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毛澤東和柳亞子是兩位杰出的人物。這兩個人在性格和氣質上是有著共同點的:一個是具有詩人氣質的政治家,一個是具有政治家氣質的詩人,是詩詞創作和詩詞交往把這兩個人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結下了長達三十余年的詩詞情緣。
共同志向銘心志
柳亞子(1887—1958),江蘇吳江縣人。原名蔚高,后改棄疾,號亞子。近代著名的愛國詩人。柳亞子和毛澤東相見于1926年5月的廣州國民黨第二屆二中全會上,當時毛澤東是以共產黨員的身份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柳亞子則是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堅定的革命立場受到與會的何香凝、柳亞子等先生的支持。從這時候起,柳亞子和毛澤東就相互認定為是志同道合的革命戰友了。
自廣州一別,國內政治形勢逆轉。大革命失敗了,毛澤東領導共產黨人為建立一個新中國而繼續奮斗。柳亞子則依然衷情于自己文學革命的理想,繼續著文學生涯。兩人雖然不能常見面,但柳亞子卻不怕殺頭,賦詩歌頌毛澤東的革命斗爭。1929年,居住在上海的柳亞子作《存歿口號》一詩,詩中寫到:
神烈峰頭墓草青,湘南赤幟正縱橫。
人間毀譽原休問,并世支那兩列寧。
原注謂“兩列寧”為孫中山、毛潤芝。第一句指南京紫金山中山陵所在地。第二句表達了對毛澤東所領導的工農武裝斗爭的熱情贊揚,由于詩中所寫的人物一生一死,故曰“存歿口號”。在毛澤東尚未成為我黨領袖之前,柳亞子先生能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和贊揚,實屬難能可貴。從現存的史料看,這首詩應當算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首謳歌毛澤東的詩。當時寫出這樣詩來,需要何等的慧眼,何等的膽識。
1932年,蔣介石親自指揮三十萬重兵,向毛澤東領導的紅色根據地發起大規模“圍剿”,不但沒有消滅紅軍,反而遭到慘敗。在得到紅軍革命力量不斷發展,根據地不斷擴大的消息后,柳亞子備受鼓舞,歡喜若狂,欣然命筆,寫下了《懷人四截》。其中第一首寫到:
平原門下亦尋常,脫穎如何竟處囊。
十萬大軍憑掌握,登壇旗鼓看毛郎。
詩中“毛郎”,詩人自注“毛潤芝”。柳亞子運用平原君和毛遂的典故,謳歌根據地反圍剿的勝利,表達自己對毛澤東的敬仰之情。
與此同時,毛澤東也是十分關心柳亞子的。1937年6月25日,毛澤東看到柳亞子為何香凝的畫所作的題詞,于戎馬倥傯之中致信何香凝,向她詢問這位老朋友的情況。信中寫道:“看了柳亞子的字,如見其人,便時乞為致意。像這樣有骨氣的舊文人,可惜太少,得一二個拿句老話說叫做人中麟鳳,只不知他現時的政治意見如何?時事漸有轉機,想先生亦為之慰,但光明之域,尚須做甚大努力方能達到。”
懷著企盼革命早日成功的心愿,柳亞子更盼望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隊伍不斷壯大、發展。當他得知毛澤東領導抗日軍隊同日寇進行戰斗,并取得勝利的消息時,自香港給毛澤東寄詩。詩云:
弓劍橋陵寂不嘩,萬年枝上挺奇花。
云天倘許同憂國,粵海難忘共品茶。
杜斷房謀勞午夜,江毫丘錦各名家。
商山諸老欣能健,白頭相期奠夏華。
毛澤東接到柳亞子詩后,心情非常激動,只是無暇以詩作答,于是便給柳亞子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以示祝賀。信文如下:
亞子兄:
廣州別后,十八年中,你的災難也受得夠了,但是沒有把你壓倒,還是屹然獨立的,為你并為中國人民慶賀!“云天倘許同憂國,粵海難忘共品茶”,這是幾年前你為我寫的詩,我卻至今作不出半句來回答你。看見照片,樣子老一些,精神還好罷。沒有病罷?很想有見面的機會,不知能如愿否?敬祝
健康
毛澤東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信中提到的“災難”是指1927年“四一二”事變中,柳亞子受到蔣介石的通緝和搜捕,匿于夾壁中幸免,以后流亡日本。
渝州重逢索名詞
柳亞子看過毛澤東的來信后,更加增添了對毛澤東的思念之情。得知毛澤東身體無恙,在努力為打擊日寇做不懈的斗爭消息之后,更是激情如潮涌。他逢人便講:“世界的光明在莫斯科,中國的光明在延安。”1945年賦詩一首寄給毛澤東,詩的題目是《延安一首,正月二十六日賦寄潤芝》,詩云:
工農康樂新天地,革命功成萬眾和。
世界光明兩燈塔,延安遙接莫斯科。
不久,毛澤東為和平談判親自赴重慶。柳亞子聽到信息后,心中萬分高興,為能再次見到毛澤東,心中自是無限的愉悅。毛澤東的不屈不撓、大無畏精神深深感染著柳亞子,他盼望著毛澤東能早日來重慶。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一行為和平談判來到重慶。第三天,柳亞子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打扮一新,出家門去會見毛澤東。傍晚時分,柳亞子趕到重慶桂園毛澤東住處,毛澤東忙迎出來,緊緊握住柳亞子的手,拉到里屋,開始了一段長長的談話。兩人從過去的美好回憶一直談到當前的重慶談判,又談到中國的美好未來。從毛澤東處回來后,柳亞子夜不能寐,作詩一首以抒發心中的情感。詩云:
闊別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亂倘休。
霖雨蒼生新建國,云雷青史歸同舟。
中山卡爾雙源合,一筆昆侖頂上頭。
詩人念念不忘昔日“羊城初晤”,津津樂道而今“渝州重逢”,更崇拜毛澤東不畏艱險親赴虎穴的“彌天大勇”。
幾天后,毛澤東約見柳亞子等人,分析國共和談的態勢,指出了蔣介石集團假和談的反動本質。柳亞子聽了毛澤東等人的局勢分析后,很受感動,寫下了《毛澤東招談于紅巖嘴辦事處》一詩,詩云:
得坐風光霽月中,矜平躁釋百憂空。
與君一席肺腑語,勝我十年瑩雪功。
9月6日,毛澤東又偕周恩來、王若飛去沙坪壩南開中學柳亞子的寓所回訪,并應柳亞子索要詩詞作品之請求,把自己1936年2月在陜西清澗東渡黃河時寫的《沁園春·雪》抄寫給柳亞子。柳亞子拜讀再三,吟哦不已,接連稱贊說:“大作!有氣魄。”并依毛澤東詞韻和了一首《沁園春》,詞云:
次韻和潤芝詠雪之作不盡依原題意也
廿載重逢,一闋新詞,意共云飄。嘆青梅酒滯,余懷惘惘,黃河流濁,舉世滔滔。鄰笛山陽,伯仁與我,拔劍難平塊壘高。傷心甚,痛無雙國士,絕代妖嬈。
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算黃州太守,猶輸氣概,稼軒居士,只解牢騷。更笑胡兒,納蘭容若,艷想濃情著意雕。君與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柳亞子在《索句后記》中說:“讀之余嘆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作。高如蘇、辛猶未能抗耳,況余子乎……”
柳亞子寫出和詞后,抄下毛澤東的詞連同自己的詞,送給《新華日報》要求發表。報社主管同志告之,公開發表毛澤東的詩詞已有規定,就是需征得毛澤東本人的同意。此時毛澤東已回延安多日,溝通聯系不上。《新華日報》便于11月11日首先刊登出了柳亞子的和詞。
柳亞子和詞刊出后,引起各方面人士的重視。人們知道毛澤東有一首詠雪佳作,都想盡辦法讀到這首原詞。重慶一家民營報社《新民報》,當時任副刊“西方夜譚”編輯的吳祖光從他人處抄得了毛澤東的詞稿,但有三句遺漏,便多方尋找,終于得到了一首完整的《沁園春·雪》詞,于是發表在11月14日的《新民報》副刊上。這首詞的發表,轟動了山城,并很快傳遍全國,使人們知道毛澤東不僅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卓越的文學家,偉大的詩人。《沁園春·雪》的發表,引起了國民黨的恐慌,便組織一些文人騷客,進行文化圍剿,找了一些人,每人寫一首或數首《沁園春》,要把毛澤東的詞比下去,但可惜的是沒有一首能夠比得上毛澤東的這首詞。后來元帥詩人陳毅寫了一首《斥國民黨御用文人》,詞中有“燕處危巢,鴻飛寥廓,方寸岑樓怎比高?”句,就是寫此事。
贈印畫像表心情
毛澤東與柳亞子在重慶二度相見,不想還為以后引出了一段趣話。柳亞子為了表示自己對毛澤東和斯大林的崇敬和愛戴,同時也展示自己為革命事業不惜肝腦涂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奮斗精神,他請曹立庵刻了兩枚印章,一方刻為“兄事斯大林,弟畜毛澤東”,另一方刻為“前身彌正平,后身王爾德,大兒斯大林,小兒毛澤東”。第一方文中的“兄事”、“弟畜”典出《史記·季布傳》“長事爰絲,弟畜灌夫”,意為季布的弟弟季心因避禍逃到吳國,躲在吳國丞相爰絲家里,他像待兄長一樣尊敬爰絲,又像待弟輩一樣友愛灌夫。第二方文中的“大兒”、“小兒”典出《后漢書·禰衡傳》。禰衡為東漢末年才子,他在群賢薈萃的京城中只看得起孔融和楊修兩人,常說:“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數也。”這里的“大兒”、“小兒”是對自己欽佩的人物的尊敬。王爾德為19世紀末英國唯美主義作家,反對當時的市儈哲學和道德標準,宣傳“為藝術而藝術”,晚年感到資本主義制度不合理,贊成以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柳亞子深恐別人誤會,又請曹立庵在第二方印上加了邊款,語曰:“予倩立庵治印,援正平例,有大兒小兒語……斯語表示摯愛耳,慮昧者不察。更乞立庵泐此,以溯其源……”為紀念刻印一事,柳亞子還作長詩一首以明其志:
大兒斯大林,小兒毛澤東。
我狂勝彌生,斯毛真英雄。
……
列寧逝后斯君來,中山衣缽毛郎才。
……
斯君屹立寰球重,毛郎大智兼神勇。
……
毛澤東在重慶時,柳亞子還邀請青年畫家尹瘦石為毛澤東畫像,此事使柳亞子非常激動,為毛澤東畫像題詩一首:
恩馬堂堂斯列健,人間又見此頭顱。
龍翔鳳翥君堪喜,驥附驂隨我敢吁。
岳峙淵亭真磊落,天心民意要同符。
雙江會合巴渝地,聽取歡虞萬眾呼。
不僅邀人給毛澤東畫像,還邀人給毛澤東刻了兩枚印章。一枚為白文“毛澤東印”,另一枚為朱文“潤之”,送給毛澤東。毛澤東收到后非常感動,說“……總之是感謝你,相期為國努力”。
在緊張的談判期間,聽說柳亞子妻病重住院,毛澤東寫信給柳亞子詢問病情以示關照。為了表示對毛澤東深切關懷的感激之情,10月6日,柳亞子又作詩兩首呈送毛澤東:
其一
曲折延綿溪復溪,光明前路未長迷。
周王防口流于彘,秦帝鈞天醉豈泥。
下士君能資集益,見賢我自愧思齊。
弛箋問疾殷勤甚,合走深山慰病妻。
其二
障海東流揮日中,吾曹妙手豈空空。
獨夫民賊終為虜,團結和平合奏功。
周士蕨薇懷義士,殷噓禾黍笑狂童。
三年待縱沖天翼,風起云揚爾我同。
毛澤東又致信柳亞子,贊揚柳亞子詩寫得慷慨豪壯:“先生詩慨當以慷,卑視陸游陳亮,讀之使人興起。可惜我只是能讀不能作。但是千萬讀者中多我一個讀者,也不算辱沒先生,我又引以自豪了。”
得到毛澤東如此的評價,柳亞子內心激動不已,心潮起伏,又作詩一首云:
瑜亮同時君與我,幾時煮酒論英雄。
陸游陳亮寧卑視,卡爾中山愿略同。
已見人民昌陜北,何當子弟起江東。
冠裳玉帛葵丘會,驥尾追隨倘許從。
詩中表達了自己謙遜的謝意和對毛澤東的崇敬之情。“葵丘會”用齊桓公會諸侯之典,表示自己愿意追隨中國共產黨,建立一個有各民主黨派參加的新中國的決心。
喜迎光明抒情懷
1949年2月,柳亞子和許多民主人士一起,應毛澤東邀請北上參加籌備新政協,共商建國大計。毛澤東還專門給柳亞子單發了一封電報。柳亞子接到電報后,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情緒,賦詩一首以示紀念:
六十三齡萬里程,前途真喜向光明。
乘風破浪平生意,席卷南溟下北溟。
并《擬民謠二首》其一曰:
太陽出來滿地紅,我們有個毛澤東。
人民受苦三千載,今日翻身樂無窮。
3月25日毛澤東隨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遷到北平,當晚在頤和園宴請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代表。柳亞子應邀出席宴會。柳亞子異常高興,即席賦詩數首,其中一詩寫道:
二十三年三握手,陵夷谷換到今茲。
珠江粵海驚初見,巴縣渝州別一時。
延水鏖兵吾有淚,燕都定鼎汝休辭。
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麗詞。
這首詩把兩個人的三次會晤都寫到了。但由于柳亞子所具有的知識分子易沖動、富幻想的本性,三天后柳亞子又寫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詩:
開天辟地君真健,說項依劉我大難。
奪席談經非五鹿,無車彈鋏怨馮。
頭顱早悔平生賤,肝膽寧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馳捷報,分湖便是子陵灘。
此詩大力歌頌了毛澤東的豐功偉績,但更多地流露出急流勇退的情緒。柳亞子的詩,引起了毛澤東深思。他想到的不僅是柳亞子個人,而是考慮到更多的黨外民主人士所流露的思想,決定以詩的形式來勸導他們。于是,于4月29日給柳亞子寫了一首和詩: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這首詩體現毛澤東對柳亞子真誠的愛心,也展示了對老朋友、老詩友真心的情誼和善意的規勸。同時婉言相勸友人,要以大局為重,以前程為重,親切耐心友愛之情溢于言表。柳亞子看過毛澤東的和詩,心潮起伏,深受感動。他想起了與毛澤東的交往歲月,感戴毛澤東的知遇之恩,便打消了欲回家退隱的念頭。于是又寫了首詩給毛澤東,表示要更好地為新中國做自己應做的工作,詩云:
東道恩深敢淡忘,中原龍戰血玄黃。
名園容我添詩料,野史憑人入短章。
漢彘唐貓原有恨,唐堯漢武詎能量。
昆明湖水清如許,未必嚴光憶富江。
填詞志盛頌中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柳亞子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1950年10月3日,建國一周年紀念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盛大歌舞晚會,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出席晚會,并邀請民主人士柳亞子等一同觀看。演出生動優美,毛澤東看了心情格外激動。他對坐在前排的柳亞子先生說,“這樣的盛況,亞子先生為什么不填詞以志盛呢?怎么樣,你來填我來和”。柳亞子聽了毛澤東的盛情勸說,便也詩情大發,遂即席賦《浣溪沙》詞一闋,用以紀念建國一周年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之盛況,詞云:
火樹銀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蹁躚。
歌兒唱徹月兒圓。
不是一人能領導,哪容百族共駢闐?
良宵盛會喜空前。
詞呈獻給毛澤東后,毛澤東夸贊詞寫得好,隨之也乘興為柳亞子原韻奉和一闋《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并寫了題記在前:
1950年國慶觀劇,柳亞子先生即席賦浣溪沙,因步其韻奉和:
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
人民五億不團圓。
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
詩人興會更無前。
讀了毛澤東的豪壯和詞,柳亞子心情激動。毛澤東詞作的高度概括力,展示了近百年中國的苦難歷程,闡述今天勝利的來之不易,歌頌了新中國各民族的大團結。詩意濃濃,情意濃濃,昭示出中國的前景和未來是光明和輝煌的。欣賞閱讀毛澤東的和詞,柳亞子聯想到自己一生前后兩種截然不同的經歷和處境,更是深有感慨。于是,又寫了一首《浣溪沙·迭韻呈毛主席》:
落魄書生戴二天,每吟佳句舞翩躚,
愿花長好月長圓。
平等自由成合作,匈奴南韶更于闐,
驊騮開道著鞭前。
感謝毛澤東對自己的關懷照顧之情,使得自己能在有生之年為新中國做些有益的工作。柳亞子心情愉快,興致濃烈。在國慶后4日和5日一連兩晚都在懷仁堂觀看舞劇《和平鴿》,詩興大發,又作短調《浣溪沙》,詞云:
白鴿連翩奮舞前,工農大眾力無邊。
推翻原子更金圓。
戰販集團仇美帝,和平堡壘擁蘇聯。
天安門上萬紅妍。
詞寫好后,送去給毛澤東欣賞。這時傳來朝鮮戰場中國人民志愿軍作戰取得勝利的捷報,毛澤東高興萬分,又接到柳亞子送來的詞作,欣喜激動之情溢于筆端,寫作和詞《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詞云:
顏齊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無邊。
而今一掃紀新元。
最喜詩人高唱至,正和前線捷音聯。
妙香山上戰旗妍。
詞意意境遼闊,聯想豐富,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有對朝鮮戰場局勢的判斷和推斷,又有對柳亞子個人人格的評價和總結。
柳亞子對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的英明決策和中國人民志愿軍可歌可泣的戰績給予很高的贊賞。他常在詩中頌揚毛澤東的英明偉大,表達自己對毛澤東的景仰和愛戴之情。此間曾作詩數首,其中兩首為:
其一
棋局虬髯輸一著,太原公子信英雄。
平生兀傲今低首,第一人才毛澤東。
其二
大道能行天下公,中山此語死猶雄。
虬髯不王扶馀島,擁護湘潭毛澤東。
在短短的一年半時間里,柳亞子和毛澤東兩人在百忙之中進行了三次和詞酬唱,可見二人詩詞交往情誼之深厚。不僅如此,柳亞子遷居新址后,毛澤東還親自書寫匾額“上天下地之廬”。柳亞子將它高懸于客廳之內,讓前來的客人們觀瞻。詩人在這里幸福地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柳亞子一生同毛澤東的詩詞交往三十余年,這是柳亞子引以為驕傲的事情。毛澤東和柳亞子的詩詞唱和,不僅使二人成了詩友和摯友,為我國詩壇留下了一段千秋佳話,為現代詩苑增添瑰麗的篇章,而且也是中國共產黨人與各民主黨派、愛國人士肝膽相照、同舟共濟戰斗友誼的真實、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