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紀末長長的中國西部探險家名單上,瑞典人斯文·赫定無疑是個佼佼者。
1890年12月,25歲的斯文·赫定在做穿越亞洲旅行的第——次來到中國。他走的路線與大多數外國人不同,是從西邊翻越帕米爾高原到達喀什噶爾(今喀什市),10天后匆匆離去。3年后的1894年春,赫定又來到喀什噶爾,但此番心情與上—一回大不相同,因為他正在失戀。喀什噶爾附近…座漂亮的冰雪高山——慕土塔格峰深深吸引著他,他有意征服這座高峰,一泄失意的煩惱。今天的登山家都認為慕土塔格峰并不是難登的山峰,刮是赫定卻攀了4次都沒有登上去,只好重新圈定別的目標——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1895年4月,斯文·赫定帶著…支由5個人、8峰駱駝、2只狗、3只羊、1只公雞和10只母雞組成的探險隊開進了塔克拉瑪干。他們帶了足夠三四個月吃的食物、毛毯和皮大衣等全套冬裝,還有3枝長槍和6枝短槍以及各種科學測量儀器。然而,恰恰在沙漠旅行最敏感的飲水問題上,探險隊卻犯了致命錯誤。
斯文,赫定雇了——個向導。其實此人并不熟悉沙漠中的路程,又愛偷懶,他在經過最后的一處水源時不給貯水器灌滿水,卻謊稱前面不遠就是和田河,可以取河水飲用。結果,探險隊在離和田河還有3天路程晌就斷水了。這一行人好不容易掙扎著走到和田河邊,才發現它在春夏之交時竟是干涸的,河床里滴水全無,與烤炙人的大沙漠融為一體。
這些人在喝完所有的存水后,靠雞血、羊血、駱駝尿和罐頭食品中所含的少量水分來抑制痛苦的干渴。被稱為“沙漠之舟”的駱駝最后也一頭一頭倒下了。他們不得不把昂貴的裝備、考察資料、銀元寶全部丟棄。向導和一名駝大悲慘地死去。這天晚卜,年方30歲的斯文·赫定在月光下昏昏沉沉,漫無目的地扛著鐵锨把,在十河床上跌跌撞撞地亂走。
這時,奇跡出現了.赫定先是遇到了—片蘆葦,接著又在蘆葦叢中找到了—個有清水的池塘,喜出望外的他用罐頭盒連著舀起21盒水(大約有3升),一氣喝了下去。接著他又脫下腳上穿的皮靴子,盛滿丁水,拿鐵锨把當扁擔,挑著兩皮靴水,回去找到了奄奄一息的駝夫卡希夫阿洪,救活了他。另一位同伴斯拉木巴依則由于遇到商隊而獲救。
以后每年的5月5日,也就是在和田河找到活命水源死里逃生的日子,赫定總會寫一封內容相同的致敬信給一位名叫斯特林斯特羅姆的瑞典老鞋匠,并寄上一雙皮靴的錢——6克朗,感謝這位鞋匠制作的結實皮靴把自己帶到那個“天賜水塘”并用靴子盛水救廠同伴。
經過此番塔克拉瑪干的生死洗禮,斯文·赫定成了一個成熟的中國四部探險家。1896年春天,赫定重振旗鼓,再次踏進大沙漠,他已經從一年前“生死大漠”的陰影里擺脫出來,終于成為第一個從山向北橫穿塔克拉瑪干的探險家。這次赫定首次涉足神秘的羅布泊地區,在羅布人的幫助下,赫定實地凋查了孔雀河、塔里木河的下游水系。在此前20年,著名的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就到過羅布泊,他見到的羅布泊與清乾隆年間測繪的《大清一同輿圖》所標示的位置在緯度上相差10,由此得出結淪:中國地圖大錯特錯!可是斯文·赫定的考察結淪卻另辟蹊徑:羅布泊是一個不穩定的“游移湖”。赫定回到歐洲即蜚聲地理學界和考古界,同時也重新掀起趨于沉寂的“羅布泊位置之爭”。
1899年,斯文·赫定再次從瑞典來到喀什噶爾,這次他乘著經過改裝的當地小木船在塔里木河上漂流,還有幸看到了最后一代新疆老虎中的一只(剛被當地獵人射死)。人們告訴他,造成這種老虎越來越少的原因竟是小小的螞蟻——它們為嚙食幼虎的胞衣而咬死了許許多多幼虎。在這次考察中,探險隊首次發現了樓蘭古城的遺址,時間是1900年3月28日。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靜躺著一條尹:河床,岸邊鋪滿螺殼,一個藍色刻花陶罐摔碎在地,仿佛清晨來打水的少女突然看見河水干涸,受驚而失 手摔破了水罐。靜靜默立的枯木間,散落著石斧、紡輪、料珠和破碎的陶片。這是1000多年來世人第一次知道史書記載的樓蘭國下落。
在這次為期兩年多的考察中,赫定等人精確地勘測廠塔里木河下游的—個個河汊,確認干旱的羅布荒原北部存在一大片古老的洼地,那就是漢唐時期的古羅布泊,而史書上的樓蘭古城正坐落于羅布泊水邊。離開新疆后,他還去了青藏高原。
斯文·赫定和中國學者組成的中瑞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于1927年離開北平,帶著近400峰駱駝走向“絲綢之路”。1928年2月的一天清晨,斯文·赫定在吐魯番的旅店里聽到一個商人混起南疆一個叫“營盤”的地方河水很深,只能用船擺渡。赫定對這個地區非常熟悉,他記得那里只有一‘條干涸千年的河床,不存在任何有水的河流。于是商人告訴他:7年前那條干河床里發了大水,而且流量逐年增大。這個信息使赫定又驚又喜,因為他知道這一條河通向羅布泊早已干涸的北部湖床,它的復蘇意味著羅布泊又恢復1600年前的面貌,這有望證明自己“羅布泊是游移湖”的觀點是正確的。他渴望回到那里去實地驗證,但是找不到機會。
1934年,斯文·赫定以中國“鐵道部顧問”、“鐵道部西北公路查勘隊隊長”的身份,最后一次進入新疆,先成為軍閥馬仲英的人質,后又被擊潰馬仲英的新軍閥盛世才部扣留在庫爾勒。盛世才不許赫定一行繼續沿古絲綢之路勘測通往喀什噶爾的公路路線,又不讓他退回烏魯木齊,卻建議他“到羅布荒原調查灌溉問題”。這本是把斯文·赫定變相扣留在新疆的險惡陰謀,不料正中赫定的下懷。他如愿地和同伴們到達“游移之湖”復現的北方新湖床,隨心所欲地在湖區泛舟考察。資料 斯文·赫定 (Sven Andem Hedin,1865~1952),著名瑞典探險家、東方學家。在他長達50年的探險生涯中,歷經高加索、亞洲的中部和西部廣大地區,曾多次深入中國的新疆、青海、西藏、內蒙古地區考察,獲得大量地理、地質、考古、動物、古生物、氣象等科學、文化資料。赫定對塔里木河與羅布泊的遷徙、古代絲綢之路以及薩特累季河、印度河、雅魯藏布江的河源均有重要研究成果。有《中瑞科學考察報告》35卷、《亞洲腹地探險八年》、《羅布泊探秘》、《游移的湖》、《絲綢之路》、《西藏南部》、《戈壁沙虞橫渡記》、《岡底斯山》等著作。
斯文·赫定被譽為“最后一位古典探險冢”和“第一位現代探險家”
(編輯/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