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口木為挽救敗局,曾組建了敢死性質的特種攻擊隊——“神風”特攻隊,曾一度給美軍帶來了心理上的震懾力。與此同時,他們還組建了水下的“回天”特攻隊,小過由于效果不佳,對美軍影響不大,故一直鮮為人知。
“回大”實際上是—·種人工操縱的魚宙,這種魚雷在1944年7月研制成功,長14 75米,直徑1米,重 8.3噸,裝有炸藥1 55噸,采用“九三”式610毫米魚雷的發動機為動力,有3種航速:以12節航速時航程為78000米;以20節航速時航程為 43000米;以30節航速時航程為 23000米。魚雷中部設駕駛室,有潛望鏡一部,由一人操縱。到戰爭結束時,日本共建造了這種魚雷420多枚。
“回天”山大型潛艇攜帶運送,每艘潛艇叮攜帶4枚,固定在潛艇甲板上。平的,操縱員位于潛艇艙室內,攻擊時,操縱員進入人工操縱的魚雷駕駛室內。魚雷從潛艇上放出去后,由操縱員駕駛魚雷奔向攻擊的目標,操縱員與目標同歸于盡。日軍特別重視“回天”這一武器,認為它能在水下隱蔽出出,攻擊效果比“神風”特攻隊好,命中率能夠達到95%以上。
第一支“回天”特攻隊成立于 1944年10月下旬,由3艘潛艇共攜帶{2枚“回天”魚雷組成,命名為“菊水隊”。11月8日,“菊水隊”從日本大汴島出發,前去攻擊烏利西島的美軍艦船。其中一艘潛艇被美軍耶逐艦擊沉,另兩艘潛艇發射了5枚“回天”魚雷(另3枚發生故障)。攻擊后,潛艇報告取得“巨大”成功,共擊沉美軍航空母艦2艘、戰列艦3艘。但擁美軍稱,這次攻擊只擊沉1艘1.1萬噸的油船。
1944年12月8日,第二支“回天”特攻隊“金剛隊”成立,共有6艘潛艇攜帶24枚“回天”魚雷組成。他們于12月下旬從日本瀨戶出發,向烏利西島、阿德米勒爾提島、關島等港口進市,向美軍艦艇發起攻擊。這次攻擊除一艘潛艇因發現港口警戒嚴密未能放出“回天”魚雷外,其余5艘潛艇共放出“回天”魚雷19枚,潛艇報稱戰績輝煌,共擊沉艦船18艘,其中輔助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1艘、大型艦船4艘、油船1艘、大型運輸船 11艘。但是據美軍資料稱,只擊沉油船一艘。
之后,日本法西斯又多次組織“回天”魚雷特攻隊,妄圖作殊死一搏,但效果都不佳,難以收到“回天”之效。倒是在謊報輝煌戰績上創造了“回天”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