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瀘州加快發展的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瀘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追趕型、跨越式發展戰略,制訂了“以‘四川西部化工城’建設為突破口,煤電路化綜合開發”的發展思路。
發展是一個永恒的主題,發展的觀念也必須與時俱進。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對發展內涵的認識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逐步豐富的過程。傳統的發展觀,偏重于物質財富的增長而忽視人的全面發展,單純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索取的對象,而忽視自然界首先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傳統發展觀的影響下,盡管人類曾創造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經濟奇跡,積累了豐富的物質財富,但也為此付出了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巨大代價。目前現實中存在的農民增收困難,城鄉發展差距拉大,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夠協調,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滯后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要靠加快發展來解決,但這種發展必須是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知之非艱、行之惟難”,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不難,難的是將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付諸實踐并取得成效。
瀘州實施“四川西部化工城”建設已經三年,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發展勢頭良好。瀘天化集團、瀘州北方公司的技改和中海瀝青、科氏瀝青等項目已相繼建成投產,瀘天化集團的大甲醇和川天華公司的1,4—丁二醇項目已相繼開工,今年還將動工興建120萬千瓦的瀘州火電廠、120萬噸/年的石屏煤礦和納溪至敘永的鐵路,今后幾年將有蛋氨酸、聚四氫吠喃均聚醚、纖維素及衍生物系列產品等一批大型化工項目上馬,四川西部化工城的集聚效應正在發揮,四川西部化工城正在崛起。瀘州地處長江上游,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綠色生態屏障,特別是隨著三峽大壩的建成,對上游水質的要求更高。因此,如何在“四川西部化工城”建設中,既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又認真吸取川化集團淪江特大污染事故、重慶天原集團氯氣泄漏事件的慘痛教訓,高度重視和充分體現綠色環保,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是擺在瀘州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大課題。值得引以為自豪的是,瀘州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了“既要化工名城,也要山水園林;既要經濟發展,也要碧水藍天”的指導思想,確立了“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可持續發展的長江上游綠色環保化工城”的發展目標,并且采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瀘州的“四川西部化工城”建設與環境保護得到有機結合,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實現“雙贏”。
一、編制《瀘州工業循環經濟規劃》,用“循環經濟”的思想和理念指導“西部化工城建設”
循環經濟是以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基本特征的經濟發展模式,即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最小的環境代價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發展循環經濟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資源約束和環境壓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戰略選擇。清華大學是我國從事循環經濟研究最早、技術力量最強、取得成果最多的單位之一,不僅擁有一批全國著名的專家,而且在國內多家單位已有了成功的應用實例。瀘州市政府已委托清華大學化工系編制“工業循環經濟規劃”,目的就是以清華大學研究成果為依據,適時地構建一個高效有序的循環經濟體系,盡快實現從“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流動發展模式,到“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和“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環利用模式轉變,爭取列入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基地。目前,清華大學專家組已到瀘州進行了前期調研,編制完成了規劃大綱。該規劃將于今年12月完成,提交國家發改委評審。
二、嚴格環保準入,從源頭上控制污染
嚴把源頭關,新建項目嚴格執行五項準入制度。一是四川“西部化工城”新建項目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規定,國家限制發展和禁止發展的化工項目一律不準進入。二是四川“西部化工城”新建項目必須符合清潔生產、達標排放、總量控制的要求。三是四川“西部化工城”新建項目必須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和治污能力。四是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新建項目與治污設施必須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五是防止引進高消耗、重污染型項目。
三、實施技術改造,以一批高技術、低污染、低能耗的項目替代原有的低技術、高污染、高能耗的項目
通過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對“四川西部化工城”原有的“低技術、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實施改造,目前瀘州市513家重點污染源企業達標排放率達到99.6%,其中有191家重點污染企業由單因子達標轉變成全面達標。瀘天化集團投資4億元,從日本東洋公司等引進國際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備,完成了新合成氨裝置和尿素裝置技改,使產出增加35%,能耗下降6%;投資6120萬元實施合成氨“雙甲”工藝技改,既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每年又可增產甲醇4.5萬噸;還實施了中壓汽提堵等為代表的環保技改項目,不僅減少了廢氣、廢液排放,還實現了廢氣、廢液的回收再循環使用,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四川瀘州厚利紡織集團先后投資 9000多萬元實施技改,把化纖生產原料由聚脂切片改為聚脂瓶片(廢舊純凈水瓶),年消耗聚脂瓶片3.7萬噸,為云、貴、川三省的廢舊純凈水瓶找到了一個“清潔處理場”,既減少了環境污染,又變廢為寶,同時還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四、發揮園區集聚效應,加大治污能力,提高治污效率
“四川西部化工城”按“一城三區”的總體思路進行規劃建設,有關專家已通過了“四川西部化工城”化工園區環評大綱。通過把原料、生產工藝等有密切聯系的企業布局在同一園區,實現了廢氣、廢水、廢渣的綜合治理和達標排放;提高了治污效率,減少治污成本。“四川西部化工城”作為“中國—歐盟環境管理合作計劃(EMCP)”的試點之一,已進入實施階段。歐盟專家組通過技術援助和支持,幫助“四川西部化工城”園區采納先進的環境管理工具、技術和方案,促使工業企業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目前,歐盟專家組還對各園區重點企業進行了生產、管理的現場調研和評估,開展了與環境管理相關的培訓和研討,形成了技術轉讓初步方案,將以高壩化工園區為示范對象,編制EMCP可持續發展園區規劃。
瀘州是一座充滿希望的城市,“四川西部化工城”正在崛起,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全面推進,瀘州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瀘州作為一個內陸地區,在工業化水平還較低的情況下,又面臨構筑新型工業體系的重任;在整體競爭力不強的情況下,又面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競爭國際化的沖擊;在城鎮化程度較低的情況下,又面臨大量農村勞動力需要轉移的要求。形勢激人,形勢逼人,我們既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又要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在追求工業現代化的同時,留下一片藍天、一方凈土、一江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