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10月·宋慶齡
作為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和世界和平與進步事業的卓越戰士,宋慶齡以飽滿的熱情為朝鮮人民的反侵略斗爭而吶喊,鞭撻侵略者的卑劣行徑,指出“世界人民是厭惡戰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義的事業是一定要勝利的”,是老話,更是真理。
今日在亞洲大陸上已彌漫著一個普遍與絕對的真理,它雖經歷了許多年代,但在人類的歷史上仍然是生氣蓬勃的事實。那就是列寧所說的:人民所掌握到的權力是不可克服的。
美國在亞洲的伙伴們,和它自己的軍隊們,雖擁有現代化的武器,經過特殊的訓練和花費大量的金錢,也不能屈服朝鮮的人民革命。使我們又要問:為什么呢?
因為任何戰爭的結局,并非取決于槍炮本身,而是由于使用槍炮者的思想所決定。換一句話說,朝鮮的人民是為著崇高目的而戰斗,不是軍火與戰術所能屈服的。
有一個美國軍官描寫戰爭情形說:“他們成群地向我們進攻,每一個人都像負有一個寧死不屈的使命。他們又好像每一個部隊都有指定攻下的地區,如攻不下來,決不放棄。”
帝國主義者在戰場中所采取的一切戰略與行動,往往是他們日常思想和生活的表現。
在政治方面,他們在國內走上法西斯的歧途,少數的統治者已脫離了廣大群眾。在經濟方面,他們走向壟斷的蹊徑,少數財閥剝削著貧苦群眾。在哲學方面,他們走進唯心主義與神秘主義,使少數人迷戀著玄虛幻想的世界,多數的群眾則怨憤艱苦困難的環境。在戰略方面,他們一味崇拜武器,而忘卻了人民;致使他們在戰場中,大都是缺乏勇敢,不能轉變戰術,使群眾處在無從抵抗的地位。
以上所舉的事實,對于帝國主義的陣營起著什么影響呢?普遍的衰頹代替了希望;普遍的恐懼代替了安穩;普遍的自私代替了目的;其結果,少數人為著保持其權利,不得不蒙蔽人民。故政府常常向他們作種種欺騙的瀾言,對于他們的生活程度是欺騙的,對于他們的現狀與前途亦是欺騙的,甚至關于戰爭與和平也都是欺騙的。
美國統治者雖鞭撻人民去從事戰爭,尚還感覺得不滿足;故又進一步地操縱聯合國。本來這種國際仲裁機構是為執行合法手續的。但美國卻公然地施行壓迫,例如對西歐國家以停止經濟援助為威脅,以發布軍事裝備的命令,犧牲人民的利益,迫使人民充作炮灰。
這些政策都是直接違反世界人民的福利與愿望的,不僅在美國如此,在歐洲及其他地域也是一樣。因為在斯德哥爾摩和平呼吁中有數萬萬人已簽了名,證明全世界的人民是厭惡戰爭的。
由于以上兩個緣故,即人民革命的純潔,與帝國主義的卑污,使群眾不論在政治上與經濟上和在戰場上可以接二連三地勝利。不但在中國是如此,在越南與朝鮮也都是如此。它既在歷史中印上了一種滋長的人民力量;且在現代的亞洲亦成為極重要的政治軍事事跡。在世界上占有一半人口的地域內,涌現出一種新生的政治軍事力量。
這種武裝斗爭的觀念,已沸熱似的在亞洲發展到了極度;因為亞洲人民很容易領會到他們的貧窮與愚昧,都是帝國主義者所賜給的,他們自然努力于尋求獨立與解除剝削。同時他們還目睹著種種不可思議的勝利,例如用男女的血肉來抵抗鋼制的坦克,用牲畜來抵抗現代的卡車,用種種機智與滲入的戰爭方法來抵抗飛機與大炮。他們雖目前遭遇到犧牲,但其結果,最后的勝利是屬于人民的。這就鼓勵了許多被壓迫者從事斗爭,以期整個亞洲完全得到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