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云陽發現大量野生大豆
三峽庫區重慶市云陽縣境內前不久陸續發現大量成片野生豆類植物,專家確認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Ⅱ級)———野生大豆的原生植物。
目前發現的品種有黑大豆、黃大豆、白大豆3個門類,最大株型3米高,小的僅有20多厘米,豆莢最多有七莢。在全縣陸續發現成片狀生長野生大豆667公頃,分布在海拔350 ~ 1400米之間。(重慶 謝奕)
全國首條養狐熱線開通
江蘇省金湖縣陳橋狐貍繁育基地前不久開通24小時養狐貍服務熱線,撥打0517-6405250電話熱線,即可咨詢到有關市場前景分析和養殖技術。熱線內容包括市場行情、場地建設、良種選擇、飼料科學配比、科學防疫治病、產崽護理、毛皮加工、經濟效益分析等。(江蘇 傅仕恒)
九華農民興起“無本養豬”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九華鄉一些養豬大戶前不久采用為農戶墊資的方式,幫助散戶進行規模養豬。養豬大戶們還當起了散戶們的“咨詢者”和“服務員”,為各飼養戶排憂解難。這種“無本養豬”的模式讓鄉村里養得起豬的人越來越多,推動了當地養豬產業的發展。(浙江 徐洋)
巴州區設立“領導干部作風榜”
今年以來,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委在76個鄉鎮政府機關設立了“領導干部作風榜”,每月公示一次,公示內容包括領導干部當月應該完成的各項任務和實際完成情況、領導干部下村和住機關的天數、當月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整改措施。(四川 劉羽)
農民養蝗蟲換外匯
在我國最大的東亞飛蝗蝗區———黃河三角洲,近年來當地農民在大棚里養蝗蟲,不僅廣受市場歡迎,而且出口換外匯。東亞飛蝗營養價值高,個頭大、肉質好、無污染,在餐桌上日益受歡迎,目前山東省無棣縣養殖的東亞飛蝗大部分已被澳大利亞和日本客商訂購。(山東 任敏)
紙房鄉土地廟變科技窗
貴州省黃平縣紙房鄉720名黨員干部不講迷信信科學,前不久帶頭拆除鄉內的土地廟37個,并將其改成科技宣傳窗。原來一些地方打算向群眾集資修建寺廟、祠堂,也改成了建種養加工場或文化活動室。(貴州 沈光華)
“聯姻”養畜 草肥互換
河南省內鄉縣岞山曲鄉牲畜飼養大戶采取“借草養畜,還糞酬債主”的方式,摸索出一條合作養畜的新路子。養畜戶與種田戶“聯姻”,實現了草肥互換,有效地解決了養畜大戶缺飼料、種田戶少農家肥的矛盾。目前,該鄉已有800余農戶加入“聯姻”飼養牲畜的行列。(河南 張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