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周潤發、吳宇森和李連杰在好萊塢失意地徘徊之時,部分華語媒體開始散布這樣的論調:好萊塢并不適合中國人發展。
至于美國媒體,鬼知道什么態度,娛樂大國的洽洽心態從不讓他們顯露對外來打工者的好奇心。你不能說這是藐視或者自大,好萊塢從不抵觸外來者,好萊塢只會吞噬外來者。周星馳卻依然愿意選擇這個時候對好萊塢進行試探性的接觸,除了昆汀·塔倫蒂諾個人力推,成龍與袁和平的成功也被認為是周星馳的自信來源之一。周星馳遭遇的最大難題并不是語言障礙,他的同胞成龍已經證明了語言并不是不可回避的難關。周星馳需要知道的是,他賴以自豪的無厘頭式幽默,能否被口味怪趣的美國人接受。因此,[少林足球]就成了周星馳試探好萊塢的第一顆探路石。
[少林足球]被米拉邁克斯雪藏三年并不是問題,只在6家影院上映也不是問題(后來擴大到了10家),所有的外來者都會遭受同樣的禮遇。周星馳更多的是需要從美國人的反應中獲得足夠信息,去進行下一步更大膽的試探,也許是一個配角,也許是一次小范圍的個人影展。影片上映近一個月之后,周星馳已經有足夠的樂觀信息讓自己大膽下去了。評論一致叫好,人們開始給他冠以“美國吉姆·凱瑞”這樣的頭銜。美國的主流媒體也已經學會在專稿里使用“mo lei tau”(無厘頭的音譯詞)這樣的港式詞匯。
一個例子足以證明美國人對周星馳式的幽默已經心領神會了。《人物》雜志問Stephen最想拍的電影題材是什么,他回答:“當然是女孩子。無數的女孩在踢足球!僅僅在腦子里想一下這個場景,就足以讓我興奮了。”雙方都哈哈大笑。
周星馳的耐性和頭腦,也許能給其他對好萊塢有想法的華語電影人以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