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29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中國外文局局長蔡名照車有關同志在人民大會堂向第89屆國際世界語大會籌備委員會名譽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許嘉璐副委員長匯報了籌備工作。
蔡名照說,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趙啟正作為世界語大會籌委會主任多次對籌備工作提出要求,指示要把大會當作對外宣傳的契機。外文局多次召開會議研究籌備工作,中國報道社和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把籌備大會作為頭等大事和王作的重申之重。目前大會的籌備工作進展順利。
大會籌委會秘書長、外文局常務副局長郭曉勇從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大會的重視、中央外宣工作會議對大會提出的更高要求、我方組織的十項主要活動等方面作了匯報。
聽取匯報后,許嘉璐指出,在中央外宣工作會議召開后不久舉行第89屆國際世界語大會可謂是生逢其時。有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趙啟正同志親自抓,其他有關部委和北京市的積極參與,外文局的準備工作做得也相當周到,非常細致。他說:“名照同志提出要辦成世界語運動史上的里程碑,我看能達到。北京世界語大會將會是光輝的一頁。”他強調,這次大會將是世界茫圍內的一次統戰會議。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要明確統一戰線的思想,這樣胸懷就寬闊了,色容性也就強了。世界語大會是全方位展示中國的機會,是廣交朋友、深交朋友的機會,是展示中國人精神風貌的機會。而貫穿于這所有的一切之中的是中華文化。最核心的就是中國的“和合文化”。中國人說“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都是這個道理。辦大會是為了結交更多的朋友,謀求和平,讓大家看到中國是在和睦中創造了奇跡,要體現和平、安定。他希望舉辦大會能對推動中國的世界語運動有所幫助,希望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要努力讓更多的人知道世界語,推動幾所大學把世界語作為第二外語。他認為大會召開后,會有更多的年輕人了解世界語,對世界語感興趣。他還就安全問題、旅游安排等作出指示。
(中國報道社 于 濤)
網絡媒體聯手合作開創主流媒體新形式
2004年5月30日,“中國網絡媒體湖南行”在湖南長沙正式啟動。活動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支持、湖南省委宣傳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紅網、亞華乳業承辦。來自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等9家中央重點網站,新浪網、搜孤網、網易等7家大型門戶網站,以及紅網和千龍網、北方網、南方網等15家省市地方重點新聞網站等30多家網絡媒體70余人組成了“中國網絡媒體湖南行”大型采訪團。此外,湖南日報、湖南電視臺、湖南人民廣播電臺等省內10多家傳統媒體和省內網絡媒體也對活動進行了全程跟蹤。
參與活動的媒體,幾乎都不遺余力地對湖南進行了大量報道,在互聯網上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湖南熱”。瀟湘大地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文景觀等各方面的狀況清晰地展示在互聯網上。如長沙的湘江風光帶、岳麓書院、馬王堆漢墓,湘潭的毛澤東故居、滴水洞,常德的詩墻,張家界的山水,另外,諸如湖南的湘萊、湖南人的幽默等也受到多個媒體的關注。此外,以三一重工、亞華乳業、步步高公司、湘鋼等為代表的企業,也都通過眾網絡媒體,得到了最廣泛的推介與傳播,受到世人的關注。
多家網絡媒體展開全方位、多形式、多角度的采訪合作興起于2002年。2002年4月,河南省在全國首開先河,聯合14家全國知名網站組織了歷時5天的“網上看河南”采風活動,主要報道河南社會、經濟等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以及巨大變化。嘗到甜頭的河南省至今已連續舉辦了三屆此類活動。
此后,這種多個網絡媒體聯合報道的形式在全國各地興起。2003年4月556月,中國江蘇、浙江在線、東方網三家地方重點新聞網站舉行了“點擊長三角——江浙滬新聞網站聯合采訪活動”。2003年7月,江蘇省邀請10家知名網絡媒體舉行了“點擊揚子江”的聯合采訪活動,赴南京、無錫、揚州等8個沿江城市采訪。2003年9月,河北省舉行“網上河北行”活動。2004年3月,江蘇省邀請了17家中文網絡媒體舉行了“圖說江蘇”大型攝影采訪活動,對江蘇省小康社會建設情況進行專題圖片報道。2004年4月25日,河南舉辦第三屆“網上看河南”大型采風活動,有32家網絡媒體60多人參加,全面展示了河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力實現中原崛起的新形象。2004年5月,黑龍江邀請17家全國知名網絡媒體舉辦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網上行”。6月浙江省舉辦的“連線浙江”全國知名網絡媒體環杭州灣產業帶采訪。6月18日,福建舉行的“中國網絡媒體福建行”系列活動……數據表明,網絡媒體地位在全國各地都日益受到重視,網絡媒體間的合作日益加強。田
(紅網 舒斌肖雄王重浪)
山西左權縣將舉辦“第二屆中國南北民歌擂臺賽”
2004年7月4日下午,山西左權縣在北京大潮會倌召開了“第二屆中國南北民歌擂臺賽(山西左權·2004)”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副主任劉嘉主持。會上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李松、中共左權縣委書記馬彥平、山西省晉中市市長王雅安等先后對這次賽事情況作了介紹,并回答了記者們的提問。
“第二屆中國南北民歌擂臺賽”將干2004年8月20日至25日在山西左權縣舉行,本屆規模宏大的賽事由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山西省文化廳和山西省晉中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共山西省左權縣委、縣人民政府承辦。
原生態的民間歌曲,是我國各族人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創作的,在民間廣泛流傳的民間音樂形式。它們是中華民族“口頭與非物質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正式啟動“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的今天,通過舉辦以展示、交流各地區各民族的原生態民歌為主旨的“南北民歌擂臺賽”,對于搶救、保護和弘揚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屆比賽采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主管部門推薦、選拔歌手報名,組委會組織專家初評,確定赴左權參加比賽的節目的方式進行。比賽通知下發后,各地文化廳(局)高度重視,積極選拔推薦參賽歌手。迄今為止,已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歌手報名參賽,參賽節目100多個、歌手近200人(30多個民族)。特別得到了晦峽對岸的臺灣省民間音樂界的熱烈回應,臺灣“財團法人原住民音樂文教基金會”將率臺灣阿美族都蘭部落歌隊參加本次活動。
屆時,將在參賽的50多個節目、100多名民間歌手中,評出“歌王獎”、“最佳歌手獎”、“優秀歌手獎”及“最佳音色、最佳風格、最佳表演獎”等獎項。
活動期間,還將舉行開幕式暨左權縣民俗表演和隆重的頒獎文藝演出,還將邀請國內各音樂院校的專家,召開“民歌學術研討會”。此外,主辦單位將根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主管部門的推薦意見,評選出第一批(約10名)在原生態民歌領域貢獻突出的老民間歌手,授予“終身榮譽獎”稱號。
比賽一律用民族語言或方言演唱;不要伴奏;穿戴特色鮮明的民族服飾;推崇非職業的、演唱未經加工的歌手;充分突出原生態民歌的傳統唱法和傳統形式。“第二屆南北歌手擂臺賽”將全面展現我國各地各民族風格迥異、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將重響遠古戀歌之聲,再現承傳于山野草澤之中的民間勞動歌號!
責編:朱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