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收養了妹妹的孩子,但又由于種種原因要解除收養關系,但妹妹不肯接收,于是,姐妹之間為此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訴訟……
養女17年后患上精神病
1972年,時年31歲的廣西柳州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職工鄒天斌與妻子柳春香已結婚5年多了。婚后多年不育,讓這對夫婦深感痛苦。
柳春香有個妹妹叫柳莉娟,1972年12月1日,柳莉娟生下一個女兒。在母親的參與下,1973年1月,柳莉娟抱著不滿兩個月的女兒從家鄉湖北省云夢縣來到廣西柳州,將心愛的女兒交給姐姐柳春香撫養。鄒天斌與柳春香喜出望外,他們發誓,一定要讓孩子受最好的教育,享受人世間最溫暖的親情。
鄒天斌夫婦給養女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鄒靈,為了更好地照顧鄒靈,他們專門請了個保姆。夫妻倆對待鄒靈像親生女兒一樣。
1974年,鄒靈快2歲的時候,多年不孕的柳春香竟懷孕了,她生下一個女兒,1976年,柳春香的第二個女兒又降生了。從此,這個家庭成了熱熱鬧鬧的五口之家。
鄒天斌夫婦一開始就沒有對外隱瞞鄒靈的身份,所以鄒靈剛懂事的時候,就聽鄰居說過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但她認為那是他們在逗自己玩。直到13歲的時候,鄒靈又一次聽大人們說起此事并說得有板有眼,才意識到自己真有可能不是母親所生。回想著平日里父母對兩個妹妹的偏愛,鄒靈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飛也似地跑回家,向母親詢問自己的身世。當得知自己真的不是母親所生的時候,鄒靈的眼圈一下子紅了起來,淚珠順著臉頰滾落下來。當晚,鄒靈一個人跑到街上,想著自己和兩個妹妹待遇上的種種不同:自己做錯了事,父母總是嚴厲地批評,而對兩個妹妹卻不是這樣,而且,父母平時還總讓自己謙讓著兩個妹妹,這都是因為自己不是父母的親生孩子……想著想著,鄒靈哭成了淚人。
從養母口中證實了自己的身世后,鄒靈心中便打上了結,臉上也失去了往日的歡笑。那段時間,鄒靈總覺得有人在自己背后指指點點,讓她的脊背發涼,受這種情緒的影響,她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1988年,16歲的鄒靈考上了柳州市第一職業高中旅游中專班。然而,進校后,她仍放不下那塊心病,她時常問自己:親生母親為何生下我又不要我?在讀了一個學期后,鄒靈向鄒天斌提出要回到親生父母身邊讀書。面對鄒靈堅決的態度,鄒天斌夫婦只好為她辦理了休學手續,將她帶到柳莉娟的身邊。看到女兒休學返家,柳莉娟將鄒靈一頓訓斥后,將她送上了返回柳州的列車。
從云夢回來后,鄒靈的逆反心理越來越強烈,她開始對抗鄒天斌夫婦倆的管教,一次次地離家出走,因此,彼此的關系越來越僵。一次,鄒靈在受到鄒天斌夫婦的嚴厲指責后,竟趁他們不在家時,翻出柳春香的5件衣服,用剪刀將衣服剪得稀巴爛,以此來發泄心中的怨恨。
由于鄒靈越來越不聽話,有時還將鄒天斌夫婦的管教視為刁難,于是,鄒天斌夫婦決定和鄒靈的親生父母攜手來教育她。1989年10月,鄒天斌夫婦將鄒靈帶回老家,開了一個家庭會,經過協商,決定由鄒天斌夫婦拿出學費,外加每年1500元的生活費,將鄒靈轉學到老家云夢職業高中讀書。在辦完一切手續后,鄒天斌才放心地離開。
雖然回到了親生父母的身旁,但生活卻并不像鄒靈想象的那樣,17年的分離讓這對母女找不到親情的感覺,她們經常會為一些小事而發生分歧。在一次爭吵時,柳莉娟感覺鄒靈太無教養而且“無可救藥”,她認為這都是姐姐和姐夫沒有教育好的緣故,就打電話給鄒天斌,讓他把鄒靈接回柳州。鄒靈又回到了柳州,但此時的她已無心讀書,她常常自言自語地問:“為什么生我不養我?”鄒靈不愿繼續讀書,鄒天斌夫婦只好托人給她找了份工作,而鄒靈卻不領情,不辭而別南下廣州打工。
1990年春節,鄒靈從廣州回柳州過年,她將自己關在屋子里,不停地想著親生父母將自己“趕”回柳州的情形,她恨父母生下自己而不養育、怨養父母接納了自己又不愛自己,她總認為,正是他們才讓自己成為別人指指點點的對象,這種想法讓她在心底郁積了一股沖天的怨氣。在一次與鄒天斌夫婦爭吵后,她心中的怨氣像火山一樣爆發了出來。她趁他們上班后,用斧頭劈開家中的衣柜,拿走1180元現金和戶口本,再次離家出走。下班后的鄒天斌夫婦看到家中一片狼藉,對鄒靈徹底失望了,但他們還是花了好長時間,在柳州火車站將欲搭火車南下的鄒靈勸了回來。
鄒靈的叛逆和一次次離家出走,讓鄒天斌夫婦傷心的同時也甚感無奈,他們只好又一次將鄒靈帶回柳莉娟的身邊,并提出解除收養關系。然而,柳莉娟卻已無法接納眼前的鄒靈,因為她已不是17年前襁褓中的那個小寶貝。柳莉娟以姐姐、姐夫沒有將鄒靈教育好為由,拒絕解除收養關系。
解除收養,雙方13年六進法庭
鄒靈不聽話、自己的親妹妹又不理解,鄒天斌夫婦萌發了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的想法。1990年5月26日,鄒天斌夫婦帶著鄒靈從廣西柳州再次來到云夢縣,一紙訴狀將鄒靈的親生父母告上法庭,請求法院判決解除與鄒靈的收養關系。7月24日,在云夢法院主持調解下,雙方達成協議,暫不解除收養關系,若鄒靈參加工作后仍不思進取,又不接受鄒天斌夫婦教育,造成關系惡化,鄒天斌夫婦可直接在當地法院起訴解除收養關系。
回到柳州后,鄒天斌夫婦將鄒靈安排在柳州牙膏廠做臨時工。在經歷了這諸多波折之后,鄒靈的內心已經變得很沉重,尤其是養父母與親生父母為了自己而對簿公堂的事,更加重了鄒靈的心理壓力,讓她在同事面前抬不起頭,她嘴里經常念叨:“生我為何不要我?”
在又一次與鄒天斌夫婦爭吵之后,絕望的鄒靈在廠里服下鉀肥自殺,后經搶救,她從死亡的邊緣掙扎了過來。1990年9月1日,未婚先孕的鄒靈被男友拋棄,在接連的打擊中,鄒靈的精神支柱徹底倒塌,她開始胡言亂語。經醫院診斷,鄒靈患上了精神分裂癥,在1991年至2000年之間,她先后六次入院治療。鄒天斌夫婦既要承擔鄒靈的治療費用,又要供兩個女兒上學,在經濟上已是捉襟見肘。
2000年5月,鄒天斌夫婦將鄒靈送到湖北省云夢縣精神病醫院治療,并于同年10月向柳州市城中區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請求法院判決解除與鄒靈的收養關系,同時將鄒靈的親生父母以第三人告上法庭。柳州市城中區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第三人于1972年12月1日生育一女,在不滿兩個月時將女兒送給原告撫養,原告將其戶口遷至柳州,取名鄒靈,自此收養關系依法成立,受法律保護。原告在被告患精神病治療期間要求解除與被告的收養關系,因第三人不同意原告的要求,為保護被告的合法權益,原告在被告患病期間不宜提出解除收養關系。遂于2000年11月10日作出判決,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鄒天斌夫婦不服一審判決,向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2001年3月15日,二審法院裁定維持了原審判決。
2002年10月份,鄒天斌夫婦再次以原告的身份向柳州市城中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次其直接狀告鄒靈的親生父母,要求變更監護權。訴訟期間,鄒靈的親生父母在提交答辯狀時對管轄權提出異議,認為該案不屬于原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而應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請求將該案移送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審理。2002年11月26日,柳州市城中區人民法院裁定駁回了鄒靈親生父母提出的管轄權異議。鄒靈的親生父母不服駁回裁定,向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2003年3月7日,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本案是收養權糾紛,而不是監護權糾紛,原審法院以監護權立案違反法律規定。遂裁定撤銷了柳州市城中區人民法院的一審裁定書。
在柳州喪失起訴權后,鄒天斌夫婦仍沒有灰心,他們于2003年10月再次來到云夢,向云夢縣法院提起訴訟,將鄒靈、鄒靈的親生父母同時列為被告,再次起訴解除收養關系。云夢縣法院審理后認為,鄒靈現一直在云夢縣人民醫院精神科治療,其病情未痊愈,屬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直接參與訴訟,必須由其法定監護人代為訴訟,而目前,其法定監護人是原告,因該案屬解除收養關系的特殊案件,不適用指定監護人,因此原告不能既作為原告同時又作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鄒靈的監護人參加訴訟,且該案經柳州市兩級人民法院審理已作過判決,現原告也無新情況,法院遂于2004年3月10日,裁定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養父母與親生父母各道苦衷
13年來,鄒天斌夫婦為解除與養女的收養關系進行了六場訴訟,如今以敗訴告終。而鄒天斌夫婦表示,雖然此次敗訴,但他們還將依法定程序進行上訴。
鄒天斌夫婦說,1989年鄒靈在柳州市第一職業高中旅游中專班學習期間無故中途退學,多次離家出走,思念出生地云夢,想回到親生父母身邊。其無故棄學說明她不接受鄒天斌夫婦的教育,辜負了鄒天斌夫婦對她的期望,多次離家出走說明其不愿與鄒天斌夫婦共同生活。當時鄒靈還是一個17歲的少女,離家出走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事物的侵害,而鄒天斌夫婦卻無法行使監護,致使鄒靈承受了精神上的巨大痛苦。鄒靈“思念出生地云夢,想回到親生父母身邊”,這是血濃于水的親情,符合常理,但鄒天斌夫婦站在自己的角度卻認為那是鄒靈“忘恩負義”的表現。鄒天斌夫婦還認為,正是由于鄒靈一直有著追求血緣親情的想法,才長期對他們敵視冷漠,而且鄒靈還常以“不要你們管,我又不是你們生的”等言語對鄒天斌夫婦進行頂撞,這讓他們很傷心。
鄒天斌夫婦說,他們之所以請求與鄒靈解除收養關系,只是從法律上恢復鄒靈與她親生父母的關系,這有利于鄒靈得到長期有效的監護,有利于穩定鄒靈的生活保障。親生父母的親情關愛,有利于鄒靈的精神康復,這無論是從為人父母的責任,還是從道德、傳統,都是親生父母應該做的。
然而,鄒靈的親生父母丁新祥和柳莉娟卻另有說法。“我們送養鄒靈時,她是個健康、可愛的孩子,但現在卻變成一個精神病患者。從鄒靈寫給我們的信來看,鄒天斌夫婦當初收養鄒靈一是因為當時沒有生育、二是為了分到單位的房子,后來鄒天斌夫婦分到房子并生育了自己的兩個女兒后,就開始覺得鄒靈是個累贅,于是就想方設法拋棄她,故意透露其身世,使她受人歧視,這是誘發這一悲劇的起因。一個幼小的孩子,精神承受能力脆弱,鄒天斌夫婦毫不隱瞞地泄露其身份,是對鄒靈實施的一種精神摧殘,也是導致鄒靈精神崩潰的癥結所在。鄒天斌夫婦將鄒靈的出走斷定為‘思念云夢、想回到親生父母身邊’,是主觀臆斷和有意曲解,實際上鄒靈的出走是對鄒天斌夫婦對其虐待、遺棄、強力要挾其回親生父母身邊的一種反抗。在這種失利的環境下,鄒靈的病態與鄒天斌夫婦的遺棄心態愈演愈烈,最終導致鄒靈精神失常。而化解這一矛盾最積極的辦法就是,鄒天斌夫婦必須摒棄將鄒靈視為累贅的心理狀態,改變遺棄和虐待行為,恪守法定義務,對養女精神上給予安慰、生活上給予關心,這才是有利于鄒靈康復的最佳方法。如果違背心愿強制其回到云夢,將會給鄒靈的病情產生更加惡化的后果。”
丁新祥和柳莉娟還認為,鄒靈到了今天這種地步,都是鄒天斌夫婦一手造成的,這與他們多年虐待和遺棄行為有著必然的聯系,因此,他們應該對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后果。(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編后:
《圣經》上記載,上帝曾判決一個案子,兩個女人為爭一個孩子打得不可開交,上帝讓兩個女人各拉住孩子的一個胳膊用力拽,結果,一個女人松開了雙手,無疑,是母愛的柔情讓上帝識別出了誰是真正的母親。然而,在鄒靈的故事里,兩個母親卻都在全力撕拽著女兒的精神臂膀,沒有一個肯松手。無論生母,還是養母,都扮演著“正義”的角色。但是,假如兩個母親能多一點愛心,鄒靈也不至落得精神失常。一個社會的文明與進步,正是在人類的不斷自我完善中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