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利亞特》里,人是勇敢的、智慧的、美麗的、寬宏的、怯懦的、狡詐的、丑陋的、貪婪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是這部流傳千年的史詩最巨大的魅力。[特洛伊]之所以未能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人物丟失了最光彩奪目的魅力,僅充當了連場秀的工具。盡管如此,原著賦予人物浮雕般的質感,仍然在不多的細節中有所體現。
成功
當之無愧的英雄
赫克托耳(艾里克·巴納Eric Bana飾)
特洛伊王子,領導特洛伊人抗擊希臘軍隊最堅毅的勇士。他勇敢無畏地面對敵人,同時斥責帕里斯的不負責任和怯懦。如果說[特洛伊]全片有真正的英雄人物,除了阿喀琉斯之外,只有赫克托耳可當此名。由于巴納對人物心理較細的把握,赫克托耳與阿喀琉斯比較,不單單是勇士,也是擔憂的兄長,深情的丈夫,忠實的兒子,睿智的領袖,角色層次豐富。盡管導演因商業妥協幾乎犧牲了人物的心理表現,巴納還是將一個有情有義,有勇有謀的特洛伊王子展現在觀眾面前。
精彩鏡頭:當希臘軍隊大舉攻到特洛伊城下,赫克托耳漂亮地指揮的第一場勝仗最能體現他的氣概、冷靜和智慧。當帕里斯臨陣脫逃,赫克托耳望著抱住自己一只腿的兄弟,面對即將涌來的希臘千軍萬馬,關切、無奈、憤懣、堅定,這一刻的表情,將一個無畏于為國家犧牲的英雄形象勾勒得淋漓盡致。
普里阿摩斯(彼得·奧圖爾Peter O'Toole飾)
這位白發蕭蕭的老國王曾經叱咤風云,由于帕里斯犯下的過錯,眼看所有的兒子死于戰火,王國在大火中消亡。英國老牌影星彼得·奧圖爾以高齡出演普里阿摩斯,雖然在[特洛伊]里,有讓人瘋狂的帥哥,有實力派演員,然而無疑奧圖爾才是最應該被尊重的演員。雖然戲份不多,但老練的演技恰如其分地詮釋了仁厚的特洛伊國王。

精彩鏡頭:深夜孤身進入敵帳,懇求殺死赫克托耳的阿喀琉斯歸還兒子的尸體:作為一個父親的疼痛,作為一個無力保護國家的領袖的無奈,彼得·奧圖爾讓彼特完全失去了光芒。
失敗
只剩肌肉和動作
阿喀琉斯(布拉德·彼特Brad Pitt飾)
光耀《伊利亞特》全書的人物,作者在他身上集中了所能稱贊的人類的所有優點,環顧整個好萊塢,體型完美、臉孔英俊的布拉德·彼特似乎是天生的“戰神”阿喀琉斯。
可惜[特洛伊]里面的彼特,不得不接受和阿喀琉斯同樣的命運,從力不從心,到最終疲態盡顯。阿喀琉斯的一招一式,都是我們看慣的好萊塢動作英雄模式,絕無與生俱來的英雄豪情(請注意煽動性的高聲呼喊并非等同于英雄氣概)。激增的肌肉固然可以見彼特傾心的付出,但不知除了奉獻肌肉,[特洛伊]的彼特還有什么能夠給我們的驚喜,甚至昔日的招牌光環也在漸漸褪去。
精彩鏡頭:如是抱著看彼特的物理指標為[特洛伊]捧場的觀眾大可以放心,彼特的動作戲絕不輸于任何一個動作明星,矯捷的跳躍,兇猛的刺殺,片中最炫的鏡頭都毫不吝嗇地全部給了彼特。只是對于一部投資近2億美金,脫胎于《伊利亞特》的電影,這樣的評價是否意味著不幸?
星光暗淡處:彼特老了,也變得不會演戲了。被稱譽為演技派的超級偶像,彼特在片中唯一考驗演技的戲里,甚至表現得無所適從。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前來懇求阿喀琉斯賜還赫克托耳的尸體,此時的阿喀琉斯剛剛親手殺死了密友帕特羅克洛斯的仇人赫克托耳,失去摯愛的悲痛和手刃仇人的快意,以及被普里阿摩斯的請求帶來的矛盾心理,相信正反復在他心頭交織。這本可以成就一段非常細膩動人的表演,可惜,彼特完全不得要領。
逃脫不了花瓶的命運

帕里斯(奧蘭多·布魯姆Orlando Bloom飾)
由于出生之前就被預言會導致特洛伊毀滅,普里阿摩斯把這個兒子拋棄在了伊達山。帕里斯是希臘神話中有名的美男子,擁有“俊美的臉,過人的臂力,長長的卷發,容光煥發”,生性風流,因為誘拐了海倫,挑起了長達10年的特洛伊戰爭,并最終導致特洛伊滅亡。[指環王]讓奧蘭多·布魯姆不識人間煙火氣的美驚動天下,擔綱帕里斯正是適得其所。作為[特洛伊]的三大男角之一,帕里斯這個人物本來就比較尷尬,說不是花瓶吧,人物本身的性格就沒什么發展的余地;還好導演可能考慮到布魯姆的人氣,并未把帕里斯處理成《伊利亞特》中那么極端,他盡管在決斗前面退縮了,但影片中加入了一些他與海倫的愛情戲,他和老父以及赫克托耳的兄弟之情的片段,避免觀眾認為他是個一無是處的人。
精彩鏡頭:帕里斯這個角色盡管忝列在電影角色表的前三位,不管從故事本身的脈絡而言,還是從布魯姆本身的表演而言,都無法逃過“花瓶”的命運。布魯姆本來也沒什么表演可言,只能說中規中矩。
星光暗淡處:如今看來,[指環王]的化妝和美術指導獲得奧斯卡實至名歸,不說別的,光是把布魯姆呈現得如此美就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本片中的布魯姆黑發黑須,怎么看都是普通的鄰家男孩子,光芒不再。
從舉足輕重到無足輕重
奧德修斯(西恩·賓Sean Bean飾)
在《荷馬史詩》中,他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不僅決定了特洛伊戰爭的走向,而且是下卷《奧德賽》的主人公。奧德修斯憑借智慧說服了阿喀琉斯參加戰爭,也正是他的足智多謀設木馬計攻克了受神庇護的特洛伊城。[指環王]中另一位演員西恩·賓深沉文雅,特有的英式風度使得他很適合這個心思細密的角色。但由于影片整體在劇本和人物上對于商業的妥協,奧德修斯在里面變成一個殘缺不全的人物,應有的心機被淡化,無法給觀眾留下太深的印象。
臉譜化的犧牲品
阿伽門農(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飾)
特洛伊戰爭的希臘軍統帥,心胸狹隘,剛愎自用,特洛伊前九年戰爭的失敗很大程度上要歸罪于他極重的私心。出演此角的布萊恩·考克斯是英國資深演員。阿伽門農是[特洛伊]中少有的鮮活角色,雖然是不折不扣的反角,但考克斯的表演讓人很難想象他就是[第25小時]當中那個疲憊的老父親。要不是片中人物的沖突過于簡單化,
這應該是一個能夠出更多彩的角色。
精彩鏡頭:最開頭的亮相,在兩軍陣前,阿伽門農那種專橫跋扈,野心勃勃的氣勢一覽無余。
星光暗淡處:這個人物的缺點是比較單一,光表現了他的貪婪兇橫。其實《荷馬史詩》描寫的阿伽門農是一個比較復雜的人物,既讓人生厭,又在統軍方面頗有才華,而電影里則成了一號反角,這種過失恐怕還是要算在編導身上。
空心美人
海倫(黛安·克魯格Diane Kruger飾)
希臘神話中的海倫是一個傾國傾城的美人,同時也是一個沒有靈魂的女人。[特洛伊]中,特洛伊國王迎接兩個兒子歸來,初次見到海倫,贊嘆傳言非虛。不過在觀眾看來,此語顯然言重了。
黛安·克魯格,清澀的銀幕新人,她的美麗是沒有什么靈魂的。這個使得強櫓灰飛煙滅的傳世美人,除了在城頭觀看帕里斯決戰時還有一點清麗可言,幾乎沒有什么讓人驚艷之處。可見,選角是失敗的。
星光暗淡處:幾乎在電影中屬于可以被忽略的人物,甚至比不上其余的兩個重要的女性角色。
克律塞伊斯(羅絲·巴瑞恩Rose Byrne飾)
太陽神祭司克律塞斯美麗的女兒,特洛伊戰爭的關鍵人物之一,貫穿特洛伊戰爭的阿喀琉斯和阿伽門農的矛盾就是由于她的歸屬引起的。羅絲·巴瑞恩名不見經傳,一頭黑發,柔軟的雙唇,很讓人愛憐。影片有不少阿喀琉斯和她的愛情戲,不過在片中并未被處理成矛盾焦點,而是雷同于好萊塢的英雄美女模式,極其濫俗。
媒體評論

A.O. Scott,《紐約時報》:
盡管[特洛伊]努力表現史詩所需的恢宏氣勢,還是會破壞觀眾對荷馬史詩的美好想象,最敗興的就是詹姆斯·霍納的配樂總和對白搶戲。幸虧還有那些精彩的戰爭場面。
Michelle Alexandria,《娛樂周刊》:
一部沒有任何深度、缺乏激情、角色平板的戰爭史詩。主要角色明顯沒有入戲,啟用布拉德·彼特出演阿喀琉斯是一個重大失誤,使得[特洛伊]幾乎成了艾里克·巴納的獨角戲。戰爭場面宏大卻也很乏味,缺乏煽動,沒有哪一幕能給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一部讓人捱到結束的影片,只配“C”級。
Jonathan Foreman, 《紐約郵報》:
[特洛伊]的演員組合是近年好萊塢大片中最差的,更糟糕的是,奢華的布景和重重的特效,尤其是結構散漫、人物形象淺薄的劇本,把少數演員精彩的表演遮蔽得光芒銳減。
Robert W. Butler, 《堪薩斯城市星報》:
不乏可圈可點的精彩場面,一大堆偶像級明星、血腥的暴力場景、健美的男性身體,足以吸引不少動作影片迷和女性觀眾的眼球。
影迷說話
一個希臘影迷:好萊塢侮辱了我們的神話,這個電影里每個人都像笨蛋:阿喀琉斯只有肌肉沒大腦,希臘的統治者都是色情狂,帕里斯講話莫名其妙,好像在競選總統,費了半天勁塑造了一個好人赫克托耳,還只是為了死了以后用他老爸來煽情騙大家點眼淚。
Celede:彼得森根本比不上彼得·杰克遜,所有的角色都那么淺薄,沒有深度。赫克托耳被殺死的時候,我連一滴淚都沒掉。彼得森太依賴特效了,精彩的人物和故事都被空洞的特效毀了。彼得森干了件蠢事,就是將古希臘眾神取消了,而在荷馬史詩中,所有人都是眾神的木偶,真正挑起和操縱特洛伊戰爭的是神。沒有了神,故事的邏輯就有問題。下回要讓彼得·杰克遜來拍[奧德賽]。
bigbird:今天和我一起看[特洛伊]都是些中老年婦女和十幾歲小孩。[特洛伊]就像一個速凍披薩——又大又便宜,味道也不錯,但絕對是垃圾食品。不過,總體來說還可以,至少場面挺大。誰知道我無聊的時候會不會再看一遍呢?
Pseudgirl:[特洛伊]遠沒有我想象的那么血腥,[角斗士]比它血腥多了。最血腥的場面是:有個角色把自己的舌頭割了下來,血淋淋的傷口非常清晰。我很想知道到底有多少床戲被剪掉了,有很多段落明顯不連貫嘛。
Galadriel72:片中的帕里斯就是個花花公子,他和海倫之間肉欲遠多于愛情,叫人討厭。布魯姆的表演盡力了,可我實在是看不出他對海倫有多強烈的愛,而且他一念臺詞,大家就想笑。最匪夷所思的是,帕里斯和海倫之間沒有真正的親熱戲!是不是因為戴安娜·克魯格和布魯姆之間的親熱戲演得太糟了,人們才將那些戲剪掉的?克魯格既沒有熱情,也沒有傾國傾城的姿色,簡直是在糟蹋海倫這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