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布萊爾,成為新一任英國首相,對布朗來說似乎已經不是問題了。問題是,一些人對布朗一旦繼任后能否領導和治理好英國心存疑慮。
海鮮館政變
位于蘇格蘭阿蓋爾郡的\"法恩灣牡蠣吧\"是一處令食客們流連忘返的地方,憑著蟹肉湯、腌魚、25鎊兩盤的海鮮拼盤、蛤蜊配大蒜醬等招牌菜,這里接待過大量的名人:英國議員,蘇格蘭議會的議員,大牌明星,導演等。
2004年5月17日,這里來了兩位重量極的英國政治家:副首相約翰·普雷斯科特和財政大臣戈登·布朗,這兩人是借出席英國工黨前主席約翰·史密斯去世十周年紀念活動之機造訪這里,因為餐館人滿為患,等不到位子,他們不得不拿了外賣鉆到停車場的車子里享用。顯然,他們此行的目的不光是為了大快朵頤,雖然布朗不忘評論一下這里的海鮮:蟹肉湯又濃又稠,里面的蟹肉多得簡直讓食客有罪惡感,因為他們探討的問題事關英國政府的前途——布朗如何\"和平\"地將工黨的領導權從布萊爾手上繼承下來,而普雷斯科特如何利用自己的影響,保證權力移交不會導致工黨分裂。
政治家跑到餐館密謀,在英國不是新鮮事。遠的不說,10年前,布萊爾和布朗就曾在倫敦餐館密謀,史稱“格拉尼它協定”--那是一種意大利冰淇淋的名字--據傳協定內容就是,如果布萊爾出任首相,他日將把首相寶座交給布朗接掌。
一只頭痛病發作的熊
戈登·布朗1951年2月20日生于蘇格蘭格拉斯哥一個普通的牧師家庭,跟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是老鄉。據布朗的傳記作者保羅·勞特利奇記述,布朗很小的時候就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12歲時,布朗就和哥哥約翰說服工黨,允許他們在自己創辦的報紙上刊登當時工黨領袖哈羅德·威爾遜的一篇文章;16歲時,布朗獲得了蘇格蘭著名學府愛丁堡大學的獎學金,成為當時年齡最小的大學生,1982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在愛丁堡大學讀書期間,布朗既做過講師也做過記者,還曾參與學校的管理。1975年,24歲的布朗創立《蘇格蘭紅報》,儼然以英國首相的口氣對蘇格蘭地區的社會和經濟狀況進行分析。
布朗很早就介入成人的世界,公開評論時事,這給了他深切的職業感和強烈的自我覺醒。與之相較,布萊爾20多歲的時候才開始介入政治。面對媒體,布朗就像一個久經沙場的政治老手:他拒絕談瑣碎的事情,也不愿意去區分什么概念。不過,他的大學同學說:“他并非一個非常自信的人,他之所以工作如此努力,一個原因是為了能夠不至于被問倒。”
布朗是典型的專家型的領導人,他大量地閱讀書籍,即便是在蘇格蘭法夫郡選區的家中,在門廊和車道處也堆滿了書店送貨的書箱。他常跟一小撮追隨了他十幾年的下屬進行交流。當他認為有必要時,他會召來政府外的專家進行高級研討會。
一些評論家把布朗跟撒切爾夫人相提并論,有人甚至稱布朗為瑪格麗特·撒切爾第二。撒切爾也是一個很有工作效率但是個人風格頗具爭議的首相。經濟學家理查德·霍爾特在書中這樣描述布朗:“勤奮、聰明、孤立、具有威脅性、具有悲劇性的弱點,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英國政府一位大臣說:“他不會愉快地忍受愚蠢的東西。我認為這可能是他最大的弱點。”據稱,內閣許多成員跟布朗之間都有過不愉快的磕碰。布朗從來都不掩飾他對那些他認為不勝任的同僚的輕蔑。這些人不在場時,布朗只稱其姓叫“××先生”,而不會親熱地叫他們的名字。
然而,隨著布朗取代布萊爾任首相的呼聲漸高,這些內閣內部的不友好聲音開始弱化。許多工黨議員盡管并不是他的同盟,也尊重他的這種生硬的作風。有位議員稱:“你很難跟布萊爾吵起來。但是如果你在財政問題上跟布朗相碰撞,他就像一只頭痛病發作的熊。不過,從某種程度來說,這讓人更容易喜歡他。他不會為了贏得你的心而裝出一副好形象。”
布朗善于打擦邊球以避免尷尬的政治境遇,比如,他在下議院對反恐立法、改革上議院和轟炸阿富汗問題上投棄權票。
最成功的財政大臣
曾擔任過英國財政大臣的羅伊·詹金斯在他的一本書中寫道,自格萊斯頓以來擔任英國財政大臣的37人中,有8人最終圓了首相夢。前財政大臣羅伊·哈特斯利認為,布朗可能是英國歷史上最成功的財政大臣,因此他比絕大多數歷任財政大臣都更有望繼任首相。今年6月,布朗已經成為近100年來在位時間最長的英國財政大臣。
而正是在財政問題上,布朗和布萊爾有嚴重的分歧。布萊爾認為,加入歐元能給英國經濟帶來好處。布朗則一直堅持,加入歐元意味著英國將永久放棄主宰自己國家經濟命運的控制權。1997年上臺伊始,布萊爾便把英國加入歐元區列入工作日程,而在2003年6月,布朗執掌的財政部再次將歐元拒之門外。
從大學時代就跟布朗交好的一位密友稱:“他熱愛美國。那是一個安全的天堂。他可以走在大街上而不必擔心被認出。他對美國有著浪漫的想法。”美國是布朗的度假勝地,他像追星族一樣經常引用美國歷史學家和政治家的理論,并經常邀請一些美國專家訪問財政部。
不過,布朗所熱愛的并不是喬治·布什的美國,而是自由派的綠洲——東北部的馬薩諸塞州。布朗的堅定支持者、《新政治家》雜志主編彼得·維爾貝透露,布朗跟克里的關系非常親密,布朗跟民主黨的接觸比布萊爾跟民主黨的接觸要多得多。克林頓政府時期的勞工部長、至今仍在民主黨內部具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羅伯特·賴希說:“戈登·布朗特別受尊敬。我曾為比爾·克林頓工作過,可以說,戈登·布朗正是克林頓類型的人。克里政府會對他的治國之方產生濃厚興趣。”實際上,布朗的許多經濟顧問都在美國大學學習過。自從他當上財政大臣后,短期旅行“到美國取經”就成為財政部官員的常課。
他會成為首相嗎?
伊拉克戰爭造成的嚴峻挑戰已經讓工黨無法繼續容忍布萊爾了。圍繞伊拉克戰爭等問題,英國工黨內部發生嚴重分裂,布萊爾和工黨的民意支持率目前均已下滑到1987年以來的最低點,比保守黨落后了整整4個百分點,布萊爾的權威受到來自黨內外的嚴峻挑戰。
英國《觀察家報》毫不客氣地指出,如果伊拉克的局勢繼續惡化下去的話,布萊爾就算不愿意主動辭職下臺,工黨也會把他趕下臺的。副首相普雷斯科特的表現顯然是向布萊爾發出一個明顯的信號,那就是布萊爾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工黨議員格倫斯表示:“布萊爾現在看起來已經精疲力盡了,十年的黨領袖和國家元首是讓他受夠了。”工黨議員彼得直言不諱地說:“首相現在可謂是四面楚歌,我真懷疑他能不能完成第三個任期。”
布朗會成為首相嗎?
這似乎已經不是問題了。
布萊爾雖然在近期駁斥了他即將辭職的傳聞,可也第一次明確肯定了布朗的繼承人的地位。問題是,一些人對布朗一旦繼任后能否領導和治理好英國心存疑慮。
一位保守黨人士曾將布朗與前保守黨首相安東尼·艾登進行了比較。艾登在邱吉爾下臺前的15年里一直被視為合適的首相繼承人,但入主唐寧街10號不久,被譽為外交奇才的艾登就因將英國拖入蘇伊士運河危機而被迫下臺。布萊爾的一些支持者則毫不客氣地說,布朗經常采取回避公眾的辦法來避免出現政治上的尷尬。
曾在布萊爾和布朗兩人手下工作過的工黨議員格雷厄姆·艾倫則說,如果布朗繼任后仍躲在幕后并搞自己的“小圈子”,那將是一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