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制造源源不斷地輸向世界各地市場之際,一個比反傾銷和一般性技術貿易壁壘更高層次的貿易保護壁壘——知識產權保護,引起的糾紛紛至沓來,知識產權競爭正成為中國出口企業面臨的更高層次的競爭,知識產權成為國際貿易摩擦的新手段。中國大量出口甚至將來大量出口的機電產品如DVD機、彩電、電池、摩托車、汽車等正全面遭受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的挑戰。
由于長期出口低附加值和勞動密集型產品,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上的印象就是低檔品,再加上部分出自我國的侵權產品使“中國制造”蒙上陰影,在一些國家和地區,“中國制造”甚至成了“假冒偽劣”的代名詞,嚴重破壞了中國的商品形象。我們的專家和政府官員也經常嘆息,中國每年要出口多少億雙鞋才能換來一架波音飛機,中國DVD機每年要給6C聯盟上繳多少億美元專利費。在日前舉辦的第94屆廣交會上,6C聯盟就暗訪我國參展企業,并要求對侵權企業的行為采取措施。正可謂“羊城暗哨”,瞄準目標。
從長遠看,中國產品出口以廉價勞動力取勝的比較優勢很難持續下去,在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的貼牌生產和勞動密集型企業首當其沖,中國制造的競爭優勢并不樂觀。有人總以為中國是后起工業化國家,具備“后發優勢”。孰不知?國際競爭環境已經發生相當大的變化,在以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和措施寬松的條件下,“日本制造”能夠以低成本的方式仿制“美國制造”并實現技術趕超,可“中國制造”再想以低成本方式去簡單地模仿他國制造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有識之士總結出,“中國制造”還有太多的后發劣勢,單越來越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就使發展中國家技術趕超的愿望落空。
有專家指出,我國目前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所面臨的貿易壁壘主要來自國外的過度保護、歧視性待遇,以及不符合國際慣例的保護制度,為權利申請和行使權利支付過大的成本費用和時間等。而且隨著中國制造出口的高速增長,特別是以美國、日本和歐盟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成員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如美國的“337”調查、日本的“知識產權推進計劃案”、歐盟的CR法案等。“337調查”一旦認定企業侵權,被訴企業所有產品都將禁止進入美國,同時為涉案企業的產品進行市場營銷、分銷、尋找代理商或分銷商、銷售、尋求銷售或轉讓侵權產品的一切商業活動都被禁止??梢姡@種政府出手的保護力度非同尋常。
有更驚人的情況報道,跨國公司已經完成在中國的專利布局,沒有多少專利積累的中國企業將在不斷觸發的國際專利大戰中受到嚴重的市場打壓。很多跨國公司以及外國政府認為,現在已經到了要在中國這個“世界工場”來摘取“知識產權果實”的時候了。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不少跨國公司搶先申請發明專利,并開始集中申請專利,其中以群組方式為主(即同時申請覆蓋一個行業的五六十個專利)??梢哉f,它們已瞄準了中國的中長期市場,為下一步瓜分市場做準備。同時,跨國公司還開始聯手對中國施壓,甚至國外政府不斷介入到企業間的知識產權問題中去,從貿易政策和國家戰略的高度發揮威力。日本企業在政府知識產權立國的戰略保護下,不斷加緊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甚至不斷出奇招防范,如:著名的日本衛浴產品制造商東陶公司(TOTO)為提防在中國工廠生產的產品被盜版,在每種產品系列生產完成后立即打碎模具;索尼公司在大舉向中國轉移生產環節的同時,卻把最關鍵的芯片制造環節留在國內。
目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正從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貿易的重心轉移,在新的形勢下,中國政府和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以“鼓勵創造” 為主題的第四個“世界知識產權日”活動在今年4月26日生動地展開,各種知識產權論壇和活動在全國各地此起彼伏。加強知識產權制度的實施已經不是一種被動的行為,正在逐步成為各級政府和一些企業的主動行為?!叭髌髽I賣力氣、二流企業賣產品、一流企業賣技術、超一流企業賣標準”已成為人們的共識。
知識產權,且痛且癢。痛的是我們出口的越多,遭受國外企業知識產權大棒的呵斥越多,洋官司不斷纏身卻處處被動;癢的是面對國外不斷增高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我們還處于啟蒙意識、熟悉規則的階段,眼睜睜地看著國外企業不斷地拿走高額利潤。
中國制造業要想取得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就不能只停留在低成本的比較優勢上,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加強研發投入,形成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方可創造強有力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