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
“蘑菇”是九年義務教育四年制初級中學課本《生物》第一冊第四部分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根據《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理念,在“蘑菇”一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設計和實施探究“蘑菇的形態結構、蘑菇的營養價值與經濟價值”,調查“蘑菇的生長環境”、“蘑菇的種類”,以及根據課外觀察到的現象分析“蘑菇的營養方式、生殖方式”等一系列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構建知識。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探討、辯論和評價,促進學生的共同合作、交流分享,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教師除在重點、難點之處稍加講解、點撥外,主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幫助,同時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為了讓學生受到更好的人文教育,我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其能夠認識自我,形成健康的人格。在教學中我結合實例、事例,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提高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在自主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從而解決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樹立科學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二)教學內容的重組與加工
本節重點圍繞蘑菇的形態結構、營養形式、生殖方式進行探究學習。圍繞“蘑菇的營養及經濟價值”向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在探究學習過程中,我首先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踐調查,收集有關蘑菇的種類、生活環境、營養成分及經濟價值等方面的資料。同時,讓學生親自觀察蘑菇的生長過程來了解蘑菇的生殖方式與營養方式。上課伊始,以《采蘑菇的小姑娘》這首歌為切入點,讓學生展開想像提出問題。通過展示實物——蘑菇,讓學生探究蘑菇的形態結構。利用多媒體課件來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蘑菇的發育過程。為了豐富教學內容,我從網上收集有關資料適當介紹給學生。最后是知識的拓展與延伸,讓學生親自動手親自實踐把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三)教學方式的構建
“主動參與、探究發現與合作交流”是構建本節課教學模式的出發點。在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手段和教學方法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給學生提供主動學習和探索的機會。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學習;在動手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探究過程中師生互動,一起討論,一起商量,以創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同時,在教學中大膽地重組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使重組后的教學內容能更貼近生活、接近生活,使學生對知識能一目了然,讓學生能切身體驗和感受知識的內涵。在教學中我注重了本學科與美術、音樂等學科知識的整合,同時通過蘑菇的生殖方式與蕨類植物的生殖方式的比較,通過真菌特征的歸納,實現了本學科前后知識的整合。另外,通過小組討論達到了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的目的。通過播放歌曲及實物的展示,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協調關系發展。通過小組競賽,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最后,通過知識的拓展與延伸達到了技能與方法的整合。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通過實物觀察蘑菇的形態結構,關注蘑菇的生長過程,了解蘑菇的生殖方式與營養方式。通過運用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理解蘑菇的營養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關系。②通過設計和實施相關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學探究技能。通過調查訪談與收集信息,培養學生的調查能力與收集信息能力。通過知識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圍繞問題的提出,學生的討論、研究及結論的得出等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②在科學探究、社會調查及收集信息過程中,初步學會觀察實驗過程、收集信息、交流表述等科學研究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體驗科學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持之以恒的科學品質。②使學生了解蘑菇的經濟價值,學習栽培蘑菇的有關知識,使學生學有所用,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③使學生了解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明白生物鏈的不可或缺,增強學生的生態意識。④通過倡導主動參與、與人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汲取不同意見,學會傾聽、欣賞和感悟,培養學生質疑精神、批判意識和自信自強的道德品質,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五)教學重點
1.通過對蘑菇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生殖方式的探究,使學生掌握蘑菇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生殖方式,使學生了解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過對蘑菇的營養價值及經濟價值的了解,培養學生熱愛生物科學的思想意識。
(六)教學難點
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
(七)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法、探究討論法、實驗觀察法與實踐活動法。
(八)教學設想
1.通過播放電視歌曲激發學生的興趣,展開想像與聯想,提出探究的問題。通過課前布置有關內容,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2.通過歌曲的欣賞及繪圖比賽,激發學生的探究情趣,進而達到與其他學科的整合。3.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共同參與的意識。4.通過網絡信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5.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6.通過課前對蘑菇生長過程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九)教學手段
電視、多媒體、蘑菇、傘。
(十)教學內容
1.確立探究小組,進行參觀訪談
將班級學生分成五組,每組8人左右。每組內選一個責任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組長。選不同層次的學生任組員。組織學生到蘑菇培養基地參觀訪談。調查蘑菇的種類、生長過程,蘑菇生長需要的溫度、濕度、環境、生長期等問題,并采集蘑菇標本。
2.教師準備有關教具
電視、蘑菇、多媒體課件、傘
(十一)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首先教師播放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導人新課。(歌中唱的小姑娘在采什么?)教師通過詢問學生采蘑菇時的心情,到什么地方去采,采的蘑菇的種類、顏色、形狀,蘑菇是單個生長還是成片生長,蘑菇的用途,吃蘑菇時的感覺,是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好吃,怎樣辨別有毒蘑菇等問題創設教學情境。教師對學生回答不足之處加以補充。
[設計說明:利用歌曲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本學科與音樂學科的整合。通過學生親身感受,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師一環扣一環地詢問,使學生積極思考,展開想像,驅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構建知識。]
2.展示實物,播放多媒體,探究蘑菇的有關知識
教師讓學生觀察自己手中的蘑菇,同時閱讀書中有關內容。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蘑菇的形態結構(教師適時點撥)。教師出示傘,讓學生就傘與蘑菇的形態進行比較。接著教師播放多媒體——蘑菇的形態結構并讓學生畫出蘑菇的形態結構圖,同時選擇優秀作品進行展示,并及時對學生作出評價。
教師讓學生把成熟的蘑菇放在白紙上敲打。讓學生觀察白紙上有什么,分組探究蘑菇的生殖方式及生長過程(多媒體播放菌褶及其切片,教師出示長成蘑菇的蘑菇菌)。讓學生思考孢子生殖的特點。同時教師提問學生以前所學的哪種生物屬于孢子生殖。這時教師播放多媒體,讓學生再次目睹蘑菇的生長過程,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
教師請同學們討論:A.蘑菇生長過程中是否需要陽光?B.蘑菇不含葉綠素,那么蘑菇的營養方式是怎樣的?通過對蘑菇營養方式的探究分析,使學生了解蘑菇對自然界的意義(對自然界的物質循環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后教師再通過生態失衡的實例,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設計說明:通過讓學生畫蘑菇的形態結構圖,既培養了學生的繪畫能力,又加強了學生對蘑菇形態結構的識記。教師利用實物的展示,實物投影儀的使用,用多種形式、多種手段促使學生探究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達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學習中與前面所學知識相聯系,達到本學科知識之間的整合。]
3.各組展示收集的有關資料與信息,教師加以調控
教師問學生現在是否能采到蘑菇,我們現在吃的蘑菇是哪來的,讓學生匯報對蘑菇基地訪談的結果,各小組展示收集的資料與信息。
教師要闡明我國浙江省是世界上香菇培育最早的地方。香菇不僅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而且能夠增強人的抗病力,阻止人體癌細胞增殖。我國香菇總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40%以上,并大量出口國外。同時列舉我鄉九北村及我村都是香菇培育基地,為我鄉創造了大量財富。教育學生好好學習,將來培育出更好的菌種,造福家鄉,為國家創匯。
[設計說明:通過實例、事例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探究生物學知識的意識。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4.小組討論,歸納真菌的主要特征
根據上一節課及本節課所學的有關真菌的一些知識,讓學生分組討論真菌的特征。小組間進行競賽,對表現好的組進行表揚。
[設計說明: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與人合作的意識。教師的評價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共同合作。通過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5.知識的拓展、延伸與應用
本著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學有所用,服務當地經濟建設的原則,請同學們課下探究以下問題:
(1)雨天采收的蘑菇用什么方法晾曬最快?
(2)新鮮的蘑菇如何保鮮?
[設計說明: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使學生學以致用。只有這樣才能使知識變得鮮活,也只有讓學生親自實踐,才能使學生感受到課堂的樂趣,培養學生學知識用知識的意識。]
6.根據體會感知探究學習的樂趣,教師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
請學生通過課前的調查與訪談,并結合本節課的探究活動談自己的感想和體會,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積極評價,以激發學生今后參與探究活動的意識。
[設計說明:通過學生談自己的體會,使學生感知到探究學習的樂趣,通過教師積極的評價,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
二、板書

三、教學實景
師:同學們喜歡聽歌曲嗎?
生:(全體)喜歡!
師: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首兒童歌曲好不好?
生:(全體)好!
師:在欣賞的過程中請同學們注意歌曲所表達的內容。
(用多媒體播放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生邊看邊欣賞歌曲。)
師:歌中的小姑娘在干什么?
生:采蘑菇。
師:小姑娘采的蘑菇用來干什么呢?
生1:到集市上換鐮刀和棒棒糖。
師:欣賞過《采蘑菇的小姑娘》這首歌曲后,哪位同學能談一下自己采蘑菇時的體驗。
生2:聽完《采蘑菇的小姑娘》這首歌曲后,我想到自己采蘑菇時的情景:滿山遍野尋找蘑菇雖很累很辛苦,但當我看到一片片的蘑菇時,便將所有的辛苦與勞累都拋到了九霄云外,興致勃勃地去采蘑菇。
師:同學們采的是什么蘑菇,在什么地方能采到蘑菇呢?
生3:我采的是松樹蘑,在松樹林里能采到。
生4:我采過榛蘑。在榛樹林里或莊稼地里能采到。
師:同學們知道我們尚志山里有哪些蘑菇嗎?
生5:松樹蘑、榛蘑、圓蘑、楊樹蘑、灰蘑等等。
師:同學們知道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種蘑菇嗎?
生6:大概有幾百種吧!
師:遠比這要多,世界上的蘑菇有5000多種。
師:同學們采的蘑菇都用來干什么呢?
生:(全體)吃。
師:當同學們吃蘑菇時有什么感受呢?
生7:蘑菇很香,心里特別高興。當我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果實,采蘑菇時的所有辛苦勞累全都忘了。
師:同學們吃蘑菇時,喜歡吃蘑菇的什么部位?
生8:我喜歡吃蘑菇蓋。
生9:我喜歡吃蘑菇柄。
生10:蘑菇柄蘑菇蓋我都喜歡吃。
師:是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好吃?
生11:有的蘑菇有毒。
師:怎么識別有毒的蘑菇?
生12:有毒的蘑菇不生蛆。
生13:有毒的蘑菇顏色好看。
生14:有毒的蘑菇能使銀器變色。
師:同學們說的方法并不可取,世界上有毒的蘑菇有l00多種。我國就有80多種。關于毒蘑的識別方法,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完全研究出來。所以同學們要根據當地百姓的生活經驗來采摘蘑菇。
師:同學們,根據你們采蘑菇時的體驗和吃蘑菇時的感受。你們想不想探究蘑菇的有關知識呀?
生:(全體)想!
師:同學們想探究有關蘑菇方面的哪些知識呢?
生15:我想探究蘑菇的形態結構。
生16:我想探究蘑菇的生殖方式。
生17:我想探究蘑菇的營養方式。
生18:我想探究蘑菇的形成過程。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探究真菌的一個種類——蘑菇的有關知識。(板書:真菌——蘑菇。)
師:請同學們把課前準備的蘑菇拿出來,同時把書翻到134頁,根據書中有關內容,分組探究蘑菇的有關知識。(板書。)

(生分組探究蘑菇的有關知識,師巡視點撥。)
師:剛才同學們分組探究了蘑菇的有關知識,下面老師檢查一下同學們的探究結果。哪組探究了蘑菇的形態結構?請選一名同學到前面來講述。
生19:(手里拿著蘑菇到前面講述)蘑菇的地上部分叫子實體,像一把張開的傘,是由菌蓋和菌柄構成,菌蓋的下面是菌褶;蘑菇的地下部分叫菌絲。
師:她講述得好不好?
生:(全體)好!(鼓掌。)
師:蘑菇的地上部分像不像這把張開的傘?(出示雨傘。)
生:(全體)像。
師:下面請同學們來繪制蘑菇的形態結構圖。(生繪圖,師巡視指導,選出好的作品放在實物投影儀上讓學生觀看,同時對畫得好的地方進行積極的評價,對不足的地方加以指點。)
師:現在同學們已知道了蘑菇的形態結構。剛才有的同學說喜歡吃蘑菇柄,有的同學說喜歡吃蘑菇蓋,這種說法是否準確?
生12:不準確!
師:應該怎樣說?
生12:應該說吃的是菌蓋和菌柄。
師:經過同學們的探究,誰能說說蘑菇是哪種生殖方式?
生21:蘑菇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板書:孢子生殖。)
師:請同學們把成熟的蘑菇放在白紙上,輕輕敲打,邊敲打邊觀察。(生邊敲打蘑菇邊進行觀察。)
師:同學們看到了什么現象?
生22:我們看到了一些褐色的粉末落下來。
師:這些粉末是什么物質?
生23:這些粉末是孢子。
師:孢子產生在蘑菇的什么部位?
生24:孢子是在蘑菇的菌褶里產生的。
師:(指多媒體中菌褶及其局部切片)這是蘑菇局部放大的圖片,孢子就是在菌褶這個部位產生的。
師:當我們用腳去踩馬糞包時,會有許多褐色的粉末飄出來。同學們知道褐色粉末是什么物質嗎?
生25:粉末是孢子。
師:以前接觸過哪些孢子生殖的生物?
生26:蕨類,放線菌、酵母菌、霉菌。
師:哪位同學知道孢子生殖的特點是什么?
生9:孢子生殖的特點是——孢子脫離母體后不經受精就直接發育成新個體。
師:同學們答得很好。那么,孢子是怎樣形成蘑菇的呢?
生17:孢子先形成菌絲,然后再形成子實體。(師用多媒體播放蘑菇的形成過程。生邊看邊敘述蘑菇的形成過程。)
師:經過同學們的探究,誰知道蘑菇的營養方式是什么?
生10:蘑菇的營養方式是腐生。(板書:腐生。)
師: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蘑菇營養方式來分析蘑菇對自然界的意義。
生3:因為蘑菇能分解自然界中的枯枝落葉,從中取得有機物,所以蘑菇對自然界起著物質循環作用。
師:現在我們要想采蘑菇已經很難了,為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做?
生20:我們周圍的森林大部分已經被人們砍伐掉了,自然界中已經很少有蘑菇生存的潮濕環境了,所以現在蘑菇已經很難采到了。為了能更多地吃到天然的蘑菇,我們應該保護好自然環境,保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師:現在自然界已經采不到更多的蘑菇供人們食用,那么現在市場上出售的大量蘑菇是從哪里來的呢?
生6:是從食用菌基地培養出來的。
師:我鄉就有許多食用菌基地,課前老師讓你們到食用菌基地去調查訪談。下面請同學們匯報一下調查的結果。(板書:蘑菇的營養價值與經濟價值。)
生5:我們調查采訪的是金針蘑基地,經過我們的調查知道金針蘑從培養到長成蘑菇需要很長的時間,大該需要3個月時間。
生23:我們在調查時,技術員告訴我們,金針蘑在生長時需要8~12℃。金針蘑不需要高溫,不需要強光,在陰暗潮濕的地方生長。
生14:技術員對我們講,他一次培養蘑菇菌8000袋,一袋創收5角錢,一年培養4~6次。一年創收一萬元以上。
生16:我們經過調查訪談后,知道了食用菌種類很多,有香菇、木耳菌、猴頭菌、榆黃蘑、滑菇等等;知道香菇不僅含有許多營養,還能增強人的抗病力,阻止人體癌細胞的繁殖。
生7:通過查資料我知道,我國的浙江省是世界上香菇培育最早的地方,我國香菇的總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出口國外,為國家創收了外匯。我鄉九北村是香菇培養基地,為我鄉創造了大量財富。
生23:在我們采訪時,技術員告訴我們,長期在蘑菇基地工作,一定要帶口罩,否則孢子經呼吸進入肺后可使人得蘑菇肺。
生12:在調查中,我們知道蘑菇的培養基是鋸末子、米糠、粉碎的秸稈等易得物質,這些物資發酵后變成蘑菇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資。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調查訪談得非常詳細。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后,我鄉建立了許多食用菌培養基地,為我鄉創造了大量的財富,給國家的經濟建設提供了保障。經調查和訪談,請同學們談談自己對未來的設想。
生17:我有這樣一個想法,將來我要在家鄉建立一個食用菌培養基地,培養更多更好的食用菌。
生19:我有這樣一個想法,將來我想培養一個新的菌種,比香菇還有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為家鄉造福,為國家創收外匯。
生2:我有這樣一個想法,我要好好學習,將來研究出檢驗毒蘑的方法。
師:希望同學們早日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將來為家鄉造福,為國家爭光。
師:根據上節課探究真菌中的酵母菌、霉菌及本節課對蘑菇的探究,各小組討論、總結真菌的特征。(板書:真菌的主要特征。各小組進行討論,師巡視指導。)
師:哪位同學能說說真菌具有哪些特征?
生1:1.真菌的細胞中有成形的細胞核。2.真菌的生殖是孢子生殖。3.真菌的營養方式是異養。
師:同學們歸納得非常正確。通過本次活動,同學們學會了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希望同學們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課后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問題:
1.雨天采收的蘑菇用什么方法晾曬最快?
2.新鮮的蘑菇如何保鮮?
師:根據同學們對實用菌基地的調查訪談及對蘑菇有關內容的探究,哪位同學能總結一下自己參加本次活動的體會。
生1:通過對蘑菇基地的調查和訪談,使我們了解了食用菌的培養技術。知道了蘑菇的營養價值與經濟價值。通過本次活動,我感到自己的觀察能力、調查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探究能力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生2:通過對蘑菇的觀察和探究,使我了解了蘑菇的形態結構、生殖方式、營養方式,了解了蘑菇的形成過程,知道了蘑菇對人類生活的意義,懂得了蘑菇對自然界物質循環的作用。
生7:通過本次活動,我更加意識到了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本次活動同學們能主動參與、積極配合、相互合作,努力探究問題,調查訪談也很到位,希望同學們以后發揚本次活動的精神,本次活動到此結束。下課!
生: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
(作者單位:尚志市三陽中學)
責任編輯/張 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