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是創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代偉人,梁漱溟是一位集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于一身的中國新儒家的鼻祖。關于他們兩人之間半個世紀的交往細情,筆者在拙作《梁漱溟問答錄》和《梁漱溟與毛澤東》中作過記述。我現在要補寫的是毛澤東晚年關于梁漱溟的一段批示,這個批示筆者在撰寫上述書文時尚未發現,雖然只是點了一下梁漱溟的名字,卻很能說明作為政治家的毛澤東,直至晚年——逝世前一年多,在他的思想寶庫中,仍然閃爍著中國共產黨的三大法寶之一——統一戰線思想的光芒。
梁漱溟對毛澤東的評價
眾所周知,梁漱溟與毛澤東相識于“五四”時期的北京大學。解放前梁漱溟曾兩次只身赴延安,為國事與毛澤東見面長談。解放初期,他們又多次單獨見面,交流思想,共商國事,一直到1953年9月終止。自我撰寫的有關梁漱溟的書、文發表以后,常有一些年輕的讀者問我,梁漱溟與毛澤東之間的幾十年的交情,就因為1953年9月發生的那場風波而從此付之東流了嗎?我把這個問題提請梁漱溟先生答復,那自然是在毛澤東主席逝世之后(毛澤東病逝于1976年9月,梁漱溟病逝于1988年6月)。梁漱溟聽罷沉思了一會,對我說:“自1953年9月之后,我的確失去了單獨與毛澤東主席見面談話的機會,但我心里領會到,我自1953年9月之后政協委員照當,生活待遇照舊,并未受到任何組織處理,仍體現了毛澤東主席的意思。”事實正是這樣:梁漱溟自1953年9月受到毛澤東主席的嚴厲批判之后,雖然對所爭論的問題遭到如此不公平的對待而心里委屈,但同時也為自己如此目中無人地當眾頂撞毛澤東的行為而深感懊悔。事后不久,梁漱溟苦苦思索,想出了八個大字,即:閉門思過,聽候處理。他沒有直接寫信給毛主席,而是給當時的政協全國委員會陳叔通副主席和李維漢秘書長寫信,要求請長假,政協的各種會議和活動均暫不參加,以求有更多的時間在家讀書學習,閉門思過。信發出后,梁漱溟真的不去政協了。但不多久,陳、李即派人告知,說政協該發給他的通知一律照發,能不能出席會議由梁漱溟自己酌定。
自毛澤東主席逝世,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許多國內外來訪友人,常常帶著好奇的心態詢問梁漱溟先生,他是怎樣評價毛澤東的?筆者曾就此對梁漱溟先生進行采訪。梁漱溟對毛澤東的評價,概括起來有兩條:第一,無論從一個領袖人物還是從一個老朋友的角度看,毛澤東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可以說他不僅是本世紀中國的偉人之一,而且也是本世紀世界的偉人之一。第二,毛澤東大半生功績卓著,到晚年卻鑄成大錯,因此縱觀其一生,不止有一個毛澤東,沒有同一個不變的毛澤東,而只有變化著的毛澤東,若干個不同的毛澤東,比如抗日戰爭時期的毛澤東,國內戰爭時期的毛澤東,解放初期的毛澤東,“文革”時期晚年的毛澤東……梁漱溟常常這樣以其獨特的思路和語言來表述自己獨到的看法和見解。但無論對誰的提問,梁漱溟在評價毛澤東時總是在緬懷中深懷敬意,神態是頗為嚴肅而動情的。
毛澤東怎樣看待梁漱溟
同樣的問題是,有不少讀者發問,自1953年9月那場風波之后,毛澤東心目中是怎樣看待梁漱溟這個與眾不同的老朋友的呢?筆者認為,最能說明問題的就是本文一開頭點出的毛澤東晚年關于梁漱溟的那段批示。
1974年9月30日晚,重病中的周恩來總理最后一次出席國慶25周年招待會。當時,毛主席、周總理剛剛起用鄧小平同志主持黨和國家的第一線工作。為了落實黨的政策,與“文革”以來的任何一年不同,有一批在“文革”中受沖擊的老干部、老民主人士、老教授、老專家被邀請出席了這次國慶招待會。當時的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即現在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也有許多位知名學者應邀出席了。國慶招待會之后,當時的哲學社會科學部領導小組給毛主席、周總理寫了一份簡報,反映出席國慶招待會的知名學者的雀躍之情。毛主席閱后很高興,在這份簡報上批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名單上的人參加招待會甚好,可惜沒有周揚、梁漱溟。”凡是經歷過“文革”的人,都聽說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名言,卻并不知道后邊還有一句“可惜沒有周揚、梁漱溟”。這是因為當時的特定情況,沒有能公開全部引用這段批示。周揚是一位在宣傳部門和文藝界擔任過重要領導職務的中共黨內的革命家、文藝理論家,在“文革”中受到嚴重沖擊,毛澤東在這里點了他的名對于解放黨內的領導干部有重要意義。至于梁漱溟的特殊身份,可不是一般意義的“資產階級學術權威”,而是自1953年來實際上被確定的只能起“反面教員”作用的有著“花崗巖腦袋”的“反動分子”。因此毛主席1974年10月的這個批示,其重要性一是點梁漱溟的名有其統一戰線政策上的典型意義;二是證實了即便1953年之后毛與梁中斷了見面長談,但在毛澤東的記憶庫里并沒有忘卻梁漱溟這位特殊的老朋友。從這兩方面看,毛澤東的這個批示,既是政治性的,又是充滿友情味的。
當筆者得知上述批示的內容時,梁漱溟老先生身體狀況已經較差,我在探望時向他作了轉述。他聽后既嚴肅又欣慰地對筆者說:“人無完人是句至理名言,對于凡人或偉人,都同樣是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