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水果攤上的水果變得如此誘人;櫥窗里的衣衫大膽的款式與嬌嫩的色調張揚著夏天的個性;空調的冷風把室內與室外分隔成兩個世界……在這揮汗如雨的日子里,愛美的你一定換上了顯示好身材的吊帶衫、碎花裙,然而,陽光的炙熱也只能讓你在黃昏時分輕舞飛揚一番。
此時此刻,防曬霜——抵御紫外線的衛士,成為女性最親密無間的朋友。然而,你對這個跟隨你多年的朋友究竟了解多少?
涂防曬霜防皮膚癌?
——NO,亞洲人不易患皮膚癌
眾所周知,長時間的暴曬可能導致有害的影響如皮膚老化和細胞損傷。尤其是當太陽射線穿透皮膚的內層,會損傷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而產生皺紋。經常的暴曬能導致DNA損傷,進一步導致各種不同種類的皮膚癌。隨著地球近些年生態環境的不斷破壞,臭氧層的減少讓太陽紫外線輻射越來越強,科學家擔心皮膚癌的發生率也會隨之提高。基于這一理論,人們開始使用各種防曬產品。
對此,有著多年研究經驗的金錫鵬教授說:“中國人患皮膚癌的幾率是很小的,大可不必為了預防皮膚癌而使用防曬產品。”他解釋道,中國人屬于有色人種,他們的皮膚中所含的黑色素細胞遠遠多于白色人種;而這種黑色素細胞本身就有抵御紫外線的功能,因而有色人種患皮膚癌的幾率很小。對白色人種而言,由于缺乏黑色素細胞,自身抵御紫外線的能力不夠,故而容易罹患皮膚癌,皮膚老化得早。
一年四季都需防曬?
——NO,適當日曬有益骨骼健康
紫外線對國人的皮膚不易導致皮膚癌,但如果不加以防護,對皮膚還是會造成一定傷害的,如曬紅、蛻皮、皮膚過敏、光老化及黑色素增多造成皮膚變黑等。適當地涂抹防曬產品,能有效防御紫外線產生的有害影響。不少化妝品專家也因此提出,防曬不僅僅是夏天,一年四季都需防曬。
其實,紫外線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可怕,它對人體還是有好處的。據科學研究,人體的皮膚暴露于太陽光下約15分鐘的日光輻射,可以幫助合成足量的維生素D,而維生素D對于健康骨骼及牙齒必不可少。有研究表明,現代人由于接受日照不充足,骨質疏松的患者比例也因之升高。
金教授說:“曬曬太陽對身體很有好處,不要因為怕曬黑,而把這么好的天然資源拒之門外。”他建議,夏天陽光強烈時可適當使用防曬霜加以防護,而平時則要多曬曬太陽,不僅有益骨骼健康,也能對身體“消毒”。
SPF指數越高越好?
——NO,日常活動SPF10足矣
很多消費者都會注意到,目前市面上的防曬用品,SPF值有不斷上升的趨勢,PA后面的“+”號也越來越多,國外甚至還出現了SPF70的產品。于是,很多人就想當然地認為:防曬指數越高,產品效果越好。事實并非如此。過高指數的產品,更容易加重皮膚的負擔,產生毛孔堵塞、過敏等現象。專家認為,辦公室女性,夏季一般只要使用“SPF10、PA+”的產品就可以了;即使需要在戶外活動,“SPF20、PA++”也夠了。對于那些SPF值超過50的產品,也許只有去赤道旅行時才用得著哦!
如果你覺得低指數的防曬產品效果不盡如人意,也許不是產品出了問題,而是你使用的方法不當。在實際使用中,最常見的現象就是使用不足量的產品,加之不斷地接觸、摩擦、出汗而使防曬效果減弱。專家建議,在出門前的15分鐘涂抹上足量的防曬品;在戶外太陽的照射下,有必要每一兩個小時重新涂抹防曬品。
使用防曬品無須分膚質?
——NO,防曬原理不同,適應皮膚不同
一般情況下,防曬產品可分為化學性防曬、物理性防曬兩類。
1.紫外線吸收劑 (化學性防曬):利用其分子本身的特性來吸收紫外線,大多數的防曬產品皆屬于此類。
2.紫外線反射劑 (物理性防曬):采用不透光粉體覆蓋肌膚而形成保護膜,使紫外線散射或反射。例如,一些產品中加入氧化鋅、二氧化鈦、滑石粉等無機覆蓋劑,使之達到防曬的效果。
化學性防曬品較為清爽,但有可能造成過敏的現象;物理性防曬品較為溫和,但質地較為濃稠。油性膚質的人應選用前者,而敏感性膚質的人則應使用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