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杠桿驅動使然
全球采購是指利用全球的資源,在全世界范圍內去尋找供應商,尋找質量最好、價格合理的產品。采購活動是企業經營活動中最大的成本領域,采購質量與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最終產品的價值和競爭力。
中國在經歷了近25年的改革開放后,憑借成功的市場經濟轉型以及充裕的勞動力資源和強大的制造能力,抓住了全球制造業產業結構調整和采購生產網絡重組的戰略機遇,開始在世界產業分工中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正在履行入世后的承諾。一是提前放寬限制,允許外商在華設立獨資跨國采購中心,意味著外商將享有“國民待遇”,出口退稅當然也不例外;二是出口權的提前放開,必將有利于刺激跨國采購商擴大采購份額,進而轉化為出口盤子的相應放大,預示著年出口額達2000多億元的跨國采購市場將在出口環節重新洗牌。
有資料顯示,近兩年來,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年采購總額已突破千億美元大關,并呈逐年遞增的態勢,全球范圍內的資源共享正席卷整個中國市場。正如一位作家所言:“跨國公司不是慈善家,也不是吸血鬼,他們只想盈利,僅此而已”。他們為尋求全球擴張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優勢資源的內在要求,將其采購網絡加速向中國市場延伸。
采購盛會花落誰家
如果盤點一下近年來我國境內圍繞國際經貿活動的投資、貿易、采購洽談會,不難發現,從廣州、深圳、上海、廈門等沿海城市,到重慶、武漢、哈爾濱等經濟重地,以“跨國公司全球采購”為主題的洽談會絡繹不絕,且大多屬于與一些大型投洽會、貿洽會、博覽會配套的“會中會”,確也使得不少企業不出國門就搭上了進入國際市場的直通車,一個個為跨國公司加工供貨的“世界工廠”脫穎而出,成為環繞中國經濟帶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比較而言,獨具規模特色的品牌盛會,便要看好地處中國一東一西經濟中心的兩個直轄市了。目前,我國正在形成東部“上海跨國采購會”,西部“重慶全球采購會”的格局。
東、西兩會的最大特色是組展獨特:采用“逆向采購、網上配對、現場洽談”的模式;其次是配套性強:同場舉辦“采購論壇和專場講座”及“一條龍”服務;特色之三是“蛋糕”大:國際大買家——世界500強企業云集。
在提及逆向采購模式時,GE汽車公司全球采購代表董克新先生頗有感觸:“我從事全球采購工作20多年,像這樣由采購商設攤、供應商掏錢買票上門洽談的方式在世界上都很特別。論代價,是300元一張的門票貴,還是我們來了15個人,整整花了3天的時間投入大?”因為沒有預約,很多遠道而來的供應商為了一個洽談的機會而苦苦等待。法國家樂福認為跨采會是一個高效、方便的交易平臺。法國歐尚把展位擴大了兩倍,派20位業務員參加洽談會,接待了700多位供應商,他們反映供應商質量逐年明顯提高,打算把近7億歐元的在華間接采購全部轉為直接采購。偉世通汽車系統公司、西門子公司、LG電子等都希望來年進一步擴大展位。
東部“跨采會”托起上海“跨國采購中心城市”
一個地區能否成為國際商品采購中心,取決與該地區跨國公司總部的集聚程度,物流基礎如何,信息交互能力以及周邊地區制造業的支撐4個條件。
為抓住全球采購向中國轉移的機遇,促進跨國采購在中國的發展,加快實現上海建立跨國采購中心的城市發展戰略目標,已探明路數、創出品牌的上海“中國跨國采購洽談會”將魅力四射。
2004年的跨采會將延續采用逆向采購模式;提高國際化水平,擴大采購商參展規模;提升跨采網會前配對功能;加強消費品與工業品展區的專業布展水平;豐富專題講座的培訓內容,力求將中國跨國采購洽談會打造成一個連接中外采購商和供應商的服務平臺、一條吸引跨國采購商入駐上海的大通道。
西部“全采會”促重慶全方位地融入全球生產鏈
作為國家商務部在西部地區唯一長期參與主辦的區域性大型商貿活動——中國重慶投資洽談暨全球采購會(簡稱“重洽會”),經過八屆的成功舉辦,已成為西部乃至全國性的品牌盛會,成為境內外投資商、貿易商了解西部、開發西部的重要橋梁。
“2003年中國重慶全球采購會”首次在“重洽會”登場,使“投資”與“貿易”兩大主題并駕齊驅。會議集學術交流與國際采購為一體,采取了全球采購論壇、采購商情況說明會、采購洽談會、項目簽約儀式、商品展示會等多種形式。近80家國內外采購商帶來了高達45億美元的訂單,采購范圍涉及計算機、通訊、家電、汽車、摩托車、機電、儀器儀表、化工、原材料等10多個行業和領域。與會采購的世界500強企業有GE、戴姆勒-克萊斯勒等37家,還有戴爾、隆鑫、力帆國內大型企業20多家。重慶企業在中外采購商和供應商中分別占到6成和3成以上。
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指出,重慶是中國的加工制造基地之一,有著技術好、人工費用相對較低的產業技術隊伍;重慶的汽車、摩托車制造能力強,是我國的制造基地;重慶是山區城市,交通落后,工程建設需求大,并有著巨大的產品就地消化的市場容量,極具采購或投資價值。
“第九屆中國重慶投資洽談暨全球采購會”擬于2004年4月25~28日舉辦,主題為“投資洽談、招商引資,全球采購、擴大貿易”。“2004年重慶全球采購會”將在上屆的基礎上,擴大規模。針對各跨國公司實施全球采購在方式、要求等方面的具體情況,結合中國特別是重慶產業發展、產品優勢等方面的實際狀況,按行業分別組織,將同一個大類的采購商和供應商相對集中地布置在一個區域進行展示和洽談,以保障供需雙方有足夠的時間和場地進行深層次、面對面的交流與洽談,使其更具專業性和實效性。主要行業大類包括:①加工機械行業;②工程機械類行業;③生物醫藥、醫藥器械行業;④汽車、摩托車行業;⑤電子、電器、IT、通訊行業;⑥環保行業;⑦建筑與裝飾類行業;⑧家庭消費類行業。
直面跨國采購商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表示,全球采購會實實在在地為生產方與采購方建立溝通的渠道,使國內生產企業通過與跨國零售商面對面接觸,了解世界消費市場的要求,按照世界市場的要求組織生產、加強管理,優化產品結構,提高企業競爭力。同時避免了暗箱操作,有利于商家攜手共謀發展。
如何走進全球采購網絡?門檻究竟有多高?這是中國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從宏觀層面來看,其門檻并不是高不可攀。因為,全球采購是國際商業巨頭為了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實施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手段。他們對那些技術含量一般、屬勞動密集型、材料密集型且不具有成本優勢的產品不再生產,而在全球范圍內擇優采購。而我國許多工業企業,就擁有這些優勢。從微觀層面上來看,要想跨入跨國公司的采購“門檻”也并非輕而易舉的事。因為想擠進門的供應商太多。為了優中選優,他們也就設置了相應的“門檻”。
網絡測試結果表明,采購商最關心的問題依次為:產品質量、產品價格、產品交貨周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管理體系認證。
GE愿意在哪兒投資?和誰合作?
GDP和經濟發展前景;職業化的政府和支持外資的政策;投資硬環境和軟環境;開放程度、技術水平、生產成本和生產效率;高素質的人才;距離客戶市場和供應商遠近。
GE采購程序:
(1)尋找供應商:了解中國相關工業的能力;產品負責人作新采購產品之機會、收益與風險分析;明確技術指標,尋找供應商并做初步評估。(2)認證供應商:樣品測試分析;供應商現場審計:質量體系、設備、EHS、財務狀況;最終質量報告,挑選供應商。(3)與供應商談判、協商:明確采購標的;采購商務合同條款的談判、簽訂;采購技術合同條款的談判、簽訂。(4)實施采購:首批生產部件/成品的質量審計;項目管理;物流管理。(5)供應商評估、改進:每批裝運貨物的質量跟蹤,使用計分卡;產能管理,供應商質量體系的改進,使用6 Sigma 方法;供應商綜合評定。
“大眾”對中國配套廠商的基本要求:
(1)質量: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ISO 9000 認證,VDA 6.1 認證,大眾汽車集團的質保評審A級配套廠);(2)研發:必要的研究開發能力及所需的測試設備;(3)價格:具有競爭力的價格;(4)物流:易于運輸并且不是即時供貨的零件。
永不落幕的“采購會”
重慶全球采購網(www.qqcg.com)是根據準備來渝參加重慶全球采購會的跨國公司的要求籌建的,于2003年4月30日開通,相關采購信息通過該網站向全世界傳播。到目前為止,網上配對數已達120多對。重慶市將逐步把重慶全球采購網建成一個能具有網上支付、網上采購、安全認證、物流配送等功能,為跨國采購提供“一站式”服務的交易平臺。
為配合上海跨采會,主辦方專門成立了上海跨國采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為了能以獨特的方式提供經濟發展指導性信息與個性化定制等增值服務,旗下建有上海跨國采購網(www.sourcingcn.com),屬政府搭臺,市場化運作,承擔著為上海跨國采購中心建設提供配套的網絡信息平臺建設與運營的重任。據悉,自2003年3月開通以來已接待國際采購商700余家,深一層次的線下合作僅10幾家。說到底,“鼠標 + 水泥”模式的最終落腳點還是在水泥,即洽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