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殺后的狂潮
《經濟學人》 2004年3月24日
亞辛被刺遭到了穆斯林國家的憤怒譴責。歐盟也稱這是“超越法律程序”的殺害。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說,這一暗殺破壞了國際公約。
暗殺數個小時后,巴勒斯坦人涌上加沙街頭和約旦河西岸,來表達他們的憤怒情緒。20多萬人參加了出殯儀式,將亞辛遺體送往加沙公墓。送葬隊伍中有許多全副武裝的蒙面人。
哈馬斯和其他激進組織發誓將立即進行復仇。哈馬斯宣布,亞辛死后,兩個強硬派人物即將接替亞辛,領導組織。他們是哈立德#8226;梅沙爾和阿齊茲#8226;蘭提斯。梅沙爾說,他希望激進組織能殺了以色列總理沙龍。
激進組織還指責美國在暗殺行動中難逃干系,至少事先知情。美國否認了這一指責。布什總統的發言人說為此“深感困擾”,但是不愿對暗殺進行譴責。
在以色列的民意測驗中,60%的以色列人支持暗殺,沙龍政府亦毫不后悔,說所有哈馬斯組織的領導者都是攻擊目標。
對于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來說,亞辛被暗殺是個巨大的沖擊。他們在名義上統治著加沙地帶和1200萬阿拉伯居民。但以色列的襲擊和檢查站已經削弱了他們在自己領土的安全力量,而內部的派系斗爭又使得機構四分五裂。
在這種情況下,對哈馬斯的支持在穩定增長——在加沙,哈馬斯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為了嘗試恢復“路線圖”,巴勒斯坦總理庫賴一直在試圖說服激進組織停火。但作為條件,激進組織要求以色列停止對其領袖及戰士的追殺。現在,隨著亞辛之死,庫賴停火的希望破滅了。
同時,在殉難者的羽翼之下,哈馬斯將變得更強大,而不是被削弱。
最后一顆釘子
《新聞周刊》 2004年3月24日
亞辛并非軍事行動的首腦,他是一個象征,是精神領袖。哈馬斯內部有各種不同的勢力,亞辛只代表其中一種。但他的影響力非常之大,他能夠將各種力量聯系在一起。
亞辛是個極端分子,他主張使用暴力結束以色列對加沙和西岸的占領。以色列總理沙龍譴責這位67歲、癱瘓的老人曾殺害377名以色列人。但即使是反對暴力的巴勒斯坦人也把亞辛看做一個自由戰士。成千上萬人參加了亞辛的出殯儀式,醫院傳來的消息是,許多新生嬰兒都以亞辛的名字Sheik命名。
這次暗殺使得亞辛變成了一個殉教者。亞辛一直認為自己將會殉教而亡,而他的死亡將會影響巨大。現在他如愿以償了。
這次暗殺最直接的后果是:即使以色列撤軍,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對于加沙的控制力也將會大幅降低,甚至消失殆盡。在加沙進行有序的權力交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阿拉伯政府和以色列之間進行合作的可能性亦蕩然無存。
美國人很容易低估了這件事情的影響。關注一下阿拉伯媒體和巴勒斯坦媒體就會知道,那些沒有被巴以沖突深刻影響的人們,或者并非深涉政治的人們現在也被震動了。
暗殺很有可能開啟一個新的時期。巴以雙方的和談就像行將入土的棺材,而這次暗殺會成為最后一顆釘子。
“路線圖”已被遺忘
《衛報》 2004年3月28日
亞辛之死標志著巴以雙方的沖突在擴大。在這場死亡之舞中,只有失敗者。
無論是以色列官方對于亞辛事件的判定,還是哈馬斯的回應,都在預料之中。沙龍把它描述成針對恐怖主義戰爭的一部分,并且把亞辛稱為“巴勒斯坦第一個,也是最大的恐怖主義謀殺者”。他將亞辛和拉登相提并論,并且向以色列軍方祝賀了這一勝利。
憤怒的哈馬斯則將這次暗殺視為對伊斯蘭教的進攻。他們發誓要復仇,而且要將軍事行動逐漸升級,直至取得獨立。他們宣稱,以色列已經打開了地獄的大門。
有一點很清楚:隨著這次暴力行動,以色列扼殺了恢復中東和平進程的可能。一年前高調啟動的路線圖現在已經被毀滅了。英國首相布萊爾曾極力勸說美國總統布什接受這個計劃,以在2005年前解決巴以沖突,但現在看來,一切努力都已付諸一炬。現在沒有一個阿拉伯領導人會跟以色列人談論和平。
暗殺似乎是加強、而非削弱了哈馬斯的力量。在加沙的難民營,對人體炸彈的征募從來不是問題。隨著亞辛變成殉難者,將有更多年輕人集合在伊斯蘭的旗幟之下。而亞辛之死勢必會在哈馬斯內部引起勢力失衡,從而使激進分子當權。
這些都是可以預知的。那么為什么以色列還要進行這個高風險的行動呢?要回答這一問題,必須研究一下以色列總理沙龍的個性。這是一個極端右翼分子,非常憎恨談判、妥協。他是“大以色列”概念的提出者,也是暴力解決的支持者。巴勒斯坦人是“大以色列”最主要的挑戰者,所以他一直在鼓吹武力打擊的作用。
已經傳出消息,以色列政府決定不止要除去亞辛,而且要除掉哈馬斯所有領導人。以色列的襲擊無可避免地將會引發巴勒斯坦的自殺爆炸行動。沙龍真的打開了地獄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