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艦“藍嶺”號訪華
2月24日上午,美國海軍第七艦隊“藍嶺”號兩棲指揮艦在艦隊司令威拉德中將的率領下,開始對上海進行為期五天的訪問。這是該艦自1989年以來第三次訪問上海。訪滬期間,威拉德等美方主要軍官分別拜會我東海艦隊司令員趙國鈞中將和上海馮國勤副市長。美艦官兵還參觀了中國自行研制的導彈護衛艦。3月6日,美國“小鷹”號航母對香港進行了訪問。近來,中美軍事關系逐漸升溫。中美軍方的聯系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方面都在增加。有軍事專家分析,去年10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曹剛川成功訪美與今年1月美參聯會主席邁爾斯將軍的訪華是中美軍事關系走向正常化的標志,意味著因撞機事件而中斷的兩國軍事交流已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盡管威拉德中將表示此次訪問與臺灣“選舉”沒有任何關聯,但有評論認為,美艦此時訪華,具有向陳水扁“喊話”的意義,表明美政府和軍方不希望臺海發生危機。
全球聚焦中國“兩會”
3月的北京,春意濃濃。十屆全國政協二次會議(3日至12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5日至14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本次“兩會”雖為“例會”,但具有非同尋常的背景和重要議程,因而引起海內外的高度關注。除常規議程外,今年“兩會”的重要內容是對憲法與政協章程的修改。這次修憲,將是中國21年來的第四次修憲。憲法修正案草案涉及多處修改,其中,有關保護私有財產權、尊重和保護人權等內容備受關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上,溫家寶總理首次代表本屆政府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作《政府工作報告》,這也是新一屆政府向人民交出的首份施政報告。
大選在即,普京“指派”總理換人
俄總統大選(3月14日)在即,但總統普京卻做出“驚人”之舉。2月24日,他宣布解散卡西亞諾夫政府。此舉就連卡西亞諾夫本人也感到“意外”。誰知二號人物的提名也爆出“冷門”!3月1日,最后獲得總理提名的是鮮為人知的獨立政治家、前聯邦稅務警察局局長、現駐歐盟全權代表米哈伊爾·弗拉特科夫。這一決定盡管得到包括議會多數派統一俄羅斯黨在內的許多政治力量的支持,但自由民主黨、俄共等議會少數派對此極為不滿,認為新總理提名是普京繼解散卡西亞諾夫政府后犯下的第二個戰略性錯誤。據悉,杜馬將于近日對總理人選進行表決。
無力回天,海地總統阿里斯蒂德流亡海外
海地的危局最終還是迫使總統阿里斯蒂德2月29日宣布辭職,于3月1日早晨抵達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后,開始其第二次流亡海外的生涯。美、法等國對阿里斯蒂德的舉動表示歡迎。據中非國家電臺報道說,阿里斯蒂德最終將到南非長期避難。2日晨,阿里斯蒂德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采訪時,宣稱自己是被美軍和反對派強迫流亡。該國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亞歷山大宣布行使臨時國家元首的職權。從目前看,總統辭職的確使海地局勢有所緩解。反政府武裝表示將同國際維和部隊進行全面的合作。就在阿里斯蒂德下臺的當天,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多國部隊進駐海地,一支美國海軍陸戰隊作為多國部隊的先遣隊已先期抵達。目前,關系到海地危機未來走向的關鍵因素,是海地政府與反對派能否達成一項政治解決方案。美國曾表示,國際社會不會與反政府武裝“打交道”。
為捕拉登,美軍加緊圍剿巴阿邊境
最近,關于本·拉登被抓捕的消息不斷傳來。2月28日,伊朗國家電臺用普什圖語報道:“一段時間前”本·拉登就已在巴西北部地區被巴軍方抓獲,但布什試圖利用此事為其競選做宣傳,所以準備等到臨近大選的時候再公布此事。該電臺并煞有介事地指出,美防長拉姆斯菲爾德兩天前訪問阿富汗便與此事有關。這則消息震驚了全世界。盡管此消息遭到美、巴多方否認,但美國在巴阿邊境加緊對本·拉登的追剿卻是事實。美軍方28日在阿富汗宣布,美軍當天在靠近巴阿邊境的阿富汗霍斯特地區與可疑武裝人員交火,至少打死一人。當天早晨,巴安全部隊在南瓦濟里打死13名恐怖分子,但事后證明這些人只是阿富汗難民和當地瓦濟里部落的平民。當天,《紐約時報》報道,據美政府和軍方高級官員近日透露,布什總統兩個月前作出決定,要求美軍加緊實施追殺“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的行動方案。29日,美國《紐約客》甚至報道說,美國已經同巴基斯坦達成了“交易”:支持穆沙拉夫寬恕核彈之父卡迪爾·汗,以便讓美軍今年春天在巴搜捕拉登。
改造伊斯蘭,美國拋出“大中東民主計劃”
3月1日,美國副國務卿馬克·格羅斯曼就布什日前提出的“大中東民主計劃”展開中東和歐洲之行。摩洛哥是此行的第一站,此后他還將訪問埃及、巴林、約旦、土耳其和歐盟。他此行的主要目的,一是聽取中東國家對實施“大中東民主計劃”的意見,爭取阿拉伯世界的支持;二是試圖說服歐盟支持這一計劃。據報道,布什政府的“大中東民主計劃”包括一系列外交、文化和經濟舉措。“大中東”概念的適用范圍包括22個阿拉伯國家外加土耳其、以色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按照草案設想,美國將推動和幫助自由選舉,扶持新的獨立媒體,培養“有文化的一代”,仿照歐洲戰后模式建立大中東發展銀行,把西方名著譯成阿拉伯文,為小企業主尤其是女性提供五億美元貸款。這份草案一經出臺,立即引起中東各國和國際社會的關注,盡管美國聲稱該計劃主要是“建議而不是強迫”,但包括埃及和沙特在內的絕大部分阿拉伯國家已明確表示,拒絕接受外國強加的各種版本的改革模式。據悉,美國計劃今年六月在八國集團、北約和歐盟分別舉行首腦會議時正式提交這項計劃。
襲擊銀行,以對巴激進組織“釜底抽薪”
由美國三位高官組成的美國中東特使團2月18日至19日對巴以進行了短暫訪問。但不想他們“前腳”剛走,“后腳”就出了問題。2月24日至25日,一群裝備精良以武裝隊員先后闖進拉馬拉市的多家阿拉伯銀行分部,逮走負責銀行網絡系統的電腦專家。以方稱,這次軍事行動中沒收的“支持恐怖活動”的資金在670萬到890萬美元之間,目的在于切斷哈馬斯等巴激進組織的資金來源,來個“釜底抽薪”(以防長莫法茲語)。這次行動是數月來以色列對約旦河西岸地區展開的最大規模軍事行動,而且事發地點靠近阿拉法特官邸,凍結的錢財數額巨大,因此格外引人注目。巴自治政府總理庫賴公開抨擊以軍是“黑手黨行為”。26日,阿克薩烈士旅槍殺一以軍士兵,顯示巴以沖突已隨之激化。就連一貫偏袒以色列的美國也在25日表態稱,以色列切斷“恐怖組織”財源的要求應同巴財政當局事先協調。專家認為,這是沙龍近期所謂“單邊行動”的一次預演。幾天前,沙龍曾指責庫賴政府是“謊言和暗殺”的政府,揚言凍結中東和平“路線圖”,并準備在3月底訪美時向總統布什正式提出他的所謂拆除在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的一些猶太定居點,同時加快建設隔離墻與巴勒斯坦實現“隔離”的“單邊解決方案”。
伊臨管會通過臨時憲法草案
“2004年的3月1號將成為伊拉克歷史上重要的一頁”(伊臨管會成員阿德南語)。這天凌晨,伊拉克臨管會終于通過了原應于2月28日完成的伊臨時憲法草案。這份草案將于5日正式簽署并提交美國負責伊拉克戰后重建事務的最高文職行政長官布雷默批準。臨時憲法的正式名稱為《過渡管理法》,由大約60項條款構成,其中包括維護人權、言論與宗教自由、以及由文官掌控軍隊等方面的原則,有效期至2005年永久性憲法起草和修訂完成為止。根據憲法草案,伊斯蘭教為未來伊拉克國教;婦女在新的臨時立法機構中占25%的席位;伊過渡政府將實行聯邦制,但由于在庫爾德人自治問題上仍然存有分歧,因此聯邦的具體形式將由未來的民選政府決定。當天,美國和歐盟高度評介這部憲法,稱這是“伊民主進程的重要一步”(鮑威爾語),“標志著薩達姆政權的正式終結”(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索拉納語)。
阿舒拉節,伊什葉派清真寺慘遭“血洗”
對于美軍占領下的伊拉克,自殺性爆炸已不是新聞,但像3月2日接連發生十多起爆炸的現象還較為少見。這天正是什葉派的重要節日“阿舒拉節”,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卡茲米亞清真寺相繼發生三起自殺式爆炸。此后不久,位于巴格達以南約100公里處的什葉派穆斯林圣城卡爾巴拉又接連發生至少九起爆炸。伊臨管會輪值主席烏略姆4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稱,系列爆炸案中已有171死亡。此次爆炸事件讓人們懷疑反美武裝開始挑起伊拉克的教派沖突。伊臨管會認為,恐怖分子目的是企圖在伊各派就新的臨時憲法出臺之際制造混亂,將伊拉克引入內戰。駐伊美軍發言人稱,這是精心策劃的協同襲擊行動,并認為與“基地”組織有密切聯系的約旦人扎卡維很可能是爆炸事件的主謀。就在同一天,巴基斯坦俾路支省首府奎達市也發生了針對什葉派穆斯林的恐怖襲擊事件。截至3月3日,已造成47人死亡。
飛機失事,馬其頓總統特拉伊科夫斯基遇難
2月26日,馬其頓總統特拉伊科夫斯基在赴波黑參加國際會議途中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特拉伊科夫斯基是馬其頓“和平的締造者”。他在1999年作為內革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當選為總統。2001年,他主持由北約調停的和平協議的簽署,結束了國內馬其頓人和阿爾巴尼亞人長達數月的武裝沖突,避免了這個緊鄰科索沃的國家全面內戰的爆發。特拉伊科夫斯基是中國人民的親密朋友。在中馬關系遇到困難的時刻,他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中馬關系實現正常化后,他于2002年對我國進行成功訪問,有力地促進中馬關系發展。悲劇發生后,胡錦濤主席向代行總統職責的馬其頓議長約爾達諾夫斯基發去唁電,表示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