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報 李 莎(加拿大)
翻譯:臧福來 王 默
編者按:
“滄桑運河,千古通州,鐘靈毓秀”
一條大運河蜿蜒流經中原大地,古通州就依偎在大運河河畔。猴年伊始,北京東郊通州區大營村這座古風猶存的農莊迎來了10多位在中國外文局供職的外國專家。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貼春聯、放鞭炮、包餃子寓意著老百姓對平安祥和生活的一種企盼。大年初五,金發碧眼、服裝鮮艷的外國朋友的到來,給這座村莊帶來了新奇與快樂;外國專家和村民們一起逛廟會,到村民的小別墅中做客……仿佛推開了一扇扇充滿情趣的民俗之窗。伴著院落里“噼噼啪啪”不絕于耳的鞭炮聲,吃著熱氣騰騰剛出鍋的餃子,外國朋友在中國體驗了一個原汁原味,團團圓圓、快快樂樂的中國年。
正月初一是中國的春節,到了初五這天,仍會掀起一個不小的高潮,人們稱此日為“破五”。在農村地區,農民牽著耕牛在休耕了一冬的土地上破凍,劃出了祈盼這一年豐收的第一耙。
這天如初一那天一樣,人們習慣吃餃子,而且餃子餡必須是葷的。因為就中國的傳統文化而言,人們是想在剁肉餡的同時,用菜刀“剁碎”威脅家庭幸福的一切不利因素。“破五”與“潑掉污水”的“潑污”是同音異義詞。傳說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末期,越王勾踐經過10年臥薪嘗膽的準備,最終推翻仇敵吳王夫差的那天,正值當年的正月初五,旗幟上“破吳”的漢字,意為“攻破吳國”,民間還認為,財神每年僅在這一天才來到人間,所以人們會一早起來擺放供品,準備歡迎這位財神大人。
猴年“破五”這天,中國外文局的十幾位外國專家及家屬在通州區受到了大營村政府及村民的熱烈歡迎,通州區副區長張樹森和北京對外友協的一些成員也一同前往。我們一行興致勃勃地觀看了當地的廟會表演,當一位雜技演員冒著刺骨的寒風穩健地走完200多米的鋼絲后,大家發出由衷的贊嘆,報以熱烈的掌聲。隨后,大營生態村主任單寶光(音譯)和村委會成員陪同我們來到當地的農家,與他們一起動手包起了餃子。我雖然態度相當認真,也包出了十多個餃子。可在“中國廚師”包的餃子面前,那份笨拙顯得一目了然。很快,熱氣騰騰的餃子出鍋了,在座的人們紛紛舉起酒杯,互相祝福。在享受了精美的餃子宴后,我們個個都已是酒足飯飽,滿面紅光了。這時,村民們又燃放起煙花爆竹,美麗的煙火再一次給我們帶來歡樂和刺激。
返程前最后一項活動是訪問當地的農家小別墅。現在,村里120個家庭都已住上有六居室的兩層新樓房。這著實讓人羨慕!這些樓房是根據“一家即一座花園”的原則建設而成的。房子的價格遠遠低于市里的房價,村里的每座房子只需6萬元人民幣(大約合7000美元)。這其中2/3的開支由當地政府提供,1/3的開支由戶主自己支付。從通州大營村到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門廣場交通十分順暢,驅車只需要半個小時。
這個正在發展中的度假村,種植著一些品種罕見的花果樹木,估計已有4000萬株幼苗。大營村的農作物發展十分迅猛,我們還有機會品嘗了源于中國南力的綠色蔬菜,這里的人們說,大營村還種植了大約一百多種來自日本和美國的蔬菜。這里還有兩家旅館頗具四合院風格,游客可以在此租住并親手農耕,這是一種既利人又利己的新興農業旅游經濟形式。
“破五”農家行,讓我們切實感受到春節帶給中國老百姓的歡樂與祥和,讓我們在回想起中國年時,都會不由自主地露出一絲甜蜜的笑容。
責編 朱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