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大師巴菲特都折服的華爾街金童吉姆·羅杰斯,十多年前騎著摩托車暢游六大洲后,在1999年元旦,又開著奔馳敞篷車,跟未婚妻佩姬·派克,從冰島出發游歷了116個國家。
羅杰斯每到一個新地方,一定會先驅車前往人煙罕至的邊界,因為他認為:“穿過邊界總會教我許多了解這個國家的秘訣。接著,前往該地的首府或首都,看他們的公共建設與各個方面,如此一來,就可以決定是否要投資了。”
1968年,26歲的他,懷揣600美元,勇闖華爾街;12年后,他賺到的錢足以一圓探險世界的夢想,于是毅然離開人人羨慕的華爾街生活,開始規劃環游全世界的夢想,目睹每個投資市場,從旅行中獲得第一線的投資信息。
羅杰斯認為:“要從全球獲利,最好的方法是一步一個腳印地看世界。”2002年,羅杰斯結束3年的環球之旅后,寫下了《資本家的冒險》一書,本刊摘選他經歷新加坡、印度、日本和韓國四國的投資啟示,告訴讀者他如何觀察這些國家市場的機會與前途。
新加坡創經濟奇跡
“未來十年內,亞洲將出現兩個偉大的城市,上海將成為亞洲第一大城市,緊追其后的是新加坡。”在西太平洋島鏈里,新加坡扮演重要的戰略地位,它掌控了馬六甲海峽。20世紀60年代,新加坡還是蚊蚋叢生的落后地區,經過40年的物換星移,它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
現在的新加坡,國際金融、銀行、通訊、高科技制造和蓬勃的旅游業注入活水,人民擁有極高的生活水準,這大概是過去40年來,已開發國家最成功的故事。然而這番成就得歸功于建國之父李光耀絕對、威權統治的結果。
大家對新加坡威權的故事一定耳熟能詳。例如:你必須剪一定的發型,不能在人行道上吐痰,政府嚴禁大家吃口香糖和吸煙,你可能因犯了小小的過錯,如在墻上涂鴉,而遭到鞭刑。
新加坡能夠成功,不是因為政府邪惡,而是政府有紀律又精明,李光耀雖然已經退休,但在政壇中仍有強大的影響力,他知道要發展出健全的經濟,必須要有很高的經濟和投資,因此他強制推行“退休基金計劃”,造就了40%的高儲蓄率。新加坡政府規定,每位公民為了自己的將來,必須投資和儲蓄大量的金錢,新加坡的儲蓄和投資比率是全世界最高的。
新加坡對教育投下巨額資金,國民的教育程度甚至是世界上最高的。所有父母都期待孩子能進公職體系,李光耀用高薪吸引最優秀的人才替國家工作,高薪也可以使官員拒絕收賄。在新加坡每一位閣員部長年薪都超過60萬美元。
新加坡人口只有400萬,外匯存底卻高居世界第三,僅次于日本和中國,但日本有1.25億人口,中國有13億人口。然而,因管制和保護主義,金融業已出現衰微跡象。
羅杰斯在新加坡從事金融交易,存了一張支票,希望幾天后開始交易,卻發現支票要5個星期后才能交換成功,支票交換牛步化,羅杰斯發現新加坡雖然很富有,金融業又受到保護,但在缺乏競爭下開始自滿,新加坡唯有創新才能帶來下一波的契機。
印度經濟如同公路處處塞車
1991年,印度政府發現國家瀕臨破產,持有的外匯存底不夠應付三周的需求,因此開始解除管制,開放經濟。
羅杰斯認為,雖他看到印度經濟自由化的跡象,政府也了解印度需要外國資本和技術,但反殖民、反資本主義的精神仍占上風,麻煩的是印度還匯聚官僚制度、沙文主義和保護主義。一份外國投資計劃申請的研究顯示,企業家在印度要花大量的人力和冗長的時間,才能拿到所需的許可證。
在印度,移動電話無法一體通用,羅杰斯和佩姬每到一個城市,都要買不同的電話卡。在中國,一部移動電話到全國各地都可使用。印度似乎特別討厭和嫉妒中國人,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印度比中國富有,然而,過去20多年,中國的成長遠遠超過印度,而且中國,如高速公路、電話、移動電話的便利遠勝于印度。
羅杰斯抱怨在印度境內從孟買開車到加爾各答,兩個城市不到2000英里,盡管每天開車,平均時速30英里都不到,幾乎耗去兩個星期的時間,因為印度的道路雖然鋪了柏油,卻只有兩車道,卡車、駱駝、牛、驢子全都擠在公路上,卡車司機要橫貫印度,平均時速只有12英里,中國的卡車司機可以用4倍的速度,恣意地奔向全國各地,這樣的印度如何與中國競爭?
印度的經濟規模雖然龐大,受到保護的國內市場有10億顧客,但世界上卻看不到多少印度的產品,因為印度沒有發展出集中的資本和技術,也沒有發展出國際競爭所需的品質。
日本默默承受養不起的未來
擁有高生活水平的日本,是很富有的國家,但這個經濟巨人卻陷在長期困難中。日本目前有很多嚴重的問題,人口問題就是其中之一,日本的出生率堪稱世界最低,人口老化與年輕就業人口遞減正逐漸威脅日本的經濟,如果按這趨勢不變,在本世紀結束前,日本人口將會減少一半。
除了人口問題外,日本還有龐大的內債,是內債最高的國家之一,而且債務還在持續增加中,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清償內債的人口數目卻持續萎縮。
羅杰斯和佩姬行經日本廣大的稻田,發現這些通往鄉村的公路狀況絕佳,但大多數是沒有實際用途的道路,這代表政客回饋地區的分贓式工程一點經濟目的都沒有。日本人把40%的國家預算花在公共工程上,美國只花9%。日本房價高得離譜,原因之一是地價太高,地價太高的主因是米價很貴,農民決不會在能夠生產這么貴重作物的土地上蓋公寓。
荒唐的保護主義繼續侵蝕日本的經濟地位。日本為了讓兩座煤礦不致關門,強迫電力公司,用世界價格的3倍,購買國產煤,再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為了保護很有政治影響力的煤礦工人,1.25億的日本國民和整個經濟都要承受比較高的能源成本。
羅杰斯在一家日本料理店用餐,要服務生拿米飯,女服務生回答菜單上沒有,于是他叫了12個壽司和一個碗,將壽司上的鮪魚拿掉,把飯放進碗里,同女服務生解釋,“看吧,你們的確有米飯。”他深刻地感覺這個以企業經營效能聞名的國家,正被僵化和過度的管制扼殺,連日本賴以成為大國的創造和創新精神都在消失。
日本有這么多的問題,羅杰斯卻仍舊看好日本股市,因為日本股價很便宜,超過75%的股價低于14年前,這并不代表不會再跌,而是未來的幾年內,市場將出現見底的跡象。
日本央行表明要印鈔票,股市是錢流通的好地方,因此,他認為短期日元會對美元升值,有些股票會有好的表現,匯率也會跟著股價上漲。但,未來10年或20年,日本股市不是好的投資地方,日本現在正逆風前進,卻還沒有搭上順風車。
韓國仰賴封閉經濟體的風險過高
“如果想要居住和經營事業,忘了韓國吧;想要投資,也忘了韓國吧。”這是羅杰斯對韓國的觀感,他認為,韓國雖然富有且現代化,但據他分析,過去半個世界里,韓國能締造這種成就,得歸功于美軍,美軍在韓國投下千百億美元,支持嚴苛的獨裁體制,也助長韓國封閉本國經濟和社會。
羅杰斯一踏入韓國境內,就發現看不到索尼牌電視機、雪佛蘭車,甚至看不到豐田汽車,路上跑的都是韓國貨,包括偶像劇都一律是韓國拍攝的,完全不準進口日本電影或音樂。
“我還看了不少小公司,它們大概有50%訂單來自LG或是三星,大家都是共同的奶媽。但是這讓我想到一個問題,就跟諾基亞一樣。諾基亞產值占芬蘭國內GDP逾20%,占科技類股70%,萬一有什么閃失,整個國家的經濟就會出現很大危機。有時候公司、政府和國家經濟利益相抵觸時,例如說公司決定將部門委外,但是這樣一來會提高失業率,這時候到底是聽政府的,還是按企業的需求作決策?”
在不平等競爭下,韓國不斷把電視機賣到美國,把汽車賣到歐洲,他們開始變得很自滿,拼命借貸,羅杰斯看到韓國企業自認不能倒閉,企業越搞越大,借貸越來越多,債務越來越沉重。雖然,韓國沒有嚴重的國際收支的慘劇,但他卻看到這個國家的隱憂,也讓羅杰斯不太敢投資這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