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洲市瀘縣縣委、縣政府近年實施“五大戰略”,推進工業強縣,取得突破性進展。2003年,以農業大縣著稱的瀘縣,全縣第二產業首次超過以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實現了由農業大縣向工業強縣的轉變。
一、實施“優先”發展工業戰略,建立新型工業化體系。
2000年,瀘縣縣委、縣政府針對瀘縣工業經濟逐年滑坡的情況,科學決策,制定了“優先發展工業”戰略。以國企改革為突破口,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對全縣國有、集體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促進企業轉換機制和創新體制。通過資產重組、整體轉讓、業主收購等多種途徑,到2002年,全縣國有、集體企業全部實現民營化。同時,以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為導向,實行開明、開放政策,走改革、改造、引進和擴張的路子,壯大現有工業,培育和發展新的支柱產業,以工業園區和骨干企業為龍頭,發展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全縣培育了一批玻璃制品、紡織、超細材料等一批骨干企業,經濟總量迅速擴大,運行質量良好。瀘縣工業發展很快步入快車道,新型工業體系日趨形成。
二、實施“招商”戰略,促進新一輪經濟騰飛。
按科學發展觀要求,在經濟建設中要注意可持續發展問題,而不是以犧牲土地、環保為代價,急功近利,盲目招商。因此,瀘縣招商引資、引進項目充分考慮瀘縣資源狀況,在“上爭、外引、內聚”上做文章。堅持樹立“親商”、“護商”和“你發財,我發展”的觀念,以寬松的環境,豐厚的回報吸引投資者,留住創業者。
三、實施“人才”戰略,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經營管理也是生產力,瀘縣急需一批現代企業家來替換“家族式”企業管理者,新型工業化才有希望。全縣采取如下措施:近期請專家對瀘縣整個工業企業管理狀況進行調整分析,提供良方,幫助企業引進經營管理人才,逐步實現對非公有制經濟“家族式”管理的改造,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剝離。遠期采取培養、發現、引進、留住經營管理人才相結合的方法,建立起一支龐大、穩定的現代企業家隊伍。
四、實施“三高”戰略,占領工業發展的制高點。
鑒于工業基礎還比較脆弱,為實現“跨越式”、“追趕型”目標,縣委縣政府要求各工業企業站在工業經濟發展制高點,把握發展脈搏,實施“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的“三高”發展戰略,推進工業快速發展。目前引進的生物化工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企業正在高效運轉。
五、實施“服務”戰略,打造工業發展比較優勢。
瀘縣發展工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真正轉變政府職能,把“管理”徹底轉變為“服務”,為工業企業發展營造寬松的軟環境,讓企業有自由發展的空間。行政管理、執法部門已逐漸把“計劃”、“限制”、“檢查”、“考核”、“達標”、“監督”、“處罰”等職能淡化,并依法清理、廢止過時的、束縛企業發展的政策、規定;同時,盡量減少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盡量減少和依法整頓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扶持企業發展。
如今瀘縣已初步走上新型工業化之路,正蓄勢待發,迎來經濟發展的又一輪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