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災多難”
前蘇聯人在火星探測上經歷了太多的災難,加上俄羅斯在1996年發射失敗的一次,他們發射了18次,其中發射失敗達14次之多。
從1960年開始,人類前5次登陸火星的嘗試是前蘇聯人進行的,其中兩次探測器在到達地球軌道之前,也就是說在火星之旅的第一階段就墜毀了,另有兩次在地球軌道上爆炸,還有一次在飛行6600萬英里后失去了發送無線電信號的能力。
帶有缺陷的計算機芯片、軟件失靈和烈焰沖天的災難幾乎成了前蘇聯人火星計劃的“特色”,連一次勉強的成功也談不上。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的高峰時期,前蘇聯人發射了“衛星22號”,是一顆旨在飛越火星的探測器。這顆航天器在地球軌道上爆炸了,它的碎片像雨點一般落下,觸動了美國的雷達預警系統,幾乎導致核戰爭的爆發。
1971年,蘇聯的一艘登陸探測器下降的角度太大,撞毀在火星表面。它的雙子星探測器安全著陸了,然而僅僅20秒鐘之后就被卷入一場大塵暴中銷毀了。
1996年,俄羅斯試圖在歐洲合作者的幫助下,復活它的行星探測計劃。那顆探測器也落回地球墜毀了,沒有人知道失敗的原因。
在奔向火星的旅途中,美國人取得了更多的成功,但這并不說明誰的力量更強,前蘇聯以它15次成功的飛行而成為距離地球最近的金星之王。
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蒂那市的空間開發倡導團體“行星協會”的執行主任路易斯·弗里德曼說:“他們(指前蘇聯和俄羅斯人)有適合的設備,只是火星擊敗了他們。”
盡管前蘇聯和俄羅斯的火星之旅迭受挫折,俄羅斯人的火星夢想從來沒有破滅過。更為驚人的是,就在美國、西歐和日本接二連三地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或者宣布火星探測未來計劃的時候,俄羅斯仍在一聲不吭地準備著更加雄心勃勃的計劃,甚至是把人類送上火星。
從火星的衛星取土樣
2004年初,俄科學院主席團成員埃里克·加里莫夫院士向國際文傳電訊社透露說,俄科學家們準備實施一項耗資2500萬美元的“火星衛星——樣土”汁劃,從火星的衛星取實驗樣土運回地球。他認為此計劃可以大大推動有關太陽系生命起源的研究。
加里莫夫表示:“現代分析方法足以重現行星出現之前的太陽系形成最初期。但是這種試驗只有在地球實驗室條件下方可進行。所以,取樣土返回地球的工作至關重要?!?/p>
他指出,俄“巴巴京”中心和“拉沃契京”地球物理科研生產聯合企業已經開始著手試驗設計工作?!八麄償M定的計劃建立在最為經濟的現代工藝之上,可以節省一半的開支,從而使項目總耗資不超過2500萬美元”。
加里莫夫稱,目前實現這一計劃的惟一障礙是資金問題。“火星衛星——樣土”飛行器原定于2005年發射,后因資金不足,發射時間被推遲至2007年前。
將人類送上火星
早在2002年,俄羅斯宇航局官員就提出,準備在2015年將一個由六人組成的小組送到火星上去。如果該計劃能夠實現,那么它將是人類探索太空的又一“里程碑”。
俄羅斯宇航局中央機械制造研究院主管尼科萊·安費莫夫說,他們準備建造兩艘能夠將宇航員運送至火星的太空飛船,使宇航員能夠在火星上生存最多兩個月,并且能夠安全地返回地球。安費莫夫稱,火星探測的行程預計將耗費440天,整個工程預計將耗費200億美元,俄羅斯方面準備負擔整個工程費用的30%。俄羅斯火星項目的總負責人維塔利·塞梅約諾夫說:“火星探索計劃必須是一個國際合作項目,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立完成這個宏大的計劃。”俄羅斯宇航局希望美國國家宇航局和歐洲宇航局能夠和他們協作,完成這項規模宏大的計劃。
在尋求與歐、美航天局合作的同時,俄羅斯也在悄無聲息地為把人類送上火星做著精心的準備。
神秘的研究所
2003年12月2日是俄羅斯一家研究所成立40周年的紀念日。它慶祝活動的隆重是超規格的——俄羅斯宇航局、俄羅斯國防部和克里姆林宮都給它發去了賀電,甚至連普京總統也親自打電話給研究所所長表示祝賀,并且表示:“不論遇到什么困難,絕對保證研究所的經費?!?/p>
這個神秘的研究所成立于前蘇聯取得太空突破后不久,牽頭的兩名科學家是赫赫有名的科羅廖夫和赫拉迪什。它就是前蘇聯和俄羅斯的火星登陸研究機構——“醫學生物研究所”,一直在執行著“火星人計劃”。
從前蘇聯時代到現在的俄羅斯,這么多年時間里,最優秀的航天科學家經常會聚在這里,進行人類飛向火星的各項實驗,特別是人類在太空飛行中超常適應能力的實驗。
火星登陸艙和宇航員保健藥
將人類送上火星一直是“醫學生物研究所”的最主要目標。研究所的開山鼻祖科羅廖夫就是上個世紀60年代設計人類第一艘飛向太空探測器的主設計師。此后,他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人類登陸火星的飛船艙體的設計上。這個終于可以稱得上完善的火星登陸艙的內部陳設跟普通飛機的座艙很像,可實際上,卻是獨一無二的高科技產品,價值連城。美國據說也試圖研發類似產品,但在耗費1億美元之后終告失敗。也許,人類首次登陸火星的壯舉就要靠這個登陸艙來實現了。
宇航員保健藥物是這家研究所的另一個研究項目。
宇航員鮑里斯·莫洛科夫研究證明,現在,俄羅斯已使其宇航員在太空中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大大增強。莫洛科夫半開玩笑地說,他將來的目標就是“一針就能解決宇航員的許多問題”。他神秘地說:“現代航天界的一個重點課題就是延長宇航員的精力和體力。”
研究所所長介紹說,研究所研制的增強宇航員精力和體力的太空醫藥非常重要,因為假設人類動身前往火星,在經歷6個月、跨越數百萬公里的行程后,宇航員的肌肉可能會萎縮,骨質會流失,甚至連基因也受到損傷,在國際空間站上生活的宇航員,每天要抽出兩個小時進行走路或跑步訓練,以保持肌肉的力量。但長時間的太空旅行,就必須依靠人造重力和神奇的太空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