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向國際組織的指南
———大型工具書《國際組織通覽》評介
國際組織是國家間多邊關系發展的產物,是國際多邊合作的組織形態。它們的存在與活動早已成為當今國際社會的普遍現象,成為全球化時代的一個顯著特征。可以說,對國際組織的認識和參與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準及對外交往能力的綜合指標之一。當前,囿于國內外種種因素,我國在國際組織中發揮的作用還不夠大,關于國際組織的研究和教學也處于相對落后和低水平狀態,而國內可資利用的相關資料和渠道亦相當匱乏。因此,當務之急是要架設一條通往國際組織的橋梁。
我國著名國際組織法專家、北京大學法學院的饒戈平教授同他的學生張獻博士毅然承擔重任,歷時三年,主持編纂了這部迄今為止國內最大型的國際組織工具書———《國際組織通覽》。編者精心挑選的5700多個組織,范圍涵蓋了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其中70%是首次在中國″亮相″,讀者可根據自身需要和研究興趣,尋求可用信息。編者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收錄的各組織網站資料和相關鏈接,更可方便讀者檢索詳盡的專業資料。盡管該書收錄的組織浩繁,但其編排方法科學新穎,正文按國際組織的職能和地域分類排序編目,附錄有中文全稱、外文全稱、外文簡稱的索引,讀者查詢各取所需,得心應手,快捷簡便。本書從內容到形式許多方面填補了國內學術界的空白,具有顯見的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

耽心斯皮爾伯格難以再現《飛行員》一書帶給讀者的一切
陳敦德
美國前總統老布什80歲生日時選擇了高空跳傘作為紀念,幾乎與此同時,與老布什有關的一本暢銷書《飛行員》在北京首發。
1945年老布什和八個飛行員戰友空襲日本,當老布什跳傘飄落海上獲救時,其他八個戰友則落入日軍手中。日軍對他們大加凌辱,最后竟將他們做成了人肉宴。
這本書揭露了這段歷史的驚駭真相,更重要的在于,作者詹姆斯·布拉德利作為一個有良知的美國作家對戰爭的真實感受與客觀剖析,由此而產生的思想力量使該書力透紙背。該書在披露日軍殘無人性地餐食美軍俘虜人肉、為報復營救跳傘美軍飛行員的中國村民而竟將該地區數十萬男女老少殺光的同時,作者也毫不掩飾地披露了美軍飛機對日本民居、醫院、學校、商業區的轟炸,美軍在日本投下的凝固汽油彈“所燒死的日本平民人數比在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中死亡人數的總和還要多”。作者尖銳地批評說,在美國人將那些了不起的飛行員視為英雄的時候,在日本人看來,“那些飛行員把凝固汽油彈投向無辜平民,這么沒人性的東西同魔鬼沒什么兩樣”。
電影大師斯皮爾伯格買了該書版權,要將其搬上銀幕。我很擔心電影的視聽手段難以再現該書帶給讀者的一切。
(陳敦德,上海電影制片廠著名編劇、制片人,代表作《血戰臺兒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