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會昌年間,杜牧被委任為池州刺史。上任沒幾天,就聽說池州城內有一位名叫杏云的賣酒姑娘十分聰穎,善于聯對,便想抽時間前去拜訪。
這天上午,杜牧處理完公務,便一身書生打扮,只帶一個打扮成書童的衙役步行來到了這家小酒店。未進酒店門,就看見酒店正面堂中有一扇木板屏風,屏風正中掛著一幅水墨中堂《醉八仙》,兩旁配有一副當時一般酒店的通用聯:
座上客常滿
杯中酒不空
走進門來,只見店堂內錯落有致地擺著幾張方桌,中間的桌上還放著文房四寶,杜牧猜想這大概是供那些文人墨客詠詩題聯之用。遂徑直走進店堂,與書童打扮的衙役在一張空桌旁坐下。
二人剛剛坐穩,就見一位眉清目秀、身穿淡紅色衣裳的姑娘從屏風后面轉到杜牧桌前,輕聲招呼道:
先生,初次光臨小店,幸甚!幸甚!
杜牧抬頭看了看姑娘,猜想她一定是杏云,示意年輕的衙役回話。衙役雙手一拱,上前答道:
姑娘,幾番欣聞大名,拜訪!拜訪!
杏云姑娘一聽,心想:書童有如此口才,主人一定更是博學,何不趁此求教一番呢?于是,杏云姑娘便問:“先生,點幾樣美酒佳肴,助助雅興如何,”杜牧順口說道:“店里有的,隨便來點足矣。”杏云姑娘見他如此出言,有點懷疑他無才了。仔細打量這位客人,40歲出頭,舉止端莊,不像是花花公子。杏云姑娘一邊思索,一邊到廚房取酒端菜。
轉眼間,杏云姑娘一手端著兩碟菜,一手持著酒壺和杯筷來到桌前,放好杯筷說:
一把酒壺手中拿
說完,把酒壺放到了杜牧面前。書童拿過酒壺,一邊篩酒,一邊順口接到:
兩朵杏花腮邊開
杏云謙虛地說:“先生,貴書童有如此學問,小店女很想聆教。”
杜牧聞聽此言,便拿過那把銀光閃閃的錫制酒壺,抑揚頓挫地說:白錫壺腰中出嘴
杏云一聽,不假思索地指著桌上的竹筷劉曰:
金竹筷身上刺花
杜牧笑了笑,說:“姑娘,你對得倒也可以。不過,我這個上聯是擬人化的,‘腰’乃是人的軀干部分,而‘嘴’是人的五官之一。你的下聯‘身上刺花’,‘花’是人的哪一部分呢,”
聽客人一剖析,杏云意識到自己對的下聯過于平庸,可一時又對不出好的來,便紅著臉轉身添酒去了。待她添酒出來時,書童神秘地一笑說:“要是對不出,你的酒店就關門,拿一把銅鎖鎖住吧!”
杏云不愧是個聰明伶俐的姑娘,聽到“銅鎖”二字,靈光一閃,便說出了下聯:
紫銅鎖腹內生須
聽了姑娘的下聯,杜牧十分高興,便暢飲一杯,贊道:“姑娘真聰慧,果然是名不虛傳啊。”說完叫書童付了酒賬,起身欲走。杏云姑娘連忙上前問道:“請教先生尊姓大名?”
杜牧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出了一副對聯:
半邊林靠半邊坡
一頭牛掛一卷文杏云姑娘低頭一琢磨,原來是刺史杜牧大人!衙役問道:“姑娘,你姓什么?”杏云用手——指,答道:“民女的名和姓都在酒店正面的那副對聯中。”
杜牧和衙役順著杏云姑娘手指的方向望去,卻見那副對聯是:
但憑水流澆紅杏
借助火光燒彩云
衙役琢磨了好一會兒,發現上下聯的最后一個字合起來剛好是“杏云”的名字,可姓呢?左思右想找不到答案。杜牧笑著說:“有水能‘澆’,有火方‘燒’,那無水無火呢?”
衙役一拍腦袋,“啊”了一聲:“杏云姑娘原來姓‘堯’!”
(編輯/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