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主要有三種方法:藥物治療、放射性碘治療和手術治療。用放射性碘治療和手術治療均屬創傷性的治療,而藥物治療則具有安全、方便、療效可靠的特點。據統計,約有60%的甲亢患者經藥物治療后可痊愈。對于那些經長期藥物治療無效或藥物治療后又復發的,或因藥物的副作用而無法堅持治療的,應通過放射性碘治療或手術治療。
常用的抗甲狀腺藥物有硫脲類和咪唑類兩種。硫脲類藥物中有甲硫氧嘧啶(MTU)和丙硫氧嘧啶(PTU)。咪唑類藥物中有他巴唑(甲巰咪唑)和甲亢平(卡比馬唑)。這些藥物都有抑制甲狀腺激素合成和抑制甲狀腺自身性抗體產生的作用。那么,甲亢病人在選用這些藥物治療時應注意哪些事項呢?
一、掌握好用藥的療程和劑量
藥物治療甲亢具體需要多長時間須因人而異。一般認為,治療甲亢的用藥時間應以一年半到兩年為宜。如果用藥的時間過短,則病情易復發。甲亢的治療一般可分為初治階段、藥物減量階段和用藥維持階段三個時期。三個時期的具體用藥方法:
初治階段:病人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病情選用下列藥物中的一種藥物治療。這些藥物及其用法:
①甲硫氧嘧啶:每次服100—150毫克,每日服2—3次;②丙硫氧嘧啶:每次服100—150毫克,每日服2—3次;③他巴唑:每次服10毫克,每日服2—3次;④甲亢平:每次服10毫克,每日服2—3次。病人一般需服藥1—3個月。
藥物減量階段:當病人的多汗、心慌等癥狀明顯減輕,體重增加,心率接近正常及血液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四碘甲狀腺原氨酸(T4)等化驗指標正常時,可削減服藥劑量。根據病情,每2—4周減量一次。使用甲硫氧嘧啶和丙硫氧嘧啶的,每次可減掉50—100毫克;使用他巴唑或甲亢平的,每次可減掉5—10毫克。病人在削減藥量的過程中,應定期檢查心率、體重及血液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四碘甲狀腺原氨酸(T4)等項指標。為了保證這些指標的穩定,病人削減藥量的速度不宜過快,一般需要2—3個月的時間。
用藥維持階段:此階段病人一般每天需要服用丙硫氧嘧啶(或甲硫氧嘧啶)50—100毫克,或每日服用他巴唑(或甲亢平)5—10毫克,這個階段一般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對病情不穩定的甲亢病人,此階段的治療可延長至2—3年或更長一些時間。
二、設法減輕藥物的副作用
抗甲狀腺藥物,無論是硫脲類還是咪唑類,都有引起粒細胞減少、過敏、嗜睡、發熱、惡心、嘔吐、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甲硫氧嘧啶的副作用最多,他巴唑次之,丙硫氧嘧啶最少。在這些副作用中,最為嚴重和最為常見的是粒細胞(白細胞的一種)減少。粒細胞減少癥多發生在病人用藥后的2—3個月內或再次用藥的1—2周內。所以,病人在使用藥物治療甲亢的初期應每周檢查一次血常規,以后應每2—4周檢查一次血常規。當病人外周血中的白細胞計數低于3×109/升或中性粒細胞(粒細胞的一種)計數低于1.5×109/升時,應考慮停藥,并應遵照醫囑服用使白細胞升高的藥物,如維生素B4、利血生、鯊肝醇、脫氧核糖核酸等。待病人的白細胞恢復正常后,可試用另一種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粒細胞減少,可使人體的抗病能力下降,使人易患感染性疾病。故當服用抗甲狀腺藥物的病人在出現發熱、咽痛、咳嗽等感染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三、婦女甲亢患者在用藥期間應避免妊娠
抗甲狀腺藥物有影響胎兒發育,使胎兒出現甲狀腺腫大、甲狀腺功能低下,甚至使胎兒死亡的副作用。如果乳母服用了抗甲狀腺藥物,也會損害嬰幼兒的甲狀腺功能。因此,婦女甲亢患者在服用抗甲狀腺藥物期間應避免妊娠和哺乳。
四、病人在用藥治療期間不可擅自停藥
甲亢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要徹底治愈甲亢,不僅要抑制甲狀腺素的合成,還要阻滯甲狀腺自身抗體的產生,故療程要長。藥物治療甲亢,病人一般需服藥一年半至兩年的時間,且服藥治療的時間越長,停藥后,病情復發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因此,甲亢病人切不可擅自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