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OpenWorld剛剛落下帷幕,從不曾平靜的網格市場再次沸騰。Oracle發出的信號又一次聚焦了人們的目光,他向我們傳遞著這樣一種聲音,網格究竟會一舉成為WEB服務的主流,還是淪落為曇花一現的科技垃圾,不僅僅取決于技術,更依賴于人的培育和引導。
網格應用面面觀
關于網格的報道和網格應用之間似乎從來就不成比例。實際上網格的應用也并非我們想象的那樣貧乏,網格技術正在以不同的名義逐漸的滲透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比如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應急指揮系統通過采用網格計算技術,逐步實現了華盛頓特區所在的三個州的消防、警察、交警、救護等的相關部門之間異地數據庫和異類信息系統的共享與協作。而Butterfly,這樣一家溝通游戲開發、游戲發行和游戲運營的基礎設備提供商,他考慮最多的是如何為客戶提供一種可擴展的、具有自恢復能力的基礎設施來支持各種游戲的運行,并盡量降低投資。如今網格技術幫助他們解決了困惑。通過在專用游戲服務器和數據庫服務器之間采用高速光纖連接成網格,并配合網格拓撲和智能路由選擇,游戲人員能夠在網格中透明地選擇不同的服務器路由,從而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可擴展性和自恢復能力。
網格應用不僅在美國風行,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都是網格愛好者。歐洲網格EuroGrid就是一個由歐洲委員會及其十多個研究機構聯合建立的試驗性網格環境。他們的工作包括在多個歐洲高性能計算中心之間建立網格環境,進行各種前瞻性應用開發,并通過與商業合作伙伴之間的合作,最終將各種網格軟件推向產業化。
而在中國,網格應用尚處起步期。提及網格應用,就不得不談到上海城市網格項目。這是上海市政府通過與IBM的合作在國內首次將網格技術引入到電子政務領域的一次嘗試。而對于這次合作,雙方感慨良多。
隨著上海信息港主體工程的建設,上海市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總體來說,部門之間的信息化資源分散、異構和復雜,跨部門協作缺乏標準,部門間資源共享與協作困難,限制了信息化建設整體的成效。
鑒于這種應用現狀,上海市政府與IBM中國公司經過多次探討,一致認為建立一個城市網格是上海市政府實現全面推進城市信息化發展戰略的一條很好的途徑。首先城市網格可以幫助上海市政府整合和管理分散在各部門的信息化資源,實現網絡虛擬環境下的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其次還可以提高各部門現有信息化資源的效率和利用率,為需要相關資源的政府部門和企業提供價廉物美的信息技術服務,從而降低投資、運營和維護成本。
也許在很多人的意識中,網格技術還僅僅停留在科學研究階段,距離商業應用還很遙遠,其實不然。中科院計算所副所長徐志偉博士曾經向媒體透露,在最近的兩三年內,我們將能看到更多的網格技術應用案例。記者認為徐博士的這番話是出于對網格技術本質的準確把握。一旦理解了網格的思想本質,我們就不難發現,國內市場上已經有很多行業在使用網格的相關應用和技術,只是沒有冠以網格計算這個名稱,例如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里面的一站式服務,還有制造業的網絡化虛擬制造環境等,他們的技術思想跟網格如出一轍,僅是采用了不同的名稱,但都是對各自的實際需求的總結。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網格憑借著其固有的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能力,不僅可以實現計算資源的最大化共享和應用,從而避免資源浪費,更能降低應用人才的門檻、應用開發難度和應用運行成本,促進我國信息化建設的本質飛躍。
毫無疑問,網格將是Web之后的信息基礎設施。但迄今為止網格應用還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突破,首要原因就是網格所涉及的各種基礎技術尚未就緒。
“網格首先會帶來計算平臺和技術發生變化”,徐志偉博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計算機和網絡的運行主要是基于微軟的操作系統、Intel的芯片、思科的網絡設備。網格的應用會改變計算平臺,帶動網絡界面發展。這將是一個新的計算平臺”。
可見,解決網格應用問題首先要建立一個全新的計算平臺,而這無疑將對我們提出很多技術考驗。擺在眼前的就是計算模型問題。今天的計算機體系結構下發展起來的計算模型能不能適應明天的網格,應用問題到動態生長的網格環境的映射,該使用什么樣的編程語言?這些都有待探討。
解決了計算模型的問題,接下來我們還面臨存儲模型這一大難題。關于計算數據在網格中如何分布組織,如何在網格中高效地尋址和訪問數據,如何對網格存儲空間實施有效管理,這些問題都相當復雜。
不僅僅如此,信息模型、資源管理以及各種安全問題同樣也在分散著網格研究者的精力。與此同時,標準問題更不容忽視,因為網格的各個方面都需要標準支撐。拿電網來說,不同的電網間,電壓、頻率、甚至插座的不匹配都會造成不同國家電器設備不通用,而解決這些,必須依賴制訂標準來保證應用層的互聯、互通、互操作,網格應用也是一個道理。另外,建立面向領域應用的規范以及協調和現有標準的關系,也是網格發展中的當務之急。
推進網格的應用,這些基礎技術問題必須一一得到解決。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IT提供商面臨技術挑戰,用戶也同樣如此。中科院計算所地孫凝暉博士給企業提出了兩點建議,首先企業應該在設計信息系統的時候加入網格的思想;其次,要積極開發包含網絡零件的產品,促進網格向產業化方向發展。Oracle也持同樣的看法,他認為企業進行基礎架構整合將是用戶接受并應用網格技術的前提。
不錯,倘若是一個散亂的IT架構,無論如何也是無法將其應用融入到一個網格的環境中,即便是簡單的接入到網格中,也無法保證信息間的有效流通和協同操作。在這個技術與應用并進的過程中,企業內部利用面向未來的服務架構——SOA來改造現有的IT系統,先行實現內部流程的互聯互通對于助推網格應用是必不可少的。
誰來為GGG買單
從籌建之初,網格就以電力網為目標,立志成為公共基礎設施的一部分。但即便有這樣的一個美好愿景,也不能掩蓋網格使用過程中將會出現的種種利益沖突。
眾所周知,網格的建立就是為了實現信息的充分共享和資源的靈活調度。網格在企業內部相對容易協調,因此網格的應用一定是從局域網開始逐步走向開放,最終接入GGG(Great Global Grid,即通常大家所說的網格)。在這一過程中,一旦跨越局域網,利益問題就顯得尤為棘手。
我們可以想象,首先在競爭對手之間實現網格化,是否真能做到一定的信息共享,或者是在對手硬件資源匱乏時伸出援手,解一時之需。其次,網格作為一個龐大的計算資源,這樣一個全球接入環境究竟該由誰來買單無從說起,畢竟利益相關、風險相關。緊接著我們還將要面臨為網格建立經濟模型和盈利機制的問題。
建立起一個全球互聯互通的網格環境,終究是一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好事。但在這個過程中,技術難題似乎不是矛盾的焦點,如何協調各方利益,并完善網格計費、管理、調控等一系列策略和機制,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這些依然有待各方的充分理解、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