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政治家們正淋漓盡致地炒作諾曼底登陸時,那些60年前真正托起諾曼底輝煌的人卻正在被人們所淡忘。當年促成諾曼底德軍全線崩潰的美國巴頓將軍就是其中之一。
世界迎來了偉大的諾曼底登陸60周年,但政治家們有一種嗜好,總是把任何東西想方設法地變作政治舞臺上的道具,成為他們自己“節目”中的一部分。時辰未到,歐洲就已經開始忙碌起來,法國希拉克總統的亮相不愧為大手筆,向德國總理施羅德和俄國總統普京發出邀請,以證明歐洲將永遠化干戈為玉帛。德、俄兩國領導人則欣然接受法國的邀請,向信奉“單邊主義”一路蠻干的美國暗示:一個抱成團的歐洲即將誕生。美國總統也不甘落后,在科羅拉多州美國空軍學院發表演說,頗有創意地把反恐戰爭同第二次世界大戰攪拌在一起,盡管英國輿論指出伊拉克戰爭同諾曼底精神風馬牛不相及,布什純粹是在掛羊頭賣狗肉。
當政治家們正淋漓盡致地炒作諾曼底登陸時,那些60年前真正托起諾曼底輝煌的人卻正在被人們所淡忘。當年促成諾曼底德軍全線崩潰的美國巴頓將軍就是其中之一。
在諾曼底會戰前,巴頓尚未出場就已把德國統帥部弄得暈頭轉向。憑以往在北非和西西里作戰經驗,德國人堅信巴頓的進攻方向代表著盟軍的主攻方向。艾森豪威爾深知德國人這種思路,便乘機做手腳,但讓風風火火的巴頓偃旗息鼓冷藏幾個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巧這時發生了巴頓視察醫院打士兵耳光的事件。人權至上的美國輿論界開始沸騰,艾森豪威爾略施小計,一面應付輿論,一面趁他落難讓其“懸”在空中,無形中讓巴頓扮演了“欺騙角色”。后來忐忑不安數月之久的巴頓重新回到戰場時,得知真相后破口大罵:“艾克!這個狗娘養的!”其實,巴頓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負責諾曼底防御的德國“沙漠之狐”隆美爾元帥一直堅信,盟軍在加來還有第二次大規模登陸,一個主要依據是巴頓軍團尚未參戰。當諾曼底會戰進入高潮時,實力雄厚的德軍預備隊第116坦克師一直在魯昂附近無所事事。當巴頓第3集團軍已出現在諾曼底時,德國人竟懷疑盟軍在耍花招,以便掩護巴頓在加來登陸。
巴頓一上場就出手不凡,從6月初到8月初,盟軍被德軍釘死在諾曼底狹小地區達兩個月之久,戰局陷入僵持。巴頓接受任務后,一改呆板的戰術教條,采取一種新的步坦結合戰術,在遇敵抵抗情況分散使用坦克部隊,為步兵鋪平前進路途。即敵人稍作抵抗,坦克和裝甲車就趕緊繞到側翼進行攻擊。這種游動變幻的不斷進攻使對手顧此失彼,陣腳大亂,在48小時內就突破阿弗朗什,打破了諾曼底的僵局,創造了橫掃法國南部的奇功。
對于許多刻板守舊、循規蹈矩的盟軍將領來說,巴頓是個浪漫主義者。他常常從古代戰爭史和偉大的歷史名將身上尋找靈感。他喜歡冒險、奇襲,運用大膽迂回的戰法。他在發起那場精彩絕倫的追擊前對部下的一段講話足以表明他的作戰個性:“我還要你們記住另一點,不要他媽的為我們的側翼操心擔憂。我們必須警戒我們的側翼,但不能舍此而無所作為。不知哪個該死的笨蛋有一次說起要保障側翼,從此以后,世界上所有那些狗娘養的都拼命要告誡他們的側翼。我們第3集團軍決不做這種事情。讓敵人去擔心他們的側翼吧。我們不擔心。另外,我也不想有人向我報告說‘我正固守陣地’。我們什么也不去固守!讓德國佬去干那種事。我們要不斷地前進,除了揪住敵人以外對守住任何東西沒有興趣。我們就是要抓住敵人不放,把他們打得魂不附體。我們的基本作戰計劃是前進,不管我們得從敵人頭上、腳下還是從敵群中穿過去,就是要一往無前。我們有一條座右銘:‘我們要永葆大無畏的精神。’”
巴頓具有天然的攻擊精神,就連德國將領們也對巴頓敬佩嘆服。曾任德軍西線集團軍群司令而同巴頓數次交手的赫爾曼·巴爾克將軍坦率地說道:“巴頓將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杰出的天才。我至今認為我曾與他對抗是一種莫大的榮幸和難忘的經歷。”
今天,在諾曼底聚首的各國領袖們競相發表高論時,在他們做出各種表演姿態的時候,還記得起當年托起諾曼底太陽的巴頓和他所向披靡的軍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