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草案)》(以下簡稱《電子簽名法》)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討論并原則通過,進一步修改后,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4月28日,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數據庫平臺擴容工程于北京全面啟動。國內各大網絡企業不斷出現融資井噴。電子商務再次成為新一波網絡熱潮中頻頻出現的關鍵詞。
電子商務一路走來都伴隨著人們的困惑。這種在虛擬網絡平臺上進行交易,如果不能保證誠信,我們還怎么做生意?一面是熱火朝天的網上交易,一面是接踵而至的網上購物欺詐行為投訴,繼續聽之任之,電子商務之路只會越走越窄。
電子商務尋求發展的瓶頸正是網絡誠信。當前網絡誠信缺失有國家信用體系不完善,信用規則不成熟的原因,相關法制不健全也是重要因素。因此要突破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網絡誠信體系亟待用法律來規范。《電子簽名法》在人們的深切盼望中終于進入了實質性階段,即將出臺應用于實際生活中。這一法案的出臺將在一定程度上對電子商務起到規范保障作用。
南京智通電腦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智通)副總經理高潮向記者表示,“電子簽名是網絡信用體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實長久以來,《合同法》中就沒有否認過電子簽名的合法性,但目前國內市場的使用效果并不好。”
這其中有人們對電子簽名認識不足,無法熟練運用的原因,而技術成熟度不高,管理及市場化運作不健全才是問題真正所在。時下問題爭論的焦點集中在認證機構(簡稱CA中心)。這個信任的發源地自身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因為電子認證在我國也仍處于起步階段,電子認證機構本身不甚完善,而國家主管部門一直沒有出臺一個指導國內CA建設的總體規范和管理指南,往往導致那些并不權威的機構來充當權威者的角色。
國際上對CA機構的管理上各不相同。美國強調市場選擇。歐洲則要求中介機構對認證機構進行評測、審計,并對其安全性、可信性給出意見。新加坡的做法又不一樣,他要求認證機構必須由政府批準。而高潮認為目前中國的CA機構不能由商業機構充當,因為一旦存在商業利益的沖突,就很難保證權威性了,最為可行的應該是由公安部門、保密部門牽頭組織。
反觀國內的電子簽名市場,廠商很多,但獲得普遍認同的成熟產品卻鮮見。不可否認國外很多發達國家在這個領域是先行者,他們憑借多年的摸索建立了電子簽名的標準體系。我們作為后來者采用這套國際化體系合情合理,但同時我們必須在這一體系下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這才是一個產品的關鍵。南京智通正是在電子簽名中捆綁新一代的生物鑒別方法,極大的增加了應用的安全性和靈活性,從而奠定了其在國際生物鑒別領域的領先優勢。
電子簽名是構建一個完整信用體系的關鍵部分,對于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在我國網絡信用與數據電文法律效力保障缺乏的情況下,《電子簽名法》的適時出臺,賦予網上數據電文以法律效力保障,將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網絡信用危機。但法律不是萬能的,或者說僅有一個這樣的法律是遠遠不夠的,他只能提供一個基本的保障,不能解決信用體系中的全部問題。要推進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最主要的是建立一個誠信的環境,這需要電子商務網站及電子商務交易雙方長期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