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人類的文藝史究其本質(zhì)是一部人類的心靈痛苦史,那么受難的基督則是一個永恒的原型。受難的慘烈,基督的義無反顧,令米開朗琪羅、丟勒、高更、畢加索心馳神往,是貝多芬度過人生危機后的第一部作品的靈感,是安德列·塔可夫斯基電影“犧牲”主題的淵源。如若談及痛苦,誰可比基督?
我們這個時代沒有上帝,也沒有基督,但那千年前將基督推向十字架的我們的罪行,依然泛濫。[基督受難]這部誠意之作,把受難從宗教事件還原為最單純的犧牲故事,沉默肅穆,令人們從基督血肉模,糊殘破的身軀上感受到羞愧和感召,其意正如貝多芬所言:“但愿一個不幸者,看到一個同樣不幸的受難者,不顧自然的阻礙,竭盡所能地成為一個無愧于人的人,而能藉以自慰。”在銀幕上,基督受難還未如此美過。
“我唯一的愿望就是作品能夠是美的,因為滌蕩所有不幸痛苦的目的是使人類最終有勇氣經(jīng)驗通往自由和幸福。”
——馬克思·貝克曼(美國畫家)
盡管只有屈指可數(shù)的人看過這部影片,它已經(jīng)在宗教界引起巨大爭議。梅爾·吉布森自編自導(dǎo)的[基督受難]生動描繪了基督生命中最后12小時,這部2004年最具社會沖擊力的影片,連羅馬教皇都急著先睹為快。
梅爾·吉布森對此片充滿激情。影片的投資為3000萬美元,全部由他個人的公司Icon Productions出資。“人們覺得他瘋了!”一個好萊塢制片巨頭說。在片場上,他更是四處奔走,指揮演員、調(diào)度場景,累了席地而臥,每天總是最后一個離開。
吉布森強調(diào)[基督受難]和[基督最后的誘惑]不同,是“完全忠實于福音書的,而且本片的目的在于給人啟示和激勵,而不是冒犯。”為了體現(xiàn)真實感,吉布森甚至決定影片不使用英語,而是使用了三種已經(jīng)失傳的古語——拉丁語、希伯萊語和阿拉姆語。盡管如此,該片仍然受到不少猶太人的攻擊,說它隱藏著耶穌是因猶太人出賣陷害而死的反猶太主義的暗示。而一位看到未完成版影片的紅衣主教否定了這一點:“在片中,我感到與上帝在心靈上的接觸。不管你是不是教徒,當你走出電影院時心頭都會涌起信仰的激情。”但是這部影片上映之后將在更大范圍內(nèi)引起爭論,這點幾乎是無法回避的了。
這部影片即將于2月25日在美國近2000家影院上映,雖然不少影迷對此片翹首以待,但至今Icon Productions公司還沒有賣出一個拷貝。
基督自白
扮演基督的吉姆·卡維澤曾出演[黑洞頻率]、[天使之眼]等片。卡維澤對這個角色非常鐘情,演出投入,塑造了一個崇高無畏、令人敬仰的基督形象。
十字架上的吉姆·卡維澤(飾耶穌基督):在我的右上方停著烏鴉帕斯夸里,我已經(jīng)和它一起呆在十字架上好長時間了。這只烏鴉唯一的念頭就是吃掉我的眼睛。帕斯夸里其實是聰明的動物,見識很廣。假如我懂得它的語言,我們可以談?wù)勁了骼锬岬腫大鳥和小鳥],消磨走向死亡的時光。
我被高高吊在十字架上,唯一的好處是看得遠看得清。但是此時已進入冬天,凜冽的寒風呼嘯而過,冰冷的小雨滴撲面而來,滋味自然不好受。至于銀幕上出現(xiàn)的暴風雨則是使用電腦特效合成的。在我腳下,一大群人和機器緊張忙碌。人們每天都檢查十字架綁得是否牢靠,生怕我們從上面掉下來。
圣徒與魔鬼
希臘演員瑪雅·莫坦森扮演耶穌的母親瑪麗亞,她曾獲得歐洲電影獎最佳女演員獎。這是一個和耶穌具有同樣神性的角色,她在片中顯示了能使巖石發(fā)抖的威力。性感女星莫妮卡·貝魯奇扮演抹大拉,一個被耶穌赦免了罪的妓女。扮演猶大的是意大利演員盧卡·利奧奈洛,這是一個精力旺盛、沉默寡言,永遠躲在暗處窺察他人的反面角色。意大利女演員羅莎琳達·賽倫塔諾扮演撒旦,她是意大利著名歌唱家阿德里亞諾·賽倫塔諾的女兒,在影片中的表演可圈可點。