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的兩部電影是《阿甘正傳》和《肖申克的救贖》,非常好。
前者:讓一個智商數只有75的青年只身穿過美國現代史,去表現誠實、老實、樸實、踏實、結實,最后有了愛情的果實。阿甘由湯姆·漢克斯(Tom Hanks)扮演,湯姆由此獲得奧斯卡金像獎。
后者:讓一個智商數高達175(類似)的青年只身穿過美國現代史,去表現更多的東西。主演是蒂姆·羅賓斯(Tim Robbins),他還演過《神秘河》里面的男2號。
我喜歡的理由還有很多,上面是幽默地說說,下面正經談人性的光輝。
1.人性的光輝作為影視文化的母題,是沒有人性的黑暗更吸引人的。孟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性本惡,其實荀子是想說人性無善無惡的,所謂無善無惡,就是人都是受欲望驅使,行為訴求相同,行為方式不一致。去區分善惡的意義在哪里啊,成王敗寇強者著史,建立中途規則是考慮雙贏不了,求至理想而不得退而求其次,讓黑暗者變恣睢,惡;讓光輝者變平靜,善。
2.黑暗這個母題是遵循生財有道的商業文化方向的,是娛樂單位替我們選的,不是我們自己選的。誰喜歡講暴力和情色形成了美學,那是因為他屬于既得利益集團,他自己愛看。暴力和情色只會在物質滿足后,才會制造精神不足,基本生活都沒有,就不會真的把人性黑暗當審美,自己身在黑暗中,還要看黑書黑電影,多新鮮呀。
3.生來弱智招人歧視,后半生倒霉陷在監獄里,這都是比生來聰明招人嫉妒,后半生中彩懶在王宮里更吸引人的主題,但這是黑主題。我們歌頌人性的光輝,就是歌頌萬一:一萬個人里面,希望有一個人去想——這是不是我想要的,傻瓜是不是也要有傻瓜的作為,忙著活是不是勝過忙著死,有這種英雄想法的初顯,才可能有英雄的身世、出手、德望、駕崩。
以人性光輝作母題的西片,與國內的主旋律影片相很類似,都是順從當地的主流媒體。文藝青年小馮講過,國外用自由來形容資本主義,國內用平等來形容社會主義,剩下一種博愛的情結,就是宗教。我們看到史泰龍一個人奮不顧身地打越戰,還在電話里對美國防部說干你娘,你們不要以為這說明國外多好啊,連政府行為都可以隨便講講,這其實非常符合中產階級的道德觀,言語做刁民狀,其實內心一片虛無。我們說社會主義好,就是說我們這里還有一個真心論理的傳統,鬼佬那邊還以為自己有人權呢,我山之石,都可以攻他玉。
講完人性的光輝就去淘碟。作為一個憤青,我從不主張看《泰坦尼克號》、《黑客帝國》、《珍珠港》、《哈利·波特》、《指環王》。但作為一個白領,我還是欣賞大把炒作好的東西。把一個片子搞清楚,到底哪里像影評娛記說得那么好,這是對媒體工作的一種尊敬。人家已經告訴你,我這里面大牌云集電腦特技,你還要講故事情節人物個性,你哪那么多話呀你,做人最忌強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