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地”組織已不是一個完全由拉登一人嚴密操控的恐怖組織,而更多地成為各地極端勢力精神意義上的“北極星”。
盡管布什和布萊爾恨拉登恨得咬牙切齒,必欲除之而后快;盡管“蟒蛇行動”、“山地風暴”追捕攻勢一個接著一個;盡管一段時間以來有關拉登就要落網的傳聞不絕于耳,可是,拉登就像是從人間蒸發了,美國人興師動眾忙活半天,結果仍是兩手空空,拉登活不見人,死不見尸。
美軍士兵說,追捕拉登就像你一拳頭擊到水里,水立刻就會散開;而當你把拳頭抬起來的時候,水又會聚集在一起恢復原來的樣子。
抓拉登為什么那么難?是“基地”本身組織嚴密到傾世界之力都難以捕其蹤影?抑或像有些傳言所說,美國出于戰略原因故意不抓?還是有其他因素制約?恐怕誰也說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有些因素確實使拉登的落網增加了難度。
布什轉移目標“幫了”拉登
克林頓時期,美國已經把“反恐”列為其最為重要的議事日程之一,9.11后,拉登和“基地”組織更是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頭號公敵。但是,沒過多久,小布什卻“劍走偏鋒”,把美國的第一要務“反恐”逐漸引向了“打伊”。
無論是出于“公仇”還是“私恨”,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薩達姆取代拉登成為布什政府目標中的“Number One”。為了動員美國發動對伊戰爭,布什運用了所有的借口,其中之一就是“薩達姆支持包括‘基地’組織在內的恐怖勢力”。后來證明這是“莫須有”的,而且由于應者寥寥,這一罪名也不了了之。
曾為克林頓和布什兩任政府效力的白宮前反恐顧問理查德·克拉克3月24日在“9.11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聽證會上作證時稱,“中情局局長特內特和我頻繁地將有關‘基地’威脅的情報交給總統和其他高層官員,但布什政府卻從來沒有認真對待這個問題”。
雖然站在美國利益的角度,布什用“打伊倒薩”取代“反恐捕拉”成為第一要務很難說是錯誤或是失誤,但客觀上,正是布什政府的重點轉移,使拉登贏得“寶貴”的喘息和調整時間。
實力大減,號召力卻更強了
拉登的日子和薩達姆的日子一樣艱難,但他們倆的處境有一點是不同的:伊拉克國內教派矛盾嚴重,即使在薩達姆嚴密控制的軍隊中亦有極端的“仇薩”分子,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出賣薩達姆。從這一角度講,拉登的情況遠比薩達姆要好。這也是為什么薩達姆被捕而拉登仍得以逍遙法外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9.11后,由于擁有龐大資金、行動詭異莫測以及世界“反恐”的造勢,拉登已儼然成為“恐怖世界”的精神領袖。他樹起了“伊斯蘭激進主義”的大旗,不僅使激進的穆斯林對他死心塌地,就連那些親西方的中東一些伊斯蘭國家即使心里想要助美國一臂之力也不得不顧慮重重。
另外,9.11令恐怖思想廣為傳播,其他恐怖組織紛紛效仿,許多組織以能夠“搭”上“基地”的關系為榮。世界恐怖勢力在“基地”名聲的統領下空前地統一,拉登雖然在世界反恐浪潮中險象環生,卻在世界夾縫中的“恐怖界”游刃有余,有驚無險。
常駐新加坡的美國反恐問題專家古納拉納最近向路透社記者表示,“基地”組織雖在最近的行動當中顯得比以前無力,但在意識形態領域卻顯得更強大了。
孫猴子鉆進鐵扇公主的肚子里
雖然“基地”的殘余一再受到掃蕩,許多骨干或死或俘,元氣大傷,但卻死而不僵,組織網絡依然非常嚴密。最能證明這一點的就是“基地”殘余在歷次掃蕩中的“預警能力”。
自3月16日以來,巴基斯坦軍方出動6000兵力,在西北毗鄰阿富汗的南瓦齊里斯坦部落地區搜捕“基地”組織高層人物。當時拉登副手扎瓦希里已然被圍,落網在即。
然而3月25日,據稱是扎瓦希里的錄音帶在卡塔爾半島電視臺播放,他指責巴基斯坦的反恐行動,號召巴人民推翻穆沙拉夫政府。美國中央情報局稱此錄音可能為扎瓦希里原聲。扎瓦希里再次逃脫搜捕,說明他身邊很可能有一批精干的情報人員。這一點并非胡猜臆斷,而是有確切佐證的。
美軍一名叫康德里的前線指揮官說:“他們所有人?穴阿富汗人?雪都說這里已沒有‘基地’分子了,但我們卻不敢相信,因為‘基地’分子擁有某種形式的‘預警系統’———當我們的士兵進入該地區的一個村莊前,山坡上立刻點燃了多處火堆。”在這一地區執行任務的情報官們也認為,早在圍剿開始前,“基地”組織的絕大多數成員就已逃離了該地區。
除此之外,許多效忠拉登的亡命徒仍潛伏在美國及其西方盟國,有的甚至鉆入了要害部門。最近被揭露出來的一個例子是,英國軍情五處的秘密間諜卡塔達,同時也是“基地”在英的靈魂人物。他原名叫馬哈茂德,1993年,他持偽造的阿聯酋護照到英國尋求政治避難。后來公布的解密材料顯示,卡塔達其實是本·拉登的“歐洲大使”。在軍情五處“秘密間諜”的身份掩護下,卡塔達大肆招募年輕信徒,順利地在當地建立起伊斯蘭狂熱分子的網絡。落網前,卡塔達曾向“基地”提供了大量有關英、美針對“基地”軍事行動的情報。美國在明處,拉登在暗處,所以能屢屢化險為夷。
美軍有“死穴”
在地況復雜的阿富汗邊境山區,美國人引以為自豪的間諜衛星搜索、電話信號截取等高科技手段幾乎無用武之地。要想掌握拉登的確切藏身地點,必須依靠人力情報。這一點恰恰是美軍的“死穴”。
在今年春天美軍展開的新一輪追捕行動中,在抓獲薩達姆一役中表現不俗的121美軍特遣隊被派往了阿富汗。這支特遣隊一向以人力情報準確著稱。但是,他們在阿富汗山區卻遇到了很多麻煩,其中包括無法與當地人建立互信關系、受虛假情報的干擾等等。
據美國情報部門人員透露,美國的許多情報來自阿富汗當地的翻譯,但這些人都有提供假情報的經歷,未必忠誠。阿富汗內政部長阿里·艾哈邁德·加拉里稱,只要美軍還相信阿富汗那些臭名昭著的地方軍閥的情報,麻煩就少不了。因為這些軍閥希望戰爭繼續打下去,并在混亂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
駐阿美軍的一名高級官員指出,在阿富汗打仗是一場高科技和西方情報手段都“水土不服”的艱難游戲,一萬士兵在一個如同得克薩斯州一般大小的高海拔山區抓人,“這如同讓一個白種人滲透進印第安部落一樣難”。
活又怎樣?死又如何?
美國反恐怖專家稱:全球恐怖分子目前進入了重新組合階段, “基地”骨干殘余紛紛化整為零出逃外國,并開始與各地原本存在的極端勢力“雜交”,衍生出新一代更難以對付的“恐怖怪胎”。西班牙3.11恐怖襲擊就是“基地式”恐怖襲擊擴散的一個重大例子。“基地”組織的恐怖勢力已經滲透到了中亞、南亞和東南亞。在伊拉克,“基地”分子更是找到了發展自己的“肥沃土壤”。據稱,3月17日巴格達中央廣場爆炸就被懷疑是“基地”組織所為。烏茲別克斯坦反恐部門一名高級官員4月1日披露,該國首都塔什干日前發生的暴力襲擊事件與“基地”組織有關。隨著拉登所倡導的理念深入全球穆斯林極端分子的思想,一張更大、更難以發現的恐怖網絡正在快速形成之中。
如何抓獲拉登,確實是個難題,但更難的是,如何根治“基地”組織毒瘤般地擴散。前中情局高級官員比爾登認為:生擒拉登充其量只有象征意義,因為“基地”組織早已像癌癥一樣在全世界各部分機體極為致命地擴散開來。“基地”組織已不是一個完全由拉登一人嚴密操控的恐怖組織,而更多地成為各地極端勢力精神意義上的“北極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