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量無辜者的鮮血面前,誰干的,下一個是誰?已顯得不那么重要;“基地”組織的“意識形態化”正在改變整個國際恐怖局勢。
3月11日,西班牙發生舉世震驚的火車連環爆炸案。恐怖的陰影再次籠罩世界。不管是偶然還是巧合,3.11恰恰是9.11發生后的第911天,當歐洲乃至整個世界聚焦“兇手身份”時,整個國際恐怖局勢已在悄然中發生著嬗變。兇手是誰已不再重要。
這次歐盟要動真格的
200人死亡,1400余人受傷的慘案不僅在西班牙歷史上罕見,也是歐盟15國近些年來所未有,即使是在“紅色恐怖”泛濫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恐怖給人們的感覺只是高官的噩夢,平民百姓只將其視為“別人身上的傷口”。即使是西班牙,其肆虐一時的恐怖對手———埃塔也僅僅是在過去30年內造成800多人的傷亡,每一次襲擊前的警告及其以軍政要員為攻擊對象使這種恐怖至少表面看來帶著幾絲“善良”和“溫情”。但3.11徹底擊碎了這種幻想,緋紅的鮮血使人們忽然發覺:恐怖主義原來就在自己身邊,它不再是抑制中的毒瘤,而是洪水猛獸,這次是真的“狼來了”!
“3.11”之前,不少歐洲國家由于缺乏實實在在的感受,對反恐大都半心半意,更多是為應付美國或盡義務。3.11使歐洲真正感覺到了切膚之痛,大多數國家開始將恐怖主義視為直接的現實威脅。無論是受損程度還是影響來說,3.11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歐洲的9.11,它不但對歐美反恐合作和整個反恐戰爭產生深遠影響,也預示著整個國際恐怖形勢的巨大變化。法、德提出要重新考慮安全戰略問題。一些國家開始探討反恐怖合作新模式。英、法、德、西、意五國欲建立反恐“先鋒”集團,以帶動歐盟所有成員國的合作。隨著歐盟反恐戰略的進一步調整,新、老歐洲過去由反恐以及打伊引起的“分裂”正在彌合,以反恐為主導的歐盟共同安全戰略呼之欲出。
大西洋兩岸關系調整新契機
歐洲自身感受的恐怖主義威脅將使美歐關系調整面臨新契機。冷戰后,美歐關系疏遠的主要原因在于“共同敵人”的消失,3.11卻讓大西洋兩岸重新看到了共同的威脅。3.11事件后,歐美均馬上表示應加強合作,共同對付恐怖主義。事發當天,法國總統希拉克就對到訪的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表示,“歐美應保持忠貞不渝的團結”。同時,美國迅速表示將派國土安全部協助西班牙政府調查。
歐洲對美戰略需求增多,雙方圍繞北約旨在反恐的快速反應部隊的具體合作有望加強,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中的反恐政治合作也呈強化之勢。
國際恐怖主義的“基地化”
發生在馬德里的恐怖爆炸案及其幕后元兇至今尚無法確定,但至少可以讓人產生兩點思考:假設爆炸案是巴斯克分裂分子所為,那么這是可怕的,它意味著在西班牙這種社會也能產生毫不猶豫地去害死數百條性命的恐怖分子;假定是“基地”組織所為,那么這是令人恐慌的,它意味著歐洲國家也成了“超級恐怖主義”的打擊目標。盡管“埃塔”矢口否認、“基地”極力承認,但真相大白于天下尚需時日,圍繞著“兇手是誰”的爭論還將持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已不再是重點,因為聯想到馬德里爆炸前后的系列恐怖襲擊,國際恐怖主義呈現的“基地化”趨勢才是需要世界認真思考的。
9.11后,“基地”組織逐步“意識形態化”。該意識形態以全球化為主要攻擊目標,全球化的代表美國及其盟國甚至一切體現全球化的現代文明都成為打擊目標。從恐怖主義歷史看,因宗教信仰不同、政治訴求各異,從來沒有一個恐怖集團具備全球的號召和動員能力。如今“基地”組織的“意識形態化”深刻地改變了這一狀況。一方面“基地”組織以全球視野構建恐怖網絡,加快滲透速度;另一方面,受其影響,傳統的恐怖組織也開始了“基地化”進程,與“基地”形成互動,全球恐怖活動情勢面臨“通脹”的危險。具體而言,“基地化”呈現以下特點:
示范化 9.11使“基地”一擊成名,其多點同時爆炸、“要更多人看、更要更多人死”的攻擊模式給國際恐怖主義組織提供了“藍本”。德國反恐專家希爾施曼認為:“假使馬德里爆炸是‘埃塔’干的,也是師從‘基地’,是‘基地’組織向西班牙輸送了他們的藍圖。”
擴大化 無論是近兩年出現的新的恐怖組織,還是一些老牌恐怖組織,紛紛打著″基地″的幌子,借勢聯動,以“基地”方式證明自己實力。
極端化 以“基地”為代表的極端恐怖勢力打破了長期以來恐怖與反恐力量之間的″微妙平衡″,走上了以極端方式解決政治問題的不歸之路,大型惡性恐怖事件急劇上升,如巴厘島爆炸案、莫斯科爆炸案等。
“星云”現象與“企業式接管”
此次爆炸也顯示著“基地”的變化。在地域活動空間上,“基地”雖在阿富汗遭受重創,但并未被消滅,不僅在亞洲一些國家開始建立新據點,同時圖謀向非洲、拉美乃至歐洲擴展。在作案手段上,世界各地近來發生的重大恐怖事件都呈現精心策劃、連環爆炸、濫殺無辜等“基地”特征。在組織結構上,“基地”正成為國際恐怖主義勢力的“精神支柱”。它們之間已建立起有形、無形的勾聯網絡,化整為零,遙相呼應。西方反恐專家將其稱為“星云”現象。英政府官員甚至認為,3.11事件表明“基地”正對歐洲各國的恐怖勢力進行“企業式接管”,倫敦遭襲擊不可避免,否則將是奇跡。
在“基地”影響下,許多恐怖組織的人員構成開始逐步年輕化,接受“基地”思想或培訓的新生代恐怖分子漸成氣候。與老一代相比,當今國際恐怖組織中的新生代中不少人曾在西方接受教育,對西方社會治安漏洞和恐怖犯罪的技術手段了如指掌。
西班牙爆炸帶給我們的思考也遠非一次死傷慘重的爆炸那么簡單,“基地”化背景下即使拉登現在被抓獲意義也不那么重大,眾多大小恐怖組織“基地化”后的瘋狂將會使反恐之路更加漫長。“誰會是下一個?”“歐洲老牌恐怖組織是否真正轉型?”“反恐如何進行?”等等,問題將是這次爆炸所帶給世界的思考。
閱讀背景
歐洲一些恐怖組織簡介
埃塔 1958年成立的巴斯克分離組織,目的是通過暴力斗爭把巴斯克地區從西班牙分裂出去,建立一個包括法國南部一部分巴斯克語地區居民在內的獨立國家。其攻擊目標主要是西班牙軍政要員及歐盟、美國等在西班牙代表和利益。從60年代中期開始,手段越發趨向極端。除向西班牙政府各級官員下手外,還把矛頭指向了巴斯克地方政府溫和派人士。代表作:1987年制造超市爆炸,造成27人死亡。1997年7月綁架并殺害29歲的地區議員安吉爾·布朗哥。在過去40多年里至少造成850人死亡。
真正愛爾蘭共和軍 1998年4~5月從停火的愛爾蘭共和軍分離出的一支秘密軍事組織,政治目的是為了將北愛爾蘭32郡從英國分裂出來并建立統一的愛爾蘭。其襲擊目標包括在北愛爾蘭的英國軍隊和警察及新教徒團體。聲稱對1998年8月15日發生的殺死29人,殺傷220人的北愛爾蘭奧馬汽車炸彈事件負責。至今仍在活動。
紅色旅 意大利最重要的極左恐怖組織,1969年建立,其宗旨是破壞意大利國家政權,主要打擊對象是天民黨重要領導人、警察、法官、記者以及北約、歐洲共同體等機構的官員。代表作:1978年綁架并槍殺了當時意大利總理莫羅。1999年暗殺意大利勞動部長法律顧問丹托納,2002年槍殺意大利勞動部長的法律顧問。90年代后陷入低潮,但在2003又發生多起“紅色旅”案件,顯示其開始復活。
紅軍派 德國危害最大的恐怖組織之一,1968年創立于法蘭克福,又稱“巴德爾—梅因霍夫幫”。主要攻擊目標是北約機構設施、美國和德國軍隊、政界的領導人和經濟界代表、警察和司法部門的領導人等。與中東恐怖組織和歐洲極端組織有廣泛聯系。代表作:1986年炸死西門子公司董事卡爾·海因茨·貝庫爾茨,1986年10月槍殺德外交部政治司司長格羅爾德·馮·布勞恩,1989年11月炸死德意志銀行董事長赫爾豪森。1998年宣布解散,但近兩年有復蘇跡象。
星云效應
星云是天文學名詞,一般指包含除行星和彗星外的幾乎所有延展型天體。我們有時將星系、各種星團及宇宙空間中各種類型的塵埃和氣體都稱為星云。
文中引用這一詞是指“基地”的名稱逐漸虛化,并逐漸成為恐怖組織的代名詞。此時的“基地”已不單純是一組織名稱,它代表的是一種極端化的恐怖主義思想和潮流、無所不在、無所不包。在基地旗幟下,許多恐怖組織逐漸開始聚集在“基地”周圍并以基地名義或基地方式行事,形成所謂的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