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確保霍華德連任《紐約時報》2004年10月10日
澳大利亞執政聯盟在10月9日舉行的澳聯邦議會選舉中擊敗了萊瑟姆領導的工黨,獲得大選勝利。該聯盟領導人霍華德也將第四次連任總理。
霍華德于1996年首次當選總理,現在成為澳大利亞歷史上第三位連任四屆的總理。
在前段時期的競選活動中,霍華德政府因伊拉克問題一直受到國內壓力的困擾。目前,只有一小部分澳大利亞部隊駐留在伊拉克境內,并均未參加戰斗。其中大部分是澳大利亞大使館的安全部隊。
澳大利亞政治分析家指出,伊拉克戰爭并非決定選民選票的決定性因素,真正起作用的是霍華德政府執政下澳經濟的良好增勢。
評論家指出,無論人們對澳大利亞參與伊拉克戰爭有著什么樣的看法,即使大多數人都反對這場戰爭,但現在除了等待戰爭結束,沒有其他選擇。經濟因素擺在眼前,雖然很多人反對政府在伊拉克問題上的政策,但這還不足以說服他們去投霍華德的反對票。
霍華德本人也意識到選民對伊拉克戰爭的強烈反對態度,但他通過非常巧妙的政治手段化解了這個問題。澳大利亞軍隊在伊拉克戰爭初期階段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許多行動至今仍對外保密。但在2003年5月主要戰斗結束后,霍華德就立即把軍隊撤回了。
兩個競選黨派之間的另一個根本區別在社會事務和環境問題上。兩黨環境政策真正的交鋒是在塔斯馬尼亞的森林政策上。盡管萊瑟姆公布的森林政策宣稱他將保護更大面積的原始森林,但在大選的最后階段,霍華德推出的塔斯馬尼亞州林業計劃,贏得林業界普遍歡迎。這使工黨在那里的傳統選民出現動搖,工黨最終失去了兩個席位。
工黨受挫 《衛報》2004年10月10日
此次選舉結果,對工黨而言不啻是一場災難。看來,它要在反對黨的位置上呆上逾10年的時間。
萊瑟姆去年12月當選工黨領袖后,憑借新的執政思想和鮮明的個人形象,曾經使工黨重新煥發了活力。大選前的民意調查顯示,工黨與執政聯盟的支持率一直不相上下。但投票當晚,當獲悉工黨只獲得上院20%的席位時,萊瑟姆不得不在悉尼西部一個俱樂部舉行的集會上承認競選失敗。
萊瑟姆看起來很痛苦,他說:“今晚不是我們的,我們期待的不是這樣的一個夜晚。我們期待政府能夠履行它對公眾的許諾。感謝各位,你們會再見到我。”
萊瑟姆表示,他的政黨已經“為選民規劃了一條清晰的道路”。但最終,他還是沒能向澳大利亞公眾提供足夠強硬的理由去說服他們放棄霍華德。其實,在經濟景氣的情況下,澳大利亞執政政府很少輸掉選舉,而且很多人對工黨的政策也并不買賬,更何況這些政策本身在細節上也多有疏漏。
大選結果如此,但獲勝的執政政府也并非就可以高枕無憂。選民不可避免地還會要求懲罰政府支持伊拉克戰爭的行為。不過霍華德很幸運,澳大利亞軍隊在伊拉克戰爭中無人死亡。同樣,他的獲勝也得益于澳大利亞人的態度很少取決于別國事物,他們只關心自己身邊的事情。
在澳大利亞國內,仍然有40%左右的人認為澳大利亞在伊拉克戰爭中付出的代價是值得的。
這很可能是65歲的霍華德參加的最后一次聯邦大選,盡管他并沒有透露打算什么時候跟他的繼承人、現任財政部長彼得·科斯特洛完成交接,這位接班人的名氣目前遠不如霍華德本人。
新政府施政綱領#8195;#8195;#8194;
《悉尼先鋒晨報》2004年10月12日
霍華德成功連任總理的第一天即對公眾表示,在新的任期中,他將致力于推進工業改革措施,實行新的醫療保護政策,以及加強反恐措施。
當有人問到有關接班人的問題時,霍華德說道:“我還沒有想到要退休,所以也就沒有考慮有關接班人的問題。”
霍華德表示,下一階段他領導下政府的中心要務將著重于經濟管理,尤其是將要采取相關政策確保低利率。公眾普遍期望新一屆政府把更新和加強反恐立法一事,盡早優先提上議事日程。
律政部部長菲利普·盧德達克表示,他將充分利用政府在上院的影響力,盡快促成新的反恐怖主義法案。只要他還繼續停留在這個職位上,他就會“很快通過”被上屆議會耽擱下來的法案,允許監督電子郵件和手機短信,并確保在追查恐怖分子案件中,保護國家敏感安全信息。
至于新政府將采取怎樣的措施進一步加大反恐力度,盧德達克表示,政府有關國家安全政策的研究和討論“尚未形成結論性意見”,但“不排除將來進行修改的可能”。
目前,霍華德總理正考慮政府部門人員安排,以盡快提出新的部長名單。他希望能在外圍政府部門中引進一些新鮮力量。此外,多數部長級官員的職位很可能有所變動,但財政部長彼得·科斯特洛和外長亞歷山大·唐納預期將留任原職。
霍華德指出,新議會將于11月16日組建,政府也將通過立法途徑增加65歲以上人群的醫療保健和健康保險福利。新政府會履行其競選中所做出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