用。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整體把握本文的思想內容,體會本文語言特點,品讀課文。注重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2.過程與方法:以教材為依據,聯系現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語文學習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老斑羚身上折射出來的可貴精神和品質,激發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研讀重點語段,即斑羚飛越懸崖全過程,品味文章的美點。
教學難點:整體感知課文,領悟作者在敘述故事中抒發的思想感情及其中蘊含的精神。
教學策略與教學手段:運用音像片段、FLASH動畫、視頻《動物大觀》、歌曲播放及課件文字展示等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通過對教材的開掘升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人文素養。
教學流程:
一、設情境導入:播放課件1——美國大片《垂直極限》中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場面。學生看后,教師講述:繩索上一家人的性命危在旦夕,為了減輕繩索上的重量,保住一對兒女的性命,父親毅然命令兒子割斷懸掛自己的繩索,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孩子們,這個片段充分體現了人性的美麗、父愛的崇高、偉大。——其實,不僅僅人類擁有生命神圣的靈光,動物珍愛生命的義舉更令人觸目驚心。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沈石溪的《斑羚飛渡》一課,來一睹“斑羚飛渡”這一堪稱罕見的自然奇觀。
二、激情趣導讀:1.學生聽配樂朗讀的課文,欣賞、體會文章的情感和語境。2.學生生動地復述故事。3.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把握故事發展進程,并試著用一句話概述本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學生分組討論,各抒己見后,教師示例,展示課件2——文字材料。
三、掘情愫導析:請學生尋找文中“美點”,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觀點作為小組研究的課題,經過一起研究、討論,得出結論,并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所發現的問題。教師也可以巧妙地引導學生“找”美點,如:1.成功的細節描寫:文中共出現了三次對彩虹的描述,作用是什么?展示課件3——彩虹圖像,并配以文字。2.動詞成功運用:在斑羚試跳的描寫中一系列準確、傳神的動詞的運用。對這個教學重點,我適時地向學生反復演示斑羚飛越懸崖的FLASH動畫展示課件4——動畫,并找一名同學讀課文相應語段,這樣,就會使學生在優美的視聽享受中,學到知識、得到啟示、受到教育。接下來進行比較閱讀,展示課件5——寓言故事《群狼出洞》。在短文中,我先隱去了語言描寫部分,讓學生根據上下文意,設計角色語言,并準備即興表演。幾組表演結束后,視屏顯示原文,再找一組學生用原文語言表演,最后,評選出最佳演員、最佳創意,教師予以獎勵。然后,教師點撥:同樣身處絕境,斑羚群、狼群的結局怎么會如此不同?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交流、完善自己的思考結果。通過比較閱讀,攻克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開情源導流:學生講述自己課前搜集的具有斑羚精神的動物故事進行交流。然后教師點撥:是誰把斑羚逼上了傷心崖,為什么逼它們?在學生對濫捕濫殺野生動物的行為的嚴厲譴責聲中,教師問:人和動物應該如何相處呢?學生在探究中,“三個維度”教育功能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以實現。
五、延情趣導練:展示課件6——動物大觀,教師配以精彩的解說后,提出要求:雨果說:“動物生存,人則生存。”請同學們擬一則公益廣告,為我們的動物朋友向全社會大聲呼吁!學生撰寫廣告詞,然后交流,教師評價。
六、教師小結:進行德育的延伸,展示課件7——小結語。展示課件8——播放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讓學生在感人的故事中,陶冶情操,在優美的旋律中,結束教學。

七、板書設計:見題圖。
(作者單位:明水縣第五中學)
責任編輯/倪軍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