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Gartner攜手BEA打造一場盛大的SOA峰會。就在眾多炒作已經把SOA推到了“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境地時,Gartner和BEA此舉倒是為SOA平添了幾分實質性的內容。
真實VS炒作
SOA自推出以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虛虛實實之中,企業不免疑惑SOA究竟是真實還是炒作?
事實勝過雄辯。Gartner全球副總裁兼研究主管Dion Wiggins此行中國,帶來了一系列國外企業實施SOA的成果,向我們證實了通過SOA實現商業流程的融合,事實多于炒作。就拿DELL公司來說,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DELL目前在中國電腦銷售量已經超過了聯想。DELL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關鍵在于他能夠靈活地適應市場的變化,快速地做出反應,而在這一切背后,業務流程的充分融合才是真正的原動力。
其實不僅僅是DELL,世界上很多大型企業都是SOA的忠實實踐者,BEA、Cisco、IBM等等不必一一舉證。他們用親身實踐證明了SOA并不是要不可及的概念。不僅如此,Wiggins還進一步解釋道:“實施SOA并不是一項復雜浩瀚的工程。SOA不會改變企業現有的IT設施,他只是利用現有設施進行重新組合、重新架構來實現一些融合的功能。”當然,實施SOA,企業仍需要向IT廠商“索取”一些工具,比如WorkPlace、WebLogic這樣一些集成解決方案。
尋找最佳切入點
“到2007年,在全球兩千家大型企業中,商業流程融合(Business Process Fusion)將成為IT投資的關鍵推動因素”,這是Gartner曾經提出的一個預測。言外之意是未來企業的IT投資焦點將集中在SOA。
相信很多企業都在越來越強烈的意識到商業流程融合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但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敢于去嘗試通過部署SOA來實現商業流程融合,畢竟風險就擺在眼前。再則目前國內企業普遍信息化程度不高,企業還沒有這種自發實施SOA的緊迫感。相反他們認為待到SOA大器已成之時,再來介入更為安全。
企業有這些顧慮不是沒有道理的。回過頭看SOA的整個發展進程。從其誕生的初期,SOA就沒有走一條技術上平穩的發展道路,而是隨著一些應用案例的出現和媒體的各種宣傳報道急速膨脹,隨之達到了一個人人仰視的頂峰。然而與此同時,分歧也在逐漸暴露,人們發現SOA并不是萬能的,也不能把企業高高托起,直至達到那樣一個預期的頂峰,于是乎,SOA短暫的輝煌過后就開始走下坡路,急轉直下將人們帶入幻想破滅的低谷。因此時至今日,人們對于SOA往往觀望多于實踐。Wiggins在SOA峰會上帶我們回顧了這段歷史,同時他也分析了SOA目前的發展走勢,他說:“在經歷了波峰,波谷之后,SOA并沒有停滯不前,而是隨著各種考核技術的不斷完善逐漸進入了一個平穩發展期”。Wiggins甚至表示此時采用這些SOA技術,對企業而言將意味著最大的生產力。
Wiggins提出的生產力制高點的論斷暫且不說,但他勾勒的這條SOA的發展曲線對企業而言意義深遠。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選擇采納SOA的時機肯定會不同。有目共睹,那些敢于吃螃蟹的企業,他們的競爭優勢已經相當明顯。相比他們,國內企業明顯慢了半拍,但選擇此時介入,我們同樣能夠贏得競爭力,并且風險已經很小。倘若再過個三五年,進入SOA的技術門檻將會更低,每個人對SOA都駕輕就熟,企業再去采納已經沒有任何意義,相反還會非常被動。
解讀SOA實施策略
業務部門害怕IT部門,IT部門也擔心業務部門,這是很多公司實施IT項目的通病。
而SOA的實施不可避免會帶來某些業務流程的改變,因此在企業中更會面臨兩難。
在這次SOA峰會上,很多企業都流露出這樣的擔憂。當記者就此咨詢BEA公司首席技術推廣人程朝暉時,他表示實施SOA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有步驟、有策略地進行,他說:“企業應該首先將現有的應用進行分類,找出那些最需要和客戶或供應商進行共享的應用,作為優先集成的對象。第二步尋找出影響業務的瓶頸,考慮將采用哪些新的業務流程來通過融合化解這些瓶頸。接下來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哪些現有的應用可以被轉換為面向服務的業務應用,最后就是把工作交給一個值得信賴的服務提供商”。
不難發現,SOA的實施過程將對業務部門和IT部門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業務人員不得不改變某些傳統的業務習慣去適應新的服務架構,而另一方面企業的IT部門則必須真正的了解業務部門的需求,迫使自己使用“業務的語言”來思考問題,部署IT。因此,SOA實施成功與否不在于技術,不在于架構,而重要的在于人思維模式的轉變。保證SOA的成功實施,企業應給予更多的行政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