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收獲時節,鹽城市城區青墩鎮方向村村民唐新林,手拿剛賣完棉花得手的一沓百元鈔票,興奮地向鄰里講述當“田保姆”的好處。年初,唐新林的三戶鄰居相約到蘇南打工,而承包田的料理成了他們的心病。唐新林主動上門和他們達成協議,當上了他們的“田保姆”,并適時地在他們的承包田里種上了棉花。恰逢當年棉花行情走俏,小唐收入不菲,十分高興。類似唐新林這樣的“田保姆”,青墩共有320多人。
近年來,不少農民從土地中走了出來,遠赴他鄉務工經商,隨之而來便出現了部分土地無人耕種的現象。一些頭腦靈活又擁有農用機械和充裕勞動力的當地種田能手自動走出來充當起“田保姆”。他們經營方式靈活多樣,主要是通過和委托人簽訂承包協議,明確雙方的責任和利益。主要有三種承包模式:一是勞務包干。種什么由委托人說了算,“田保姆”提供耕作、播種、收割一條龍服務,并根據實際工作量獲得勞務費,作物收益歸委托人所有;二是租賃托管。“田保姆”向委托人交納一定的租金,或承包雙方按約定比例分成收益,由“田保姆”負責田地的經營管理;三是無償轉包。“田保姆”無償耕種委托人承包的田地,只需交納相應的農業稅費即可。不過,很多地方的“田保姆”并不局限于耕種田地,有的還專門承包農村建房工程。“田保姆”的出現,不僅解除了外出打工者的后顧之憂,而且有利于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江蘇省鹽城市人民中路74號 倉中青 郵編:2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