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元領著一幫家伙搜遍了北京的幼兒園,終于把那個孩子找到了,然后像心肝似的藏了起來。吃飯之前,他神秘兮兮地掏出幾張照片遞過來,我一看這孩子有四、五歲,漂亮可愛,挺臭屁地在鏡頭前用眼神勾人;又看了一會兒,我覺得他哪兒長得有點邪門兒,想了半天,發現他怎么這么像王朔。
王朔別的小說都做痞子狀,但《看上去很美》卻做嬰兒狀,寫得很用心,你必須承認這是“吐奶”之作,是他的經典。把這個小說拍成電影,是個瘋狂和天真的想法。這想法和這小說一樣,有點兒像裸奔的行為藝術家,他扒光衣服,忘情無我,拋卻虛偽,不知羞恥,極盡一個孩子——但顯然不是一個孩子,就這么,他無所顧忌地站在大街上,柔弱純真吊兒郎當地藐視和顛覆了一回世界。
我琢磨這片子大約就得這么拍,張元要把自己弄成一個裸奔者,否則他無法辨認那孩子的世界。
吃飯的時候,王墨建議張元拍完這個片子再去弄王小波的作品,他說你想想王小波的《紅拂夜奔》吧,開場就是李靖踩著兩丈高的高蹺在長安街上朝妓女收保護費——那叫什么景象?
我說這個搞得,而且無論是找妓女還是找踩高蹺的都比找一個長得像王小波的家伙容易。張元就心動了。我又在心里說,王朔做嬰兒狀,有點自戀;王小波做嬰兒狀,因為他就是個瘋子。但是這電影拍起來,夠張元嗆的,因為它還是個裸奔的過程——不是王朔式的裸奔,弄得那么朦朧,是王小波式的裸奔,踩著高蹺,硬是走在長安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