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問題
初一政治主要是心理品質的教育,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是否“觸及學生的心靈深處”是課堂成功的關鍵所在。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筆者認為:首先,教學內容要來源于學生的生活,特別是要對學生的心理成長真正有益。我們要依據這一點來篩選或增添教材內容。其次,教學過程或方法要體現“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于體驗中感悟”的思想。可通過教師創設一定的心理情境,開展富有意義的活動,喚醒且增強他們的心理體驗,使其從中有所感悟。再次,課堂氛圍應該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和諧、輕松”。教師可像電視訪談節目中的主持人一樣與學生真誠交流,且要隨時注意小心呵護每個學生的心理。《人生難免有挫折》基本體現了這一思想。
二、設計依據
(一)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講了人生難免要經歷挫折,造成挫折的因素很多。它是本單元的起始課,是下面兩課《正確對待挫折》《樂觀向上,開拓進取》的基礎。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遇到一點挫折便會大驚小怪。因此,學好本課至關重要。
(二)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尚處在成長階段,他們只對自己的挫折清楚,而對于“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都會遇到挫折”則領會不深,甚至于還未感悟到。因此,必須通過活動交流,激活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體悟到原來別人也遇到過很多挫折,挫折是難免的,從而能直面挫折。
(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知道生活中什么樣的事被稱為挫折;了解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能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2)過程和方法。通過活動交流,讓學生列舉生活中人們遇到的挫折、名人的挫折、自己遇到的最大挫折,讓他們體驗到挫折是難免的,要直面挫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體悟到人生難免有挫折,要在挫折中奮進。
2.教學重點:挫折難免。
3.教學難點:對造成挫折的社會因素的理解。
三、設計思路
圍繞著“人生難免有挫折”,設計以下環節,充分體現教學的層層深入:首先從教師最近遭受的一次挫折談起,得出結論或感慨,人生難免有挫折,從而揭示課題。接著,通過讓學生列舉人們在生活中的挫折,讓他們初步感悟到“人生難免有挫折”;同時,也讓他們感知到怎樣的事被稱為“挫折”。其次,通過交流名人所遇到的挫折,進一步強化“人生難免有挫折”的觀念,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在名人的事跡中深受感染:只要直面挫折,挫折反而能成就偉業。然后,學生與好朋友互相傾訴自己所遇到的最大挫折及體驗,并進行課堂交流,使他們知道,“其實,我身邊的每個同學也都遇到過挫折”,更真切地體驗到“人生難免有挫折”;再讓學生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教師由此概括出三個因素。造成挫折的因素之多更說明“挫折難免”,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親歷了對待挫折的第一步:學會分析挫折。再次,學生從這三方面分析常遇到的兩個情境題,之后,讓學生預測將來人生道路上會遇到的挫折。最后,通過讓學生說一句認識挫折的話進行總結,并配以《真心英雄》的歌,使課堂教學達到高潮。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教師講述自己新近遇到的一次挫折,發出“生活中隨時會遇到挫折”的感慨。
(意圖:由教師的生活體驗導入,由教師發出的感慨揭題,一下子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感到非常真實自然。)
(二)初步感知“人生難免有挫折”
師生交流:你覺得生活中人們會遇到哪些挫折?
(三)深入感受“人生難免有挫折”
1.感受名人的挫折。
(1)師生互相交流貝多芬所取得的成就,描述、感受他所受的挫折。
(2)師生聆聽、感受貝多芬的作品《命運》。
師小結渲染:的確,貝多芬承受了很多挫折。他生活窘迫,以致街頭行乞;親人背離,使得他心力交瘁;兩次失戀,他幾乎絕望;雙耳失聰,他痛苦萬分。但是,貝多芬沒有屈服,正是這些挫折使得他奏出了人世間最美妙的樂曲——《命運》。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他同命運作抗爭,在挫折中奮進的精神。
(3)故事會:講述其他名人所受挫折的感人事跡(小組交流→代表發言)。
(4)師出示并朗誦: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例……
(5)提升:看來,許許多多的名人都遭受過巨大的挫折,但是,由于他們能直面挫折且積極應對,挫折反而成就了他們的偉業(隨機出示培根的名言)。
(意圖:讓學生再次體會到挫折是難免的,并能從名人身上汲取力量。)
2.交流各自的挫折。
(1)學生找自己的好朋友傾訴迄今為止遭遇到的最大挫折,請好朋友分析原因。
(2)課堂交流。
(意圖:讓學生傾訴自己的挫折,既是一種宣泄,又是他們走出的第一步:大膽地直面挫折。同時,使他們體會到:我周圍的同學都遇到過挫折,挫折是難免的。)
(3)小結提升(動情地):看來,同學們都遇到過不少的挫折,有的挫折還很大,以至于現在講起來還心情沉重。但是,我們的挫折與名人遇到的挫折比起來,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我們只要直面它,挫折反而會使我們取得更大的進步。
(4)一起朗誦毛澤東的《長征》。
(意圖:學生講了自己的挫折后情緒低落,教師作適當的引導,再加上學生非常投入的朗誦,能使他們在挫折面前鼓足勇氣,情緒由消極狀態轉化為積極狀態。)
(四)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1.學生分析造成自己最大挫折的主、客觀原因。
2.師生小結得出造成挫折的三個因素。
3.學生分析情境題(見附錄)。
4.提升:你看,造成挫折的原因這樣錯綜復雜,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如此之多,挫折自然是難免的。但是,我想:我們能正確地分析原因,就能正確對待挫折,從而走出低谷,取得勝利。
(五)學生預測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會遇到的挫折
(意圖:讓學生意識到挫折像影子一樣跟隨自己一生,這也是鍛煉他們直面挫折的一個機會,并為將來作好心理準備。)
(六)總結
1.學生寫一句關于挫折的話或給挫折打一個比喻,然后交流,隨機出示一組相關名言(見附錄)。
2.教師作語言渲染,師生一起唱《真心英雄》。
3.教師小結引導(在樂曲聲中):是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我祝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帆風順,但我更想告訴你們的是:人生,難免有挫折;我們,要積極應對。相信,你們的明天會更好!
(意圖:最后總結這一環節,主要是加深學生對挫折的體悟,同時也是檢測課堂效果。在樂曲的烘托下,使課堂教學掀起高潮。)
五、教后反思
1.本著“有益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宗旨,確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再處理,這是“走進學生心靈深處”的前提。因此,本節課的目標定位于讓學生深刻體悟到“人生挫折難免,我們要直面挫折”,而不要求掌握教材中出現的心理學概念,只是把它始終滲透在教學過程中。然后,根據這個目標,結合初一學生的心理特點來增刪教材內容。
2.“與學生真誠地對話”是“走進學生心靈深處”的基礎。惟有如此,才能創設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學生才會感到心靈是安全的,從而使之開放。這可以從本堂課學生講述自己挫折時的感人場面得以證實。(學生與老師講述時,像對自己的親人傾訴一樣十分動情,有些學生還邊講邊哭。)
3.“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于體驗中感悟”的教學思想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它是“走進學生心靈深處”的關鍵。從學生寫出的一句句描繪挫折的精彩話語中,從學生唱歌的眼神里,從最后學生情不自禁的鼓掌中,我們感受到了這堂課走進了學生心靈深處,學生終有收獲了。
4.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有待深入研究。最好的教學內容應該是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最密切的話題。可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目前的心理狀況,找到他們最渴望得到解決的共性問題,以此來確定教學內容,使心理教育更具針對性。
附錄:
一、心靈紅茶坊
小陳的無奈
小陳是某中學的一名網球隊員,別看他個子不高,其貌不揚,但在網球場上卻是生龍活虎,敢打敢拼,曾獲得市青少年網球單打比賽少年組第六名的好成績,他是教練眼中的好苗苗。他夢想能早日進入市隊,然后進入國家隊。但在一次市隊選拔過程中他卻被淘汰了,理由是學習成績太差。小陳十分無奈。
小陳遇到了_______挫折?
小陳沒能進入市隊的原因有:___________?
小林的苦惱
初一學生張林學習成績不好,期末考試有兩門功課不及格。他自己認為主要是小時候身體不好常吃藥,藥物影響了智力發展。但老師和同學們卻認為主要是他學習不夠努力。
班主任請你找小林談談,你打算怎樣談呢?
二、名言
“逆境是到達真理的一條道路。”——拜倫
“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學。”——別林斯基
“患難困苦是磨煉人格之最高學校。”——梁啟超
摘自《中小學教材教學》
責任編輯/宋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