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劉銘傳
說起劉銘傳來,很多人會感到陌生,但對臺灣人說來,總會是肅然起敬的,這是因為劉銘傳作為臺灣的首任巡撫,對于保衛臺灣和開發建設臺灣,包括為臺灣現代化奠基,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勛。
劉銘傳并非出身名門望族,他是生于亂世的草莽英雄,少年時雖念過幾年書,但因家貧竟參與販賣私鹽,不堪惡霸欺詐而誅殺之,從而鋌而走險。其時正是太平天國方興未艾的年月,劉銘傳與朋友們想投太平軍借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在祭旗拜將那天,只因為大風吹折了旗桿認為不吉利,而改投李鴻章,后來成為一員大將。歷史上的陰差陽錯有時頗有戲劇性。
劉銘傳是個有抱負的人,不肯俯仰于人,雖因鎮壓太平天國和剿平捻軍晉升一等男爵,官至直隸提督,但他并不滿意,便告病回鄉賦閑。但他卻不是從此過起不問國事的閑云野鶴泉林生活,而是心存大志。
這機會終于來了。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法軍遠東艦隊妄圖占領臺灣作為“抵押品”,向腐朽的清政府索取更多的贖金。這時候朝廷記起了劉銘傳,于是他臨危受命,在“兵單餉乏、孤身無助”的條件下,在1884年7月16日渡海登臺灣島,開始了為保衛祖國領土而戰的悲壯歲月。
劉銘傳是個有謀略的戰略家、軍事家,面對法國遠東司令孤拔將軍率領的十一艘戰艦組成的艦隊,劉銘傳沉著應戰,率領包括臺灣民軍在內的廣大軍民奮勇抗擊,取得了基隆、滬尾兩次戰役的全勝,使法國侵略者一籌莫展,連孤拔也病死海上。劉銘傳最為高瞻遠矚的一點,就是他當時明確指出,最危險的敵人,真正覬覦臺灣島的野心勃勃者是日本。可惜他的預言沒有得到清政府的重視,致使1895年馬關條約后,日本霸占臺灣達半個世紀之久。
也許劉銘傳是晚清以來第一個打敗了侵略者令民族自尊得以張揚的人物了,這使清政府意識到了臺灣的重要地位,它是東南沿海的屏障,祖國的門戶。在劉銘傳被任命為臺灣建省后的第一任巡撫后,他開始了策劃、經營臺灣的開拓者生涯。劉銘傳把辦防、練兵、理財和撫番四大要務當成大事。
劉銘傳開創了很多臺灣和全國的第一。他修筑了從基隆到臺北的全國第一條鐵路;創辦了中國第一個郵政局;他經營了中國第二大煤礦———基隆煤礦?穴如果依他的創議,幾乎辦成了引進外資的現代化企業?雪。
臺灣最早有了自來水、煤氣燈,設立洋學堂,安裝海底電纜,這都是開中國之先河的,事實上,臺灣的民族工業先驅正是劉銘傳,臺灣同胞稱他為“臺灣近代化之父”是毫不為過的。為了臺灣,他的一個孫子的骸骨永遠地留在了臺灣的土地上。
臺灣的銘傳公園里有劉銘傳的塑像,以他名字命名的小學、中學、大學以及街路,都寄托著臺灣同胞一往情深的情思。
紀念劉銘傳,也是對背叛他的意愿,想把臺灣從祖國分裂出去的臺獨分子的一次撻伐。
長篇歷史小說《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張笑天著,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
《SIPRI年鑒2003》
《SIPRI年鑒2003———軍備、裁軍和國際安全》,國際知名的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出版,客觀敘述每年的重大國際事件、各地區武裝沖突形勢發展及其解決進程、聯合國和相關地區組織采取的維和行動,以及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組織或軍事集團的安全政策和軍事戰略的變化等情況;詳細記載截至出版時世界各主要國家歷年的軍費開支、武器裝備發展、軍火銷售和技術轉讓等情況;國際社會在防止武器擴散、推動軍備控制與裁軍方面各項談判的進展情況及存在問題。還附有各種國際組織、軍控與裁軍條約的主要宗旨、成立(簽署)時間及成員國(締約國)名單等具體資料。《SIPRI年鑒》以其內容嚴肅、客觀,資料翔實、系統而享譽世界,是各國了解和研究國際政治和軍控與裁軍問題的政府部門、研究機構、新聞媒體及大專院校的有關人員十分重要的參考文獻和工具書。
經與SIPRI簽訂長期合同,自2002年起,此年鑒由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組織其相關會員單位的專業人員翻譯成中文,每年一卷,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全國發行。《SIPRI年鑒2003》(約1100頁)將于今年4月底出版,定價為每本98元。凡需購買者,可向我社發行部或各地新華書店預訂。
凡尚未購到《SIPRI年鑒2002》而想補構的單位,可從我社直接郵購(每本98元,免收郵費)。所剩數量有限,欲購者請從速來信來電,以免貽誤補購機會。
我社發行部電話:85119023
傳真:65265919
聯系人:巫卓
地址:北京東城區干面胡同51號 郵編:100010
世界知識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